上午十點多,在兩個身著同式樣服裝的人一前一后的引導下,一群人依次從某建筑物中走出來,他們一個個面無表情,隊伍也是松松散散。這群人先是列隊依次經過一個沙坑,接著列隊依次經過一個滑梯。中間如果偶有掉隊或者偏離隊伍的人,就會迅即被身著同式樣服裝的那兩個人呵斥或推搡、拉扯著重新回到隊伍中。十分鐘后,這些人又列隊依次回到了建筑物內,只是他們的神情仿佛顯得比之前更加呆板和麻木了。
您可能要問,剛才的場景描述的是某監獄里的放風間歇嗎?對不起,您猜錯了。剛才那幅畫面正是筆者親眼所見某著名連鎖品牌幼兒園的孩子們戶外活動時的情景,那些面無表情的人,正是我們的孩子!
其實對這樣的場景,大家根本不必驚訝,因為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你都能看到這種畫面每天重復上演。而此,正是本文中所要著重分析和探討的一個教育話題,那就是:對孩子天性尤其是創造性的扼殺,難道真如很多教育家們所說,是從幼兒園開始的嗎?!
被扼殺在“搖籃”里的創造性
2006年7月29日,溫家寶總理到醫院探望錢學森先生,當時錢老對教育提出了一條擲地有聲的建言。他說:中國還沒有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新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币荒暌院,錢先生又重申了這個觀點,并表示,“中國長遠發展上我最憂慮的就是這一點。”按照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前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的解釋,錢老的話,講的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模式。也就是說,對于中國的長遠發展,錢老最憂慮的就是,中國的教育不是按照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模式去辦學的。
那么,中國的教育是按照什么樣的模式來辦學的呢?對此問題,現在的說法各異,但是也有一個普遍為大家所接受和認同的共識就是,中國的教育模式會逐漸將孩子的創造性熱情扼殺得一干二凈。除了應試教育被公認為扼殺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罪魁禍首之外,長期被大家忽略的,恰恰就是在幼兒教育中,幼兒教育者以強勢的姿態、以管教孩子的心理為出發點、以小學化的教育目標為指導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模式。也就是說,對孩子天性尤其創造性的扼殺,是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了!
現在大多數幼兒園,或以安全第一為由,或以方便管理為由,或以師資短缺為由,對幼兒園的辦園思路,更多地著眼于對孩子如何進行管教,如何讓他們變得更乖更聽話,而不是遵循自然規律,幫助孩子成長。正是這種偏執的幼兒教育理念,將一所又一所的幼兒園,變成了一所又一所的“監獄”,而無論這些幼兒園以什么樣的噱頭、打著怎樣的招牌來招生,其實質幾乎并無二致!
幼兒更需要“雙語”還是人性?
曾幾何時,所謂的“雙語幼兒園”開始像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幼兒英語教育的各類培訓班幾乎遍布了大中城市的每一條街道,家長們也爭先恐后地將孩子送入這樣的幼兒園。事實上,直到目前為止,教育部從未提倡或建議過孩子們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學外語,而且,我國在幼教方面尚未形成十分強大雄厚的師資力量,尤其是在幼兒英語教學方面,究竟由什么樣的教師來授課,目前并沒有一個明確規范的評估、評價體系。但是從國際趨勢上看,對幼兒園雙語教學的現象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很少實施幼兒雙語教學。
其實不僅是外語這一個方面,整個中國的幼兒教育實踐幾乎在各方面都呈現出一種“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不少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主要是讓孩子學習認字識數,一旦幼兒園不教識字寫字,他們就認為幼兒園不規范,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以學字為主的學校。為了迎合家長,一些幼兒園也開始教孩子學字寫字,甚至有的幼兒園以保證教會孩子認識多少字來作為對家長的承諾!
有專家曾對我國的幼兒教育進行歸納,他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在行為規范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遵規守紀,少動少玩。文章開頭所描繪的那副情形,正是這種在行為規范方面將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典型案例。不少幼兒園將小學對學生的行為規范要求搬到了幼兒園,硬往幼兒頭上套。比如對老師要絕對服從,要馴順聽話,不許頂嘴,不許辯解,不得沒禮貌;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許開小差,不許搞小動作,不許說話,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問題要舉手;課間不許追逐打鬧,不許跳躍奔跑,不許高聲喊叫,要安靜地休息或做游戲,做好上下一節課的準備。但這哪里像是對一個不到六歲孩子的要求?簡直太接近一個監獄的管理規范了。
二是在學習知識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以學為主,刻苦學習。不少幼兒園違背素質教育原則,不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不是組織幼兒從游戲中學習,而是要求幼兒像小學生那樣聽課,像小學生那樣學知識,像小學生那樣做作業,辦園方向和辦園目標嚴重脫離幼兒實際。
目前,這種“拔苗助長”式的幼兒教育現象已經成為中國一種最普遍的社會現象。這種社會現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解決它,也需要家長、教育者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再次借用劉道玉先生的話,那就是:中國的教改最需要的,是一場對教育的啟蒙運動。而針對幼兒園里的教改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思考的仍然是“什么才是教育”這樣一個基本問題。
幼兒應該怎么“管”?
