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作為美術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在整個美術活動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它不但能幫助教師判斷、了解幼兒美術的發展情況,以便對于他們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還能能保持和延續幼兒的繪畫熱情,張揚他們的個性,開發潛能,呵護他們的智慧之花,提高審美能力,讓他們在快樂與成功的感受中增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在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我積極采用多元化評價方法,取得了較好 的教學效果。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互動化,充分發揮各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美術評價活動中,傳統教學模式往往是老師評價為主,以老師的審美情趣來制定評價標準,教師常常會將自己的審美情趣強加于幼兒,造成一些弊端。因此,教師在幼兒美術活動評價中,應改變過去教師唱獨角戲,幼兒被動接受評判的狀況,充分發揮家長、幼兒的主動積極性,將自評、他評與師評相結合,評價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家園合作,請家長也參與到評價中來.如:在美術活動《我的媽媽》中,小朋友都畫了自己的媽媽,我們可以讓媽媽也參與到作品的評價中,比如在畫后面寫上老師的評價,讓幼兒帶回家,讓家長在畫的后面也寫上自己的評價,反饋回幼兒園幼兒園;再比如家長開放日,或者每天入園離園時,都可以讓家長參與其中。
二、評價方法多元化、綜合化,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任何一種教育評價方法都不可能是萬能的,每一種評價方法都有自己的適用的范圍和界限。因此,教師在進行美術活動評價時,應注意運用不同的評價方法,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
1.游戲評價法
在結束時的評價和欣賞環節幼兒注意力已經處在了一個低谷期,這時幼兒參與積極性的調動很重要,應該根據幼兒喜好游戲的心理,充分發揮游戲愉悅的功能和精神,設計一些有趣又適宜的游戲,驅動幼兒興趣,讓評價成為注意力再次高度集中的時段,達成良好的激情調動評價的效果。如:在中班組織的美術活動《會變的臉》中,教學目的是要求幼兒表現出各種臉部表情,我在組織幼兒進行評價時玩木頭人的游戲,做任何一幅畫上的表情不動,當幼兒定住表情后,我請幼兒猜猜他們各自做的表情分別是哪張畫上的表情,引導幼兒進行分析比較,說說畫上的表情與現實中表情相比,哪里畫的比較好,哪里比較欠缺。這樣通過木頭人的游戲將評價活動輕松自然的進行。當幼兒完成作品后很難安靜下來的時候,游戲法可以說是幫助老師解圍,只要老師說聲“小朋友現在我們來玩個游戲”,幼兒立刻會安靜下來,并且在游戲過程中的幼兒更容易投入,使評價過程更加順利的完成。
2.獎勵評價法
評價還可以用富有童趣的獎品來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的繪畫技能。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小玩意或顏色鮮艷的小貼飾作為獎品,不同的獎品代表不同的繪畫水平,讓幼兒自選。如布局飽滿、色彩鮮艷、想像力豐富的作品就可以讓幼兒選擇最喜歡的一種獎品。這也是評價的一種方法,以獎勵的形式鼓勵幼兒更好的創作。
3.根據不同年齡段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
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表達能力有限,教師評價幼兒作品時,應多采用擬人化及情境化的語言。中班幼兒具有初步的審美意識,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教師評價時,可提出一些問題:“為什么要這樣畫?”引導幼兒邊畫邊想,表達自己的構思,啟發幼兒進一步創作。大班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較快,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及評價他人作品的能力,教師應把評價幼兒作品的主動權交給孩子,適當引導幼兒參與評價,以達到互相學習,共同分享的目的。
另外多視域評價法、鼓勵評價法、故事評價法、展覽評價法、互動交流評價法,這些方法都可以靈活運用在評價中。
三、注重評價內容全面、多元,關注幼兒發展個體差異
1.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
新《綱要》提出:評價應自然地伴隨著整個教育過程進行。在創作過程的評價上,可從兒童的主動性、興趣性、專注性、獨立性、創造性、操作性以及美術行為習慣等方面進行評價;在美術創作結果的評價上,重點放在作品上是否有對其個人來說新穎獨特的表現,形式和內容是否有童心童趣,而不是“像與不像”,幼兒在上述各方面有任何一點進步,都是值得欣賞、鼓勵的。
2.技能、技巧與情感、態度相結合
在傳統教學中,美術評價活動常常強調技能、技巧,以構圖、色彩、布局等方面來衡量幼兒作品,以劃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作品,束縛了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個性發展。《綱要》提出幼兒藝術教育必須“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依據新《綱要》精神,應該把技能、技巧與態度相結合。如:一次,在中班《高樓與白云》活動中,要求幼兒用藍色漸變的方法畫白云。毛毛用黑色把白云涂得黑黑的,我很生氣,因為再我眼里,這張畫并沒有按我的要求畫,技能沒有達到要求,并且從我的審美角度出發,這張畫用了黑色后變得一點都不整潔干凈。我問毛毛,你的白云怎么黑了?毛毛告訴我:"這是烏云呀,夏天到了,要下雷陣雨了! "我突然對毛毛的畫另眼相看。雖然毛毛技能尚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但是他有創新意識,有自己的想法,他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卻是值得肯定的。
四、評價時間的多元化、靈活化,促進幼兒興趣的延續
一直以來,絕大多數教師喜歡把評價活動時間安排在美術活動的結束部分,但其實孩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差異,作品的完成速度也有差異,因此評價時間教師可以視情況靈活機動,合理安排。如:在活動過程中的即時評價,發現個別幼兒的閃光點或者出現的問題,即使做出評價;在活動結束時的終極評價,這也是最常用的一種評價方式;或者是在延伸活動的延續性評價,根據情況把評價靈活的延伸到課后如課間、午飯后、區域游戲時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時間,使教師的評價避免了重復性、籠統性,使評價更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適當的時候得到即時的評價,激發了幼兒繼續創作的愿望,促進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延續性。
【作者單位: 昆山市機關幼兒園 江蘇】
【試析幼兒園美術多元化評價】相關文章:
• 優化幼兒園管理建構和諧優質園
• 淺談幼兒園拼圖游戲的開展
• 我國學前教育發展困境
• 幼兒園大班班級環境創設
• 淺談幼兒園早操編排
• 幼兒園室內運動設計與實施的研究
• 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人格魅力
• 幼兒園教學計劃管理淺談
• 幼兒教師職業壓力成因及對策
• 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思考
• 幼兒園專題研討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 學前教育語言表演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