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與小學是相鄰的兩個教育階段,大班為小學做準備,小學是學校教育的開始,小學教育是學前教育的繼續發展與提高。因此,學前教育與小學既有區別又有緊密的聯系,二者關系處理得如何,關系到是否使幼兒的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及教育質量的高低。如何使大班的幼兒升入小學而能較快的適應小學學習生活,使之銜接合理、科學,確實是值得認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 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生活自理能力
1.生活方面。教會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和用具的習慣。如組織孩子在午休后學著自己疊被子。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幼兒不僅學會了疊被子,鍛煉了自身的動手能力,而且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要幫助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學習方面。養成傾聽、努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的習慣。接受知識的渠道有很多,自發的學習發現和從課本、從他人處吸取知識都很重要,不懂得傾聽別人的發言就少了從同學處學到東西的機會?梢,培養傾聽習慣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大班時期可以建立“試聽角”,開辟“娃娃電臺”,讓幼兒多聽語言優美、語句通順的優秀
兒歌、故事、童謠或謎語以培養幼兒傾聽的興趣。
二、 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交往能力
1.養成認真、專注做事的習慣,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在幼兒生活中,教師隨時都可以把幼兒正在進行的活動,提示為某一項任務并鼓勵幼兒努力去完成,從而達到強化幼兒任務意識的教育目的。
2.學會與他人友好和睦地相處,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在大班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提供必要的玩具、游戲材料、空間與時間,鼓勵幼兒參與社會及幼兒園組織的各種類型的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增進幼兒對集體活動的認識與了解,提高幼兒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教師要了解幼兒的心理需求,根據他們的能力、愛好、興趣組織集體活,同時發揮同伴間的鼓勵作用,允許幼兒失敗,用掌聲等增添幼兒的自信。
三、 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1.讓幼兒從幼兒園的作息時間順利過渡到小學的作息時間。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很寬松,課時安排也很少,而小學有嚴格的課程時間要求,已經習慣幼兒園生活方式的幼兒沒有準備突然轉換“角色”,首先在體力上就會不支,因而可能會 。所以,幼兒園可以在大班下學期適當調整作息時間,使幼兒逐漸過渡到小學的作息時間。
2.讓幼兒的思維方式由直觀、圖畫方式順利過渡到抽象、文字方式。在大班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組中每一個幼兒的個性特征,允許每位幼兒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教師不是給予暗示、強加,而是啟發幼兒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引導幼兒在學習中主動探索與發現問題,創造出的許多解決問題方法與策略,從而讓幼兒在親自經歷的體驗中,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幫助幼兒順利實現思維方式的過渡。
3.讓幼兒的專注力由短暫變得逐步拉長,適應分科教學方式。在大班教學中,教師在教幼兒新東西時,要有耐心,解釋要剪短、清楚,要常常重復你的要求。在班級教室裝飾中,避免強烈的色調裝飾,保持教室整潔,這樣有利于幼兒注意力的集中。
四、 培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使其獲得長足的學習能力。在平時的活動中,教師應加強幼兒的聽、說能力。如可以引導幼兒對這些文學作品大膽提出質疑,激發幼兒積極動腦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此外,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可供資源,吸引幼兒一起數數,并練習編題和列計算題。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幼兒根據能力需要逐漸的對計算感興趣。
2.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幼兒的思考是與生俱來的,讓幼兒獨立地思考,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是幼兒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源泉。作為老師,有時面對幼兒的問題適當地賣一下關子,讓幼兒自己去想,會比大人搜腸刮肚滿足其好奇來得更有效果。
大班是學前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年,它不僅擔負著完成教學任務的責任,而且也擔負著實現順利幼小銜接的任務。幼兒園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基礎階段,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任務。幼兒園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幼兒上小學,讓幼兒順利地過渡到小學只是其近期目標而已,它是實現幼兒園教育長遠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這一工作應當貫穿于幼兒園教育的全過程中。
(作者單位:江西吉安市吉州區保育院)
【芻議幼兒園的幼小銜接】相關文章:
• 幼兒園緣何淪為“藥兒園”?
• 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實施策略探討
• 試論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精細化管理
• 山區幼兒園幼兒禮貌言行的培養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策略
• 幼兒園管理困境及解決對策研究
• 幼兒園開展足球游戲的策略研究
• 協商,讓孩子成為生活的主人——運用“協商”,在一日生活中支持與引導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舞蹈重要性
• 開展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體會
• 幼兒園來了“爸爸教師”
• 幸福.經驗.幼兒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