幼兒教育問題一定讓絕大多數的中國家長們感到茫然無措過,尤其是身處現代社會的新一代為人父母者。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書店里有關幼兒教育的書琳瑯滿目:《蒙特梭利家庭教育實用方案(1-3歲)》、《三歲締造一生》、《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零歲育子方案》、《0-3歲最佳人生開始》……真可謂鋪天蓋地,應有盡有。有的書主張不要去“管”孩子,而另一本書卻堅持“必須管孩子”,在幼兒教育理論界尚且不能形成較為統一認識的背景下,面對這樣的局面,家長們只能無奈地選擇“隨大流兒”。
那么,到底需要不需要“管”孩子?又該怎么“管”呢?
目前,國內的幼兒教育模式已經呈現出非常多元化的趨向,甚至達十幾種之多:有傳統填鴨式教育、開放式教學、單元式教學、主題式教學、蒙臺梭利教學、福祿貝爾教學、吉爾福特創造思考教學、皮亞杰認知學教育、精熟教學、感覺統合教學、零歲教育方案、華德福教育、瑞吉歐教育、電腦教學、雙語教學、綜合式教學等。
幼教形式越來越多元化,雖然使得家長們為孩子選擇幼兒園的余地擴大了,但是,由于缺乏了解和比較的能力,很多家長無法對面前的多元化教育方式進行理性而睿智的判斷和選擇,無助的家長們只能依賴于專家,以專家或學校的評判來評價自己的孩子。
而從教育理論角度看,一方面是中國“填鴨式”的傳統教育模式被否定,而另一方面則是西方幼教理論的日趨泛濫。中國的家長甚至教育者逐漸開始對幼兒教育喪失了自信心,轉而投向了對西方幼兒教育理論的瘋狂頂禮膜拜,這使得中國的幼兒教育理論與實踐,陷入一種更加混亂的局面。
中國古代教育沿襲一種“非理解背誦”的教育理念,就是不需要理解直接背誦,以達永久性記憶。這近乎“填鴨式”的傳統教育模式一直被徹底否定,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中國經典啟蒙書籍,被當做封建“毒草”遭批判,其合理內核亦隨之被長期忽略。然而有專家嚴正指出,中國古代 “非理解背誦”的啟蒙教育理念,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早、最科學的兒童啟蒙理念,也是中華文明領先世界兩千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教育模式的合理性在于,及時地在兒童0-13歲人生的最佳啟蒙期,以文明經典永久記憶的方式,實現兒童智力超前于同齡兒童10-15年的智力開發,實現兒童未來的塑造。
客觀而言,建立在西方實證科學基礎上的幼兒教育理論,與中國古代“非理解背誦”的教育理念,均有著一定的合理性。如何將這兩者的合理性提煉并加以融合,形成可供操作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不僅需要教育者的努力,也需要家長的配合。然而,無論哪一種幼兒教育理論,無論其冠以何種誘人的噱頭,如果仍然以一種強勢的姿態、以管教孩子的心理為出發點、以小學化的教育目標為指導,則必將嚴重壓抑孩子的天性,最終必遭失敗。
名言說,心態決定一切,那么,我們到底該抱著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幼兒教育問題呢?
恰當的自由和正確的愛
老一代的中國人從小到大受到的他律過多,這使得很多人不再相信可以給孩子們自由,F代教育的興起,讓“愛”和“自由”的概念進入了家長們的視野。但是仍有很多家長甚至教育者都認為愛和自由就是“放養”,是放任孩子自己管自己;而有的家長,則努力使得自己成為孩子的朋友,他們認為成為孩子的朋友,要比管教他們重要得多。
已經把《窗邊的小豆豆》里那個巴學園搬到現實中,在北京創辦巴學園幼兒園的李躍兒在《誰了解孩子成長的秘密》一書中認為,有三種情況應當給孩子自由:當不妨礙孩子及他人發展的時候、當孩子探索的時候和當孩子工作的時候。同時,她列出了諸如錯誤對待他人的態度、不好的時間習慣等12種不能給于孩子自由的情形。最后,她認為,孩子需要的是我們正確的愛,正確的愛不是無條件的給予,而是無條件的接納;正確的愛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行為,來自對孩子的理解,對孩子有效的幫助。
在這本書中,作者認為,身心自由都被剝奪的孩子,會利用任何機會來試驗自由,而這種自由,一定會走向對社會和自己不利的反面,成為破壞行為。他們會假想出敵人來,假想出將要享受的自由模式,不顧一切地去享受那種放縱的自由;當帶來別人的蔑視和抵抗時,他們就會變得蔑視自尊,蔑視原則,嘲笑人類所有的正當行為,利用一切獲得自由的機會拼命體驗自由,最后只剩了自由而丟失了自我,成為盲目的行為者,并以破壞法律和規則來嘗試自由。
編后語:下午四點,離放學還有一個小時,但已經有早來的家長陸續到幼兒園門口來接自己的孩子了。教室里,孩子們神情木然地坐在小椅子上,背著書包,雙手被要求背在身后,不能亂動,更不能離開椅子。當看到自己的家長來了、允許出園的時候,孩子才逐漸恢復了笑容和生氣,拉著家長的手,各自散去……希望以上一幕不要繼續成為我國幼教狀況的縮影,同時更希望,“愛和自由”的教育能幫助我們的孩子從幼兒園時期開始,就擁有一顆極富創造力和熱情的心靈。
【拯救孩子從幼兒園開始】相關文章:
• 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 談幼兒園班級管理妙策
• 淺談開展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措施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現途徑探析
• 淺談幼兒園小班感恩教育
• 淺析如何組織幼兒園語言活動
•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現狀
• 農村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研究
• 幼兒園社會資源有效利用的實踐
• 反思“幼兒園暴力”,法律不能缺位
• 由幼兒園教材“禁令”引發的思考
•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