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早已發現:“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不知不覺地生活在幾何的世界里……”世界是變化萬千,繽紛多彩的,世界上形態各異的萬物都是由形形色色的圖形構成,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幼兒無時無刻不與圖形打交道。從早晨睜開眼看到的門窗、地磚、電視機、空調、微波爐、書桌,到大街上的圓柱、棱臺,天空中的太陽、月亮,以及造型千姿百態的各類建筑。千變萬化的圖形構成幼兒居住、生活和活動的空間。策略地利用環境中的“幾何形體”要素,把“幾何形體教學”有機地滲透于幼兒的生活、環境、學習、活動之中,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空間概念的形成,發展抽象能力和創造表現能力。
一、生活中捕捉“幾何” 元素
幼兒生活在豐富的圖形世界里,幾何對于孩子來說熟視無睹。將生活中隱性或顯性的幾何元素,納入幼兒關注的、喜歡的、親近的認知元素,靈活而有計劃、有步驟、有系統地讓孩子進入幾何形體之中,敏銳地、有意愿地與幾何形體搭建認知、互動關系,拓展傳統的“圈式課堂”的鮮活效應,對幼兒從小學“幾何”、愛“幾何”、將來用“幾何”創造生活很有幫助。因此,教師要能捕捉生活中的“幾何”元素,科學引導幼兒的發現、想象。比如,我們的教室里能找到哪些圖形?窗外的玩具、樹木、建筑是什么圖形?切開水果會看到哪些不同的圖形?我們的身上能找出或變出哪些不同的圖形?……這些“幾何”問題的出現,會引發孩子關注身邊的每一件物體,思考不同形體在不同地方的特殊功能,激發孩子的無限猜想與探索。“老問題”產生“新問題” 是創造的前提,只有讓“問題”印烙在孩子的心靈深處,陪伴孩子去想象、探索,才能出現創造的奇跡。
二、環境中體現“幾何” 因素
幼兒園要有豐富的色彩,也要有美麗的造型。創設環境教師應獨具匠心,體現“多元化”原則,并讓幾何形體發揮著教育性與實用性功能,“讓環境說話”。利用地面、墻面、頂面三維空間,把“幾何形體”請進來,賦予幾何形體以形象和生命,融入孩子的學習生活空間,形成生態化的環境。如 走廊燈座可設計成不同的幾何形體,顏色漸變、蔓延,宛如一群溫情的伙伴陪你走過寂靜而溫暖的小道;室內外樓梯、過道、轉角、操場等的墻面,設置一些既美觀又實用的,與幾何形體相關的照片、玩具、操作板、故事書、思考圖等,既可供幼兒欣賞、想象,又可和“幾何圖形”做游戲,發現“幾何”產生的幻想性及絕妙性內涵。比如有一幅畫,是由多個大小不同的同點內切圓組成,孩子看著畫想象出了花朵、孔雀開屏、美麗的海螺、太陽帽、花式面包、閃爍的眼珠、迷人的彩虹等,畫面的概括與隨意組合,更能激發幼兒的無限遐想,真實地感受到圖形世界的美麗和神奇;活動室地面上,也可用幾何圖形來改變平面的單調,讓幾何圖形成為幼兒活動的對象或常規教育的手段。如擺座位、站隊形、跳格子、走迷宮等。
三、課程中滲入“幾何”要素
知識的學習是綜合交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對幼兒進行“幾何” 教學,應注重滲透到各項課程學習之中,使“幾何”的教學方法多樣、趣味無窮。例如語言活動中的滲透――故事《方臉和圓臉》有趣的情節來源于“方”與“圓”的不同特性,教師除了讓幼兒欣賞有趣的故事情節外,還要讓幼兒理解“‘方’與‘圓’是一對不可分開的好朋友!它們有著不同的性能,相互不能替代!”美術活動中的滲透――幾乎所有事物都與幾何形體有關,將“幾何圖形”巧妙地運用于美術教學之中,既能幫助幼兒概括事物的基本特征,把握美術方法,又能解決學習的難點,使“幾何”與美術的結合更自然、充分。
音樂活動中的滲透――用“幾何圖形”指揮幼兒變換
舞蹈隊形,用“幾何圖形”表現對
音樂的感受。體育活動中滲透――用幾何形體創設游戲場景,方盒子表示“家”,圓圈表示“池塘”,三角形積木表示“山”,半圓表示“山洞”等。在科學活動中,幾何形體更是無所不及。
四、游戲中投放“幾何”材素
游戲是幼兒做中學、學與玩相結合的主要形式,能滿足幼兒個體發展的需求。在游戲中投放“幾何”材素,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幼兒玩得開心、學得輕松、愉快。幾何形體教學應由形到體、由易到難。隨著教學的深入,游戲材料的投放與設置也逐步加深,如“圖形娃娃找家”(認識基本圖形)→“幫圖形寶寶排排隊”(按規律排序)→ “把圖形寶寶變出來”(拓印、拼搭等)→ “圖形寶寶大變身”(圖物聯想)→“圖形寶寶拉拉手”( 圖形拼貼)→ “圖形寶寶變魔術”(圖形的分割、重構)→“讓圖形寶寶站起來”(平面與立體的轉化)等 。投放的“幾何”材素還要體現趣味性、操作性、探索性。如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紙,剪法提示不一,結果孩子會剪出不同長短的線條,“這是為什么?”“怎樣才能讓一張紙剪出最長的紙線?”剪完后的線條擺在桌上,還會引起幼兒的想象,“像花式面包”、 “像蛋卷”、“像迷宮”、“像蛇”、 “像樓梯”等。
皮亞杰認知建構理論告訴我們:兒童只有通過摸、畫、剪、拼、排、貼等游戲操作活動,才能讓數學變成看得見、摸得著,并受幼兒喜愛。“幾何”內容在游戲活動中的有意設置,才能促進幼兒認識、區分多種幾何圖形及幾何形體的名稱、概念、特征。
【幼兒園“幾何”教學的策略】相關文章:
• 如何當好幼兒園班主任
• 幼兒園繪本閱讀教育的個案研究
• 幼兒園文學教育的實踐探索
• 創新幼兒園管理策略初探
• 繪本教學中幼兒教師論文
• 引領幼兒園新教師度過職業適應期
• 私立幼兒園中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
• 幼兒教師課堂行為表現
• 幼兒園開放式用餐的初步探索
• 探討幼兒園教學中的游戲教學法
• 淺議幼兒園創新教育
•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現狀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