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做好幼兒園班主任工作,必須以愛作為前提,必須有良好的班級常規,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要適應幼兒心理,注意引導幼兒進行語言交往,成為班級管理的服務者。 【關鍵詞】幼兒園;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
幼兒園班主任的工作十分瑣細,但又十分重要。因為,幼兒園班主任的工作對幼兒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為一名幼兒園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是必須高度重視并經常探討的問題。在教育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要做好幼兒園的班級管理工作,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必須以愛作為前提
有一句話大家都知道:"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營造寬松、溫馨的家庭式氛圍,才能讓幼兒有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幼兒知識經驗少,是非觀念差,獨立生活能力缺乏,他們不僅需要成人對他們生活上的細心照料,行為品德上的耐心引導,而且更加渴望得到教師情感上的關愛與呵護。每當我接手一個新班,都要求自己盡快地熟悉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家庭情況,個性特點,身體狀況等等,同時用真誠的愛心、恰當地運用表情、動作、語言去感染孩子。對于小、中、大三個層次班的幼兒在方法上有所不同,比如對小班幼兒,適宜多用肢體語言,如摸一摸、抱一抱、拉拉手等來傳達愛意,讓孩子感到老師對自己的愛護、關心,使孩子對老師產生一種安全感、親切感。教師的愛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們同樣對老師充滿愛,就會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從而使教育能夠更加順利有效地展開。
二、必須有良好的班級常規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老師僅僅只熱愛他的學生,而沒有常規,沒有教育、引導,班級就會像一盤散沙,因為無序的班級常規,幼兒往往不知道該做什么,怎樣去做,教師也不知道期望的是什么,應該怎樣做會更好。我們知道幼兒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因此在制定班級常規時,教師應和幼兒共同討論:哪些行為是班級所接受和贊賞的,哪些行為是班級所不允許、應該被禁止的,違反班規的結果將會如何,教師要盡量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參與討論、表達意見的機會,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師生共同制定全班遵守的班級常規。常規一經訂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師也不例外,若要改變班規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
班主任應成為班級常規的引導者,讓幼兒學會管理自己。班級工作是復雜而具體的。有很多小的細節工作和活動常規,這些活動雖然微不足道,但卻是幼兒養成良好習慣和一日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應嘗試讓幼兒學會管理自己,并參與到班級的生活常規管理中,讓他們自覺的去遵守自己定下的規矩。在對班級幼兒的教育上要保持一致性,當然教育方法每個老師都自有一套,但在要求上必須是一致的,特別是幼兒的常規,一個老師一個要求,也不能一個緊一個松,以免使孩子形成兩面性,從而不能將常規形成一種習慣。
三、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要適應幼兒心理
首先,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組織生活化的游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為了在課上使幼兒更好地學習,在課前我會組織與活動內容有關的游戲,讓幼兒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如某物體的形狀、大小、由什么圖形組成的等,這樣在課堂上教育教學活動就會很順利地進行。教學活動并不是單純的教與學的結合,也不是純粹的學習,只有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幼兒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也是事半功倍的學習。所以,我不是單純地講、讓幼兒枯燥地學,而是讓幼兒動起來在快樂中學習,讓幼兒從中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其次,對幼兒進行鼓勵。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的幼兒從自己的興趣出發,發揮了自己的想象,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物體不同的模型和不同的顏色,這時我就對他們及時鼓勵,使他們感到進步與成功的喜悅,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更愿意表現自己,發揮想象能力。
四、注意引導幼兒進行語言交往
小班幼兒年齡小,很多小朋友剛剛脫離家庭生活的懷抱進入一個陌生的集體環境中,他們和老師、同伴都處于一個熟悉的過程中,因此,要對他們進行語言教育,只有"讓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讓他們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習得。比如,在剛開學的點名活動中,我就引導孩子學習和別人問候的各種方法,先是我和某個老師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來進行問候,孩子們覺得很好玩,他們也愿意一起來參與了,便教幼兒學會了"老師你早"、"見到你真高興",除此之外還有鞠躬、用微笑和手勢等來打招呼的方法。對于內向不愿意開口的孩子,我會鼓勵他:"如果下次你能說'老師早',我會非常高興的。"如果是能力強的寶寶,我會這樣對他說:"明天,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和老師、同伴打招呼呢?"就在學問侯這件事情上,我相信會對孩子們有所幫助的,因為,他們了解了同一個意思的話可以用許多種不同的句子來表達,這對他們以后語感的提高是有促進的。另外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吃、穿、睡、入廁等活動中,要注意給幼兒提供語言交往的機會,使全班幼兒在飯前﹑睡前及脫衣前都可以用語言來了解對方的需要,給予幫助,增強對同伴的親切感、責任感,加深友誼。
五、班主任要成為班級管理的服務者
班主任不僅對孩子要有耐心的服務態度也要對家長有高度的服務精神。班級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了解到:許多家長都認為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是幼兒園的事、是教師的事;另外,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大都嬌生慣養,因此有些工作開展的不是很好。在家園交流中,通常情況下,家長都希望從教師那兒得到一些反饋意見,并且希望這些意見是積極的、良好的。但是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就要巧妙使用語言。首先,要先揚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后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實就虛,即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等家長心情趨于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
總之,班主任應為幼兒積極創造一個快樂、民主、寬松的氛圍,以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讓幼兒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生存、最終學會做人。
【幼兒園班主任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故事節”活動初探
• 淺談幼兒園的紀律教育
• 淺議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健康教育
• 淺談幼兒園講故事學國學的教學方法
• 淺談幼兒園創新教育的特點
• 幼兒園如何抓好教育教學管理
• 2016年將建125所公辦幼兒園
• 新課改下幼兒園的教學管理研究
•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管理者
• 幼兒園環境現狀分析及改善策略
• 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雙語教學現狀
• 淺談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