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游戲是幼兒在園活動中的主要活動,影響著幼兒的健康發展。本文以比較教育的視角,從中日的幼兒園游戲指導思想、組織開展和環境創建來剖析兩國之間的異同,發現中國幼兒園游戲過多強調社會化功能,對幼兒作為“不成熟”自然人的關注還不夠。
關鍵詞: 游戲 幼兒園 中國 日本
在兒童發展的視野下,游戲被看做是一種發展的“不成熟”的現象,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兒童所特有的一種行為。①心理學上把“學前期”又稱為“游戲期”,游戲是兒童的天性,能促進兒童身體、認知、情感、個性、社會性的發展,讓兒童在游戲中從一個“不成熟”的人發展為一個“成熟”的人。因此游戲是幼兒園中常見的活動形式,一般分為集體游戲和自由游戲,是區別與小學和幼兒園的主要標志之一。
在當今學前教育發展前列的國家中,日本的幼兒園游戲早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一大特色。本文試圖通過幼兒園游戲的中日比較,希望對中國幼兒園游戲發展有所裨益。
一、兩國幼兒園游戲指導思想比較
從歷史發展來看,中日兩國都把游戲放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我國在早期建立蒙養院初期時,就通過《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1904)》提出,蒙養院應設置于小學不同的課程,其中就包括游戲。1989年我國試行的《幼兒園工作規程(草案)》提出: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②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學前教育教學理論以馬克思主義的活動理論作為構建幼兒園游戲的基本思路,“把活動看作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系統中進行的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肯定了活動、活動的主體、對象、手段和過程本身的社會制約性”。③這種理論強調幼兒園游戲在社會關系系統中的教育功能。
日本更加強調自然主義,關注兒童的心靈教育。日本從1876年創辦的第一所幼兒園開始,因受福祿貝爾教育思想的影響,“恩物”就一直在幼兒園教育中受到青睞。1998年6月發布的《從幼兒期開始心靈教育》咨詢報告指出:“要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輕松愉快地游戲,要增加社會體驗和自然體驗的機會,要糾正早期教育偏向智育的傾向!雹2000年實施的第三個《幼兒園教育綱領》明確指出:“幼兒期的生活幾乎被游戲占滿,由于游戲活動的過程,是兒童自發地傾注、釋放身心全部能量的過程,因此在游戲活動中兒童可以獲得身心綜合性發展!雹萑毡居變簣@游戲目的更加傾向于指向兒童本身的自然天性發展。
由于我國對幼兒園游戲的深入研究相對較晚,指導思想所體現的操作性較薄弱,對幼兒在園游戲的自然性發展強調較少,使得在實踐層面上依舊顯現出“重上課,輕游戲”的現象;由于日本幼兒園游戲研究起步較早,已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理論與實踐辦法,使得幼兒園游戲不僅僅停留在口號宣傳,還實實在在地實踐著。
二、兩國幼兒園游戲組織開展比較
兩國的幼兒園游戲采用的都是集體活動與自由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均有集體活動與自由活動的安排,但在具體操作中仍存在差異。
1.游戲的時間安排
相比之下,日本幼兒園游戲的時間比中國幼兒園充足很多。早上8:00—8:30(或9:00),幼兒開始入園;從入園至10:00或10:30均為自由游戲活動時間;通常午飯后12:00—13:00也是自由游戲活動時間,15:00開始離校活動。幼兒在園自由活動與集體活動時間比例一般為3:1,每天有大約三個小時可以在戶外進行自由游戲活動。中國幼兒園一般從早上7:30—8:20開始入園,16:00—17:30離園,其中自由游戲活動的時間僅為三個小時左右。由此看來,日本幼兒在園時間總體較短,其中自由游戲活動時間比例卻相對較大,給予了幼兒充足的時間自由成長。中國的幼兒園作息時間安排更多的是一種集體教育活動,給幼兒自主創造發展的機會減少,縮減了幼兒接觸大自然與社會的時間。
2.游戲的內容材料選擇
日本的幼兒園在游戲選材方面盡量讓幼兒與大自然充分接觸,用一些樸實自然的材料作為游戲工具,激發幼兒的創造探索興趣。日本幼兒園游戲大多是讓幼兒在戶外的草坪、沙堆、小樹林、水池等自然環境中玩耍。幼兒可以在樹上蕩秋千,在沙堆里琢磨沙粒,在水池中嬉戲打鬧。提供給幼兒的玩具是一些有助于幼兒強身健體的滑梯、杠桿等大型器械,也有一些繩子、桶、紙片、輪胎、木頭等廢舊物品,幼兒可以用這些廢舊物品創造出許多新鮮玩具。這種游戲方式雖然容易引發安全事故,但讓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更好,在以后的成長中安全事故發生得相對少。
中國的幼兒園在游戲內容的選擇方面相對比較安全、保守,并且多為教師創編組織進行。中國大部分時間為集體活動,幼兒園游戲偏向選擇一些有條理、有組織、有情景的活動進行。如,超市購物、辦家家等角色游戲;故事表演、啞劇、木偶戲等表演游戲;積木、拼圖、彈珠等益智游戲;還有木頭人、丟手絹、老鷹抓小雞等規則游戲。在材料的選擇上,更多考慮安全性、衛生性、組織紀律性,因此多采用環保塑料類材質的玩具,如木馬、滑梯、積木、紙片等。即使現在部分幼兒園也開始重視教玩具的自發創造,基本上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地進行玩耍。事實證明這些游戲對幼兒自立勇敢、探索創新等品質的培養還不夠,尤其不利于男孩子的培養。
3.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
在游戲過程中,日本幼兒園的教師往往扮演的是參與者的角色,游戲玩什么、怎么玩都是按照幼兒自發生成的程序去玩。偶然,教師只是在其中做一些建議指導,用自己飽滿的情緒感染游戲中的幼兒,他們的目標就是讓幼兒玩得開心。中國的游戲,尤其是集體游戲,大多是由教師預設的。幼兒按照教師的要求參與游戲,整個游戲有組織、有計劃地順暢進行。在幼兒的自由活動中,教師會安排幼兒在相應的活動范圍內進行活動及教會幼兒怎么使用游戲器械。教師在游戲中占據了主導的地位,不利于幼兒的原發自創性培養,也會降低幼兒對游戲或玩具的興趣,體會不到游戲的快樂。
三、兩國幼兒園游戲環境創建比較
幼兒游戲一定離不開環境的創建,恰當的環境創建會激發起幼兒游戲的興趣和對游戲再創造的能力。對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環境創建一直以來都受到兩國學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中日幼兒園游戲比較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
• 淺談幼兒園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 農村幼兒教師流失原因及對策
• 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實際應用
•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實踐與反思
• 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語言教學
• 淺談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 新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 基于嘗試教育的幼兒園音樂教育研究
• 幼兒園美術欣賞教學實踐初探
• 幼兒園環境的創設
• 為何孩子在幼兒園不擅長人際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