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面環境創設的管理 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對墻面環境的創設常常處于一種應急應付的狀態,其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對這項常規工作的管理,我園采取的對策是:
第一,深入到教師中去,捕捉教師的困惑
我們發現,教師對環境創設的困惑主要有“三無”:無內容、無時間、無技能。對這些問題,我們和教師一起逐一研究解決,讓教師體驗到墻飾是有內容做。有時間做,也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事情,并享受到墻飾變化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
“無內容”問題的解決:讓教師體驗墻飾內容可以有多方面的來源。
1、來源于課程發展:可以根據本班開展的主題活動來制作墻飾。這樣,墻飾不僅記錄了教育活動的內容,而且吸引幼兒不斷去和墻飾互動。因此,教師們在開展主題活動時,不妨多思考:幼兒有哪些方面的經驗;哪些內容是需要或可以通過墻飾來啟發幼兒想象的;哪些內容是需要以墻飾的方式記錄幼兒學習過程的;哪些資料是需要通過墻飾來展示的,等等。
2、來源于幼兒的需要:可以將幼兒在活動中需要借助的圖片、繪畫、圖書等布置在墻面上。
3、來源于教師的需要:可以將教學中需要用到的教具、圖片等布置在墻面上。這些圖片等能起到資料的作用。課上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理解,課后可以供幼兒反復欣賞觀看、講述交流。
“無時間”問題的解決:讓教師認識到墻飾布置本身就是教育活動,就是課程。
1、在教學活動中和幼兒一起完成。特別是中大班的墻飾,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討論:布置什么,怎么布置等。教學活動完成的同時,墻面環境的布置也完成了。
2、在家園親子活動中完成,巧妙利用家長資源。
3、分段逐步完成?梢园殡S著教育活動的開展,有計劃地逐步完成墻面布置,而不要等到要檢查評比、要來人參觀,加班加點突擊完成。這樣,不僅可以分解工作壓力,又能使墻飾真正起到和課程相輔相成的作用。
“無技能”問題的解決:與教師共同探討具有審美性且人人能掌握的墻飾布置策略。
1、色彩突出主色。給自己班級的環境定一個主色調,無論是班級整體環境用色還是一面墻的用色都突出這種主色調,這樣可以使班級環境色彩富有特色,避免色彩過多帶來的雜和亂。
2、材質注意統一。一個班級的所有墻面宜選用一種材質做底板,在上面裝飾和呈現材料。如有的班級用牛皮紙做底板,有的班級用竹席做底板,有的班級用印花藍布做底板,有的班級用繩子編成網狀做底板……這樣不僅可以突出班級的個性,也能使班級墻面環境呈現出和諧性。同時,全園的環境也顯現出豐富性。
3、內容富有特色?梢詫⒈緢@特色資源進行篩選,找出適合幼兒并方便操作的可利用資源進行有地方特色的班級環境創設。如結合本地的自然風光、民俗文化、名人名勝、特產資源、城市變化等來設置有地方特色的主題墻,創設幼兒區域活動和游戲環境。
第二,將墻飾創設的研討與教師的專業發展相結合
每學期我園圍繞一個環境創設的問題進行重點研究。環境研究的組織形式可以因園制宜,多種多樣。
1、可以請每位教師自己找時間到各班學習參觀。同時思考這樣一些問題:我讀懂了這個班的墻飾嗎?這個班的墻飾對我有什么啟發?有什么值得我學習的……然后,各班教師將班級的墻面環境用相機拍下來做成幻燈片,在研討會上逐一介紹。介紹時突出創設的思路、理念、創新之處以及自己的困惑,集體再次進行深入交流,深化對于墻飾創設觀念、方法和內容的認識。
2、可以集體現場觀摩,并請各班的班長或配班教師做解說。解說者重點介紹本班環境創設的主題呈現、相應的內容組織及材料的使用和制作方法,參觀者可以當場提問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各班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過一段時間再次組織觀摩、交流。
3、可以先集中看幻燈、聽介紹,然后自己找時間到各班去觀摩。對于自己感興趣和疑惑的內容進行現場咨詢,這樣做比較節省時間。
我們還設計了環境評價表,評價表包括四個部分:環境創設、環境利用、環境交流、建議和意見。環境創設的標準旨在增強教師創設環境的目的性,知道為什么要創設;引導教師關注創設的環境是否真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的需要。環境利用的標準旨在引導教師注意觀察有多少幼兒主動去關注墻飾、真的去操作環境,并分析哪些環境對于幼兒產生了作用、產生了哪些作用,有哪些具體的行為表現……從而讓教師體驗到環境重在“用”而不僅僅是為了展示和評比。環境交流的標準則旨在通過個人和集體的交流反思,提升對于環境作用的認識,豐富和發展關于環境制作方法、內容設計的經驗,促使教師全方位地對環境的教育作用、環境創設的內容方法等進行思考和實踐。評價表中最后一欄是“建議和意見”。教師可以對其他班級環境創設中需要改進和發展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具體建議?梢詫@里關于環境創設的專題研討和評比等提出改進建議,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創設本班環境的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園部對于教師們的建議和意見進行整理、歸納、反饋,選出共性的問題作為下次研討的主要內容。這樣,通過每學期對于環境創設的持續研究,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相關鏈接
托、小班環境創設中體現年齡特點的策略:
1、每個主題墻飾中都要有人物、動物或擬人化的形象,且這些形象要“大頭大腦”,大小和托小班幼兒的身高類似。
2、每個墻面主題突出,精選和表現最重點的內容。因為托、小班幼兒對于事物的關注簡單、單一。
3、制作墻飾的材料,顏色宜淡雅,質地宜柔軟,營造出溫馨、柔和的氛圍,滿足托、小班幼兒的情感需求和觸摸柔軟物的需要。
4、盡量將墻飾設計成具有操作的功能,讓幼兒直接與墻飾互動,在操作、玩弄中學習。
友情提醒
1、教師可以以主題活動為立足點,伴隨教育過程展開逐步布置墻飾,但要對呈現什么內容、用什么材料、怎么呈現,幼兒可以參與哪些內容、以什么方式參與等有整體設計,而后再進行靈活調整與整合。這樣,才能保證墻飾內容的邏輯性、畫面的審美性以及各類材料之間的關聯性。
2、素材準備要早,不要等到開始做主題墻飾時再來收集,要給自己、幼兒和家長留出足夠的收集準備的時間。
3、要保證每個孩子都能至少有一次機會參與墻飾環境的制作與布置。
4、各個班級的墻飾底板可以一直保留,不要根據主題變化頻繁更換。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最重要的是有利于保持班級的特色。
【再談幼兒園常規管理(2)】相關文章:
• 開展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體會
• 淺談幼兒園繪本教育
• 幼兒園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研究
• 幼兒教師語言的人性化與藝術化
• 淺談幼兒園拼圖游戲的開展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學
• 幼兒園閱讀材料投放問題探究
• 幼兒園建設的建筑設計要點探析
• 幼兒園歌唱教學技巧探究
• 幼兒園變藥兒園
• 幼兒教育問題及對策
• 幼兒園游戲材料開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