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討是教育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根據工作的實際需要,就教師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共性問題,進行專題研討。近年來,我們幼兒園在專題研討活動中做了積極的探索。我們的專題研討主要把握:以發現問題為起點,以研究問題為方法,以解決問題為目標。通過“確定專題、學習理論、實踐反思、總結提高”的研討程序,開展園本教研活動。
一、研討活動的內容來源于教師的日常工作
對于教師來說,只有滿足他們專業成長需要,能夠解決他們工作中感到困惑的問題的教研活動,才能激發出教師內在的主動學習、研究和實踐的動機和欲望。這就是說,要使主題教研活動取得實效,問題必須來源于教師的日常工作。一般有以下三種形式:
1.“自下而上”式
我們面向全體教師發放了專題教研話題征集表,由教師提出問題和困惑→教研處進行分析歸納→提煉出具有共性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形成主題教研內容。
通過對“話題征集表”的匯總,我們確立了園本教研的專題內容為“區角活動的設置”。經過一個學期的研討,我們發現教師對區角設置中材料的投放認識還不到位。因此,新學期教研活動的主題繼續圍繞區角,具體定位為“區角的材料投放與教師評價”。力求研出成效,研得透徹!
2.“自上而下”式
班級主題墻的創設是我們幼兒園起步較晚的一個內容。經教研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我們老師對主題墻的設置了解不多,很有必要以專題形式進行全園研討。于是“自上而下”地產生了“主題墻的創設”這一專題。
3.自發式
每一個專題的研討都需要一個過程,有時一個學期也只有一個全園性的研討專題,這就無法解決老師們在實際工作中的其他問題。為此,各教研小組根據各自的特點,整理出本教研小組的突出問題,在小組教研活動時進行討論,形成可操作性的解決辦法或指導意見。教研小組自發式的研討能及時解決教師工作中的困惑與問題,是對全園專題研討的進一步補充。
二、研討活動要形式多樣,便于操作
1.教研組的集體活動
每周五下午為各年級組的教研活動時間,由教研組長負責。為提高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各教研組會根據專題內容變換活動形式,讓每一位教師嘗試輪流主持。每次的研討方案都由主持人設計,研討過程用錄音筆實錄下來,再由主持人完成文字記錄。
2.“話題沙龍”的網上討論
在我們幼兒園網站的“教育科研”欄目,圍繞專題研討活動開辟了“話題沙龍”!霸掝}沙龍”的主題就是專題研討的內容。
由于各班幼兒人數較多,保證幼兒的安全是教師在組織幼兒戶外活動中的難題。為此,我們進行了“開展安全而有序的戶外活動”的專題研討。許多老師紛紛跟帖。雪絨花老師的回帖是:(1)養成進行戶外活動的常規:要求孩子排隊有序進出教室、在戶外集合的口令或信號讓孩子明白并能遵守、玩大型玩具時不推不擠。(2)戶外活動:出教室之前一定要給孩子打打“預防針”,告訴幼兒具體的要求、戶外活動內容、戶外活動范圍等。(3)在活動內容和組織形式上下工夫,為孩子準備新穎、有趣的游戲就更能吸引孩子;組織幼兒時多分幾個小組,同時進行游戲,減少幼兒消極等待的時間。如此形式的討論,為教師提供了自由表達,學習共享的機會,更拓寬了交流渠道,對日常專題研討活動是很好的補充。
3.外出參觀學習
在“班級活動區角的設置”和“教學主題墻的創設”兩個專題的研討活動中,我們組織了老師的外出學習。通過到上海、南京、廣州、南昌等兄弟幼兒園的現場觀摩,與幼教同行的零距離交流,老師們都能感受到每所幼兒園自己鮮明的特色。無論在各年齡段的區角內容、區角材料的投放,還是教師在活動中對孩子的指導都是那樣的細致到位。這種直觀的觀摩學習,對指導教師的實踐很有幫助,為專題研討活動的有效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4.專家指導
專家的指導對研討活動的順利開展起到了引領作用。“班級區角活動的設置”專題研討經過理論學習、教研組討論、外出學習等環節的努力,各班級區角設置也初具規模。此時,我們又邀請了我省知名幼教專家親臨幼兒園,對全園所有班級的區角設置及孩子的活動情況進行全面的現場指導。從區角類型、材料投放、場地安排、出入規則、年齡層次、教師指導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的點評。隨后,專家對“班級區角活動設置的原則與策略”進行了集中的培訓,解答了教師的許多困惑。如,如何加強活動區角的操作性、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活動區角層次性的體現、班級活動區角的設置要有助于幼兒能力的協調發展等等。對“班級區角活動的設置”的深入而有效地開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三、對開展幼兒園專題研討活動的思考
1.要以學習為基礎,以理論為指導
做好專題研討,首先要做的是理論學習。教師要根據研討主題學習有關理論知識,這樣,參加研討時就不會對問題一無所知,這是開展專題研討的重要基礎。教師通過不斷學習教育理論,并把理論的學習和日常的教育實踐相結合,才能不斷提高教研活動的效果。在一個又一個的專題研討活動中,教師的理論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逐步積累。長此以往,教師就能擁有扎實的理論素養,教育科研活動的效果也因此有了穩固的基礎。
2.要注重教研骨干的培養
我們特別注重教研骨干的培養,對熱心教研工作,基本素質較高的教師給予更多的學習和培訓的機會,使之成為科研處的中堅力量和中層管理人員。通過教研骨干的帶動,發動全體教師共同參與。通過組織教研活動、開展主題教研活動、展示評比結果等途徑,促進相互了解,相互學習,讓更多的教研骨干脫穎而出。
3.要注重資料的積累
每個專題都有專門的記錄,包括實施方案、日程安排、過程實錄和專題小結四個部分。每一專題的研討,開始都由教研組制定出《專題研討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和專題內容,與園內業務活動緊密結合,形成具體的《日程安排表》。研討計劃完成后,教研處根據某一階段的研討要進行本專題的文字總結。
4.要注重教研成果的推廣與應用
要使教研活動“生命之樹”長青,關鍵還要讓教研成果不斷地應用于教育實踐,并使其效果顯著。
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體現和發揮出來,經過實踐的鍛煉,才可能獲得更多的經驗和體驗。專題研討活動的有效開展,讓教師逐漸學會了教研的方法和技能,有利于幫助教師形成良好的科研思維方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
。ㄗ髡邌挝 新余市城北幼兒園)
【幼兒園專題研討活動的實踐與思考】相關文章:
• 幼兒園游戲教學扼要淺論
• 淺談幼兒園的德育教育
• 小議幼兒園的管理
• 幼兒園新手教師培訓研究
• 幼兒園,對寶寶來說意味著什么?
• 淺談幼兒園生活常規管理
• 凝聚力是幼兒園發展的動力
• 淺談幼兒園語言教學
• 幼兒園體檢營養狀況分析
• 主題墻創設幼兒園論文
• 互聯互通的幼兒園信息化建設實踐探索
• 高職學前教育英語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