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國家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先后出臺了《3-6周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等一系列幼兒教育法律法規。因此,在幼兒教育中,幼兒教師更應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尤其是進行美術教育的時候,教師要善于將美術教學生活化。文章從美術教學的形式、內容及活動建議等方面簡要介紹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措施。
【關鍵詞】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24-0114-02
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幼兒園教育越來越正規化,幼兒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心理特點及其行為方式,讓孩子們感受到課程的趣味性,并在美術教學的時候利用生活化的方式,讓孩子們在幼兒園學習中感受到生活化氣息,進而提升孩子們在美術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一、強化幼兒感受能力,增強幼兒美術教學效果
幼兒的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感受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3-6周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在三到五歲的階段,應當具備觀察和感受周圍環境并進行一定程度的理解的能力,孩子們對于美術這門課程的概念還很模糊。因此,在美術課堂上,為了引導孩子們養成善于觀察并能夠加以感應的習慣,教師要著力于提升孩子們的藝術感受力,利用科學的引導方法,讓幼兒在幼兒園美術課堂上感受快樂。孩子們往往對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有著特殊的親近感,在幼兒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孩子們所接觸的生活事物展現“美術”概念,讓孩子們通過觀察自己平時就十分熟悉的事物產生情感共鳴,對于美術這門學科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進一步探究美術學科的奧妙。
教師可以在美術課堂上給孩子們提供一些生活事物,讓孩子們借助這些生活化的事物自由發揮,從而鼓勵孩子們進行自我認知,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繼而在未來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都能夠迅速適應、調整自我。比如,幼兒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各種谷物讓孩子們作畫,利用谷物的巧妙搭配?M建美麗的“谷物圖畫”。孩子們在利用谷物進行創作的時候,很容易將其與自己平時生活中所見到的大豆、大米等聯系在一起,在課堂上感受到生活化氣息,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能夠嘗試著利用尋常的事物創造出美麗的美術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讓孩子們利用谷物等材料進行美術作品創造的時候,要讓幼兒明白節約糧食的重要性,防止幼兒浪費谷物。
二、創設生活相關情境,增強幼兒美術教學效果
孩子們都有愛表演的天性,喜歡通過表演獲得認可與表揚,所以幼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孩子們學習興趣的引導,給孩子們創設生活化課堂情境,引導孩子們從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展開情境活動,進而讓幼兒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在課堂上與教師多溝通、多交流。巧妙利用情境創設,給幼兒游戲的體驗,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孩子們的性格特點及愛好,為孩子們創設貼近生活的美術情境,讓孩子們在學習美術的時候也能感受到生活氣息,繼而消除對于美術知識的陌生感,從實際生活的角度理解美術知識,將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美術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來,使得孩子們更加熱愛生活。
教師要善于利用情境活動觸發學生內心的情感,讓孩子們在美術課堂上擁有更加輕松的心態,用積極、求知的心態與教師展開合作。在設計情境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所選取的生活情境對于美術課堂的教育作用,保證生活化情境能夠更好地輔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在美術課堂上創設贈送禮物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為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制作禮物,然后指導學生利用生活廢品進行美術作品的制作,將其變廢為寶,如讓學生利用廢棄的紙殼制作精美可愛的筆筒,用包裝盒制作簡單實用的燈箱,在教師的耐心指導下,孩子們通過手工制作,使得廢棄的生活用品在孩子們的手中重新展現出新的用途,孩子們在美術課堂上更貼近生活,在讓學生增強美術實踐能力的同時也感受生活與美術課堂的緊密聯系。
三、豐富美術課堂內容,增強幼兒美術教學效果
幼兒教育需要培養孩子們的想象能力,讓孩子們在學齡前充分釋放想象能力,對于好奇的事物能主動進行探究和想象,從而對于孩子們智力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兒園美術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探究,改革傳統幼兒美術教學模式,將美術課堂生活化,從而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并利用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場景進行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為孩子們提供豐富多彩的美術課堂,讓孩子們在多樣化、生活化的美術教學形式中充分發揮自身感受能力,增強對于生活的感受能力,也能更加熱愛生活,從而增強美術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對于孩子們的生活進行仔細了解,從孩子們的興趣出發,保證所設計的美術課堂環節與孩子們的生活經驗貼合,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們從生活中感受美麗的意識。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個節日進行美術課堂教學。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慶祝節日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利用這些生活中熱鬧的節日,教師可以挖掘出大量的美術教學素材,并在課堂上引導孩子們進行以節假日為主題的美術活動,讓孩子們能將美術課堂與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體會生活的多姿多彩。例如,在“過年嘍”的活動中,教師就可以為孩子們安排一些與過年有關的美術活動,向孩子們展示我國傳統的過年習俗,讓孩子們欣賞精巧的剪紙和年畫,并帶領孩子們貼對聯、互相問好拜年、布置教室等,讓孩子們在年味十足的活動中感受傳統節日的樂趣,激發幼兒的真情實感,讓幼兒在美術課堂上的活動與節日聯系在一起,幼兒在平時的生活中就可以想起美術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通過這些措施可提升孩子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及動手能力。
四、開展課外拓展活動,增強幼兒美術教學效果
在生活化的美術課堂上,僅僅憑課堂時間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課外拓展活動,讓孩子們對于美術課堂有全新的認識。孩子們都是活潑好動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孩子們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為孩子們創設有趣的游戲拓展活動,讓幼兒在玩樂中自然而然地走入課堂,成為幼兒課堂的主人,保持著孩子們在課堂上的活躍性,讓幼兒和教師產生親近感,并且能踴躍發言,積極參與拓展活動。教師應當營造輕松的美術課堂學習氛圍,并帶領幼兒接觸更多的生活場景,在生活化的課外拓展活動中接受美術教育。此外,教師在活動中應當為孩子們樹立優秀、積極的榜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孩子們的課堂興趣。
比如,在春天或者秋天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孩子們走出幼兒園,來到附近的公園或景區游玩,在活動中更貼近生活,增強幼兒的感受能力,然后在教師的鼓勵下進行寫生活動,讓幼兒憑借自己平時對于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在戶外環境中畫一畫自己觀察到的戶外場景,在課外拓展活動中充分釋放孩子們的天性,更加了解當地的建筑、文化及風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帶領孩子們走出幼兒園進行拓展活動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孩子們的人身安全,并在活動之前為孩子們講解戶外活動的注意事項,確保孩子們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美術課堂拓展活動。
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幼兒園美術課堂生活化改革的時候,要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在美術教學環節設定之前仔細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興趣愛好,并需要不斷更新現有的教學方式,鼓勵孩子們在美術課堂上充分發揮活潑自由的天性,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觀察到的種種場景,無論是有趣的還是平常的生活事物,都利用美術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得孩子們能夠更加重視生活因素與美術課堂的聯系,增強幼兒的感知能力,以此達到幫助幼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目的。
(編輯:易繼斌)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生活化策略】相關文章:
• 幼兒主體的幼兒園教學審視與重構
• 幼兒園的特色之路
• 分析幼兒園教學的主要誤區
• 幼兒園建構區創設理論基礎與分析
• 圣保羅primetime幼兒園
• 幼兒園老師的一天
• 農村幼兒園就是要多姿多彩
• 如果孩子投訴幼兒園
• 幼兒園民間游戲開發四步曲
• 淺談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幼兒發展
•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探究
• 幼兒園教學中的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