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學前教育的普及,農村學前教育也迅速發展。但農村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的現象日益嚴重,深刻影響了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及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針對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倦怠這一問題,筆者分析了職業倦怠的表現和影響,同時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倦怠;表現和影響;策略
在美國,教師的職業倦怠也引起了臨床心理醫生的重視,Farberz在1991年的研究中估計,有30%-35%的美國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強烈不滿,而5%-20%的人則處于職業倦怠。目前,我國研究者調查結果顯示,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日益嚴重。我國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因此我們要重視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積極關注農村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現狀,了解“職業倦怠”表現和影響,提出解決策略,緩解農村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
1.職業倦怠的表現和原因
教師職業倦怠是指教師職業群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是指教師在長期壓力體驗下所產生的態度、情緒和行為的衰竭狀態。農村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也主要表現三個方面,即情緒衰竭、去個性化和個人成就感削減。[1]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現象較為普遍,幼兒教師“職業倦怠”會導致教師情緒低落、做事缺乏耐心、工作效率低下,從而影響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農村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不僅受其教齡、性格特征、職業興趣的影響,也受農村幼兒園辦園體制、管理制度以及不規范的職稱評定的影響。另外,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專業成長機會少,教師工作條件和環境較差,同時又要兼顧保育員的工作,教師更加容易產生心理落差。根深蒂固于傳統觀念中的一些觀念,比如“幼兒教師是‘保姆’”等觀念,導致農村地區的幼兒園教師被極度地看不起,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因此,他們自然而然會產生職業倦怠。
2.職業倦怠解決策略
在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產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解決好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倦怠問題,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發展水平,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而且有利于整個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順利發展。
2.1社會層面
2.1.1提高待遇,減少工作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農村幼兒園教師也是如此,也應根據自己的勞動獲得等值的報酬。我們的社會要充分了解農村幼兒教師的收入狀況和工作環境,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收入;加大對農村幼兒教師的福利和保險投入。另外,要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并且減少他們的工作量,改善幼兒園里一些不合理的規定和分工。如:增加保育人員,嚴格按照國家要求實行兩教一保政策,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執行幼兒園教師配備標準,配備足夠數量的醫務保健人員、后勤人員等。
2.1.2出臺政策,增強社會支持
美國自上世紀60年代起頒布并實施了一系列學前教育政策,挖掘和調配各種社會資源投入學前教育領域,同時公共教育資源更多地向處境不利兒童傾斜。[2]這些啟示我國也應該出臺一些政策和法規來保障農村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從而減輕他們的職業倦怠現象。如:出臺相應的政策,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標準;在職稱評定等方面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確規定;合理分工,取消一些不合理的規定,加強園長對教師的管理工作;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加強對幼兒園教師工作的監督。另外,要注重農村幼兒教師的自我社會支持系統的構建,家庭成員、親戚及朋友是社會支持的一個重要方面,讓其理解自己的工作,減少承擔家庭農活的數量;與同事溝通,增強互相的信任和理解,來緩解精神與工作上的壓力;
2.1.3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農村幼兒教師的學歷大部分都是專科及專科以下水平,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成為必要。農村地區可以利用農村現有的資源和附近培訓資源,加強教師的培訓,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例如:開發農村的鄉村園本課程,突出每個地區的特色和教師的專業特長,使教師的發展更加專業化;在縣城設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基地,使其專業發展有法可循;利用媒體加強宣傳,提高幼兒教師的工作熱情;完善幼兒教師培訓機制,加強幼兒園教師的培訓頻率,改善培訓質量。
2.2個人層面
2.2.1正確認識職業倦怠
農村幼兒園教師每天處于機械的日復一日的麻木的工作當中,而且由于農村經濟和教育發展水平有限,他們對職業倦怠并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此,要改善他們的思想觀念和認知水平,讓他們正確理解和看待職業倦怠現象。例如:促進教師之間經常進行溝通,讓他們了解職業倦怠本身就是一個易發現象,不要畏懼和煩躁;要認識到職業倦怠雖然是正常現象,但也是一種不好的現象,會給自己、幼兒和幼兒園及家庭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要學會適當減壓來緩解職業倦怠。
2.2.2增加對幼教事業的熱愛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明確指出:幼兒教師要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關愛幼兒,尊重幼兒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3]因此,作為一名農村幼兒教師,要正確認識到自己的職責所在,要熱愛這個工作,熱愛兒童。例如: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善于發現工作的樂趣,享受工作和勞動成果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享受幼兒教育事業所帶來的樂趣;要積極與幼兒溝通交流,對兒童充滿愛心、耐心和責任心,把別人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
2.2.3善于自我調節
農村幼兒園教師由于既是教師,又兼做孩子們的保姆和家庭的照顧者,工作特別繁重,壓力也特別大,因此自我調節壓力就成為必要。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這樣在教?W過程中以及與同事和領導的相處中就會減少壓力的出現頻率;當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時,要合理發泄轉移注意力,可以通過寫日記、與別人交流等方式進行自我調整,也可以通過運動將壓力發泄出來;遇到工作困難或者待遇不公情況時,要以心平氣和的態度去處理,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
參考文獻:
[1]曾玲娟,伍新春.教師職業倦怠研究綜述.遼寧教育研究,2003(11):79.
[2]宋占美,阮婷.美國處境不利兒童補償教育政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2,(4).
[3]虞永平.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J]. 學前教育研究, 2012.
[4]謝蓉,曾向陽.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緩解與職業幸福感的提升[J].學前教育研究,2011(6).
【農村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管理方法分析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探究
• 淺議幼兒園教育
• 廣東省幼兒園等級評估的歷史回顧
• 探究幼兒園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 淺談幼兒園財務管理制度
• 讓陽光的生活充滿幼兒園
• 幼兒園手冊(1997)
• 如何搞好幼兒園教學管理
• 淺談幼兒園常規教學管理
• 幼兒園課程權力運作分析
• 城鄉幼兒園互動模式協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