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0-0238-02 我園現有班級9個,教師21名,其中5名骨干,16名新教師,新教師隊伍龐大,這給我們的教研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題。因此,日常的教研活動中,我們注重常態化的教研活動與創新化的園本教研相輔發展,以此來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推進幼兒園發展。
1 園本教研的新認識
園本教研含義的把握應緊扣四個基本點:一是園本教研所研究的是本園在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二是研究的主體是一線教師;三是研究的目的是以研究為手段去解決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借問題的有效解決進而促進幼兒園辦園質量的發展;四是研究方法是以教育行動研究法為主。園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因此,園本教研在促進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的同時,還肩負著提升幼兒園整體辦學水平的重任。
2 對園本教研的新構思
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真正貼近教師實際、符合她們所需的教研,才能幫助教師站立到教研的主體地位,真正起到轉化教師觀念和教育行為的作用,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2.1建立科學的教研管理制度,完善教研管理
我園正逐步規范教研工作的管理,建立教研管理的長效機制,做到教研工作有專人負責,層次清楚,為適應當前課程改革發展要求,我園在原有教研管理制度上進行了修改和增補,建立了適合本園的管理制度。如教研制度、課程審議制度、備課制度等確保了幼兒園教研工作的有序進行,激勵著教師的不斷成長。
2.2以問題為核心,關注過程,組織豐富的教研活動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幼兒園教與學方式的轉變,組織的活動中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但正是這種不確定才使我們的教學有了生機和活力,也使我們的園本教研能因循著不確定中產生的問題,以優化教學過程為目的的研討解決實際的教學問題,探尋實際的操作方法和有效改進的策略。在每次教研活動開展之前,都事先通告教師活動內容,使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準備,嘗試開展“發現問題――設計方案――解決問題――改善實踐”的行動研討模式,在反思中發展。
3 園本教研的新實踐
以下是我們開展的一個園本教研活動案例。
教研活動主題:傳承和創新 夯實常規管理
教研活動目標:
1.在自主交流、小組討論、觀點碰撞的過程中,探尋有效管理常規的策略。
2.在快樂教研中更新觀念,并感受快樂教研的本質。
教研活動過程:
1.惑――點明主題,提出疑問
主持人開場:年輕老師分享在常規管理中覺得不錯的地方,你是怎么做的,給你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哪些好處?你覺得在哪些方面哪些環節中存在困惑?
2.融――探尋方法,融合手段
為了便于教師消化和吸收,通過不同層面的審議,對常規管理中的難點進行切分,然后按照不同的需求進行包干認領。
(1)錄像呈現,提煉出一日活動中三個矛盾沖突最多的環節:喝水盥洗、進餐、離園管理,由三個年級組認領研討:大班來離園管理;中班進餐管理;小班喝水盥洗環節。同時,下達合格檢驗的標準:a有實效;b 有方法。
(2)年級組審議。年級組圍繞各自的研究重點繼續進行審議和切分,并根據要求制定方案。如中班分擔的是進餐管理,要求制定出進餐常規養成的實施方案,并把分得的任務再次分成三塊給三個班級(餐前管理、進餐管理、餐后管理)。
(3)班級審議。通過層層切分,每個班級只需關注一個重點,對這個重點展開思考:怎樣更加合理地開展?怎樣做更有效?怎樣做更藝術?
重點有了,我們就要對這進一步深層挖掘。為了降低操作層面的難度,加強指向性與序列性,我們提供了兩類支持工具:
(1)表格支持。
根據教師的能力水平,我們設置了三種支持性表格,提供給教師作為參考依據。
a規劃表。規劃表里包括了班級的現狀與分析、預期目標、實施步驟、指導策略。教師認真填寫,可以減少盲目與混亂。
b記錄表。觀察記錄幼兒行為是培養新教師有意關注幼兒的有效方法,能促使教師思考、分析幼兒的真實需要,為教育措施的有效落實提供依據。為此我們設計記錄表格引領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與思考,期望教師通過對觀察記錄表的整理,積累有價值的經驗。
(2)游戲化策略。
教師嘗試用圖示,展現一日活動各環節中的巧辦法。
【幼兒園園本教研初探】相關文章:
• 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 幼兒園安全管理問題及應對措施
• 幼兒園教研組建設初探
•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音樂活動
• 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
• 淺談幼兒園的“節能減排”活動
• 加強學前教育專業藝術素養的重要性
• 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分析
• 簡筆畫學前教育論文
• 免費幼兒教育政策案例研究報告
• 幼兒教育自信心培養策略
• 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運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