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而當前學前教育的現實情況看起來很重視幼兒文學教育,運用文學作品機會很多,但是,幼兒文學作為德育和智育的工具居多,由此使當下幼兒文學教育中存在著諸多非審美的行為。
因此,在幼兒園中以審美為核心的文學欣賞活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學作品的體裁多種多樣,
兒歌是其中的一種,它是幼兒最早接觸的文學形式,適合其心理特點和欣賞趣味,并且易讀易記易唱,強烈的
音樂節奏感和趣味性,是幼兒區別于其它文學作品與眾不同審美特征。對它進行的欣賞應該是一種審美活動,應彰顯其審美價值,而不僅僅是幼兒教育實現其他目的的工具和載體。
一、收集優秀
兒歌作品
兒歌雖然來源于生活,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但不是所有的兒歌都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再由于幼兒無法自主地選擇作品,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挖掘過濾后,傳導給幼兒。
何為優秀的兒歌作品,應把握以下2個原則:
(一)選擇符合幼兒心理和欣賞情趣的作品
小班可選擇篇幅短小、節奏感強、結構比較工整、詞語富有色彩、音響效果,快樂、游戲性強的兒歌。
大班可選擇篇幅稍長、節奏富有變化,段落具有對稱、回環、起復的特點,詞語豐富多彩,意味深長或者抽象,有夸張、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品。
中班可選擇作品可以介乎于兩者之間,選擇富有特色的作品。
(二)選擇形式多樣的作品
從古至今,有大量的兒歌長期流傳于民間,流傳于兒童間,研究中,我們將收集的兒歌作品進行分類,有安撫孩子起催眠作用的;也有進行語音、吐字練習的;有故意將大自然和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現象的正常關系顛倒的;也有每句句尾的字詞完全相同的。形式多種多樣,將之歸納為搖籃曲、數字歌、謎語歌、繞口令、顛倒歌、字頭歌、連鎖調、敘事歌等八種兒歌形式。
二、欣賞活動教學策略
(一)提升教師的文學素養,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媒介作用
教師作為幼兒欣賞兒歌作品的媒介載體,在課堂中,強烈而恰如其分的表現力,會給幼兒帶來聽覺、視覺的享受。因此要具備一些藝術修養,諸如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移情能力、表現能力等。教師要多讀經典的兒童文學名著,為提升欣賞能力做潛移、沉淀的內化工作。
(二)多媒體
課件的應用,為幼兒欣賞提供有力支撐
眾所周知,多媒體
課件的應用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兒歌欣賞的課堂教學中,更發揮了自己獨特的優勢,將圖片、聲音、動畫等效果組織起來,具有動態和趣味性,充分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三)欣賞教學活動的提問技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提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持續不斷的活動。”在兒歌欣賞教學活動中什么樣的方法提問最有效,最能凸顯兒歌的審美價值,在教研會中不斷研究探討,總結以下幾點
1.常規提問:《虎大王照相》中,按照兒歌中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提問:虎王先去給誰照相?小貓是什么樣子的?又去給誰照?它又是什么樣子的?最后的結果是什么樣子的?這樣的提問雖是常規提問,加上教具的輔助可以幫助幼兒朗讀過程中快速兒歌中的內容。
2.點睛提問:在《春雨紡沙沙》中,提問:什么像是在紡紗?紡出一幅幅彩畫都是什么樣子的?“你覺得這些景色美在哪里?通過這幾個問題的提問,幼兒不僅能把握作品中描寫春天的色彩,而且情感潛移激發自己對大自然的愛和對作品的喜愛。
三、通過各種活動途徑表現兒歌
《綱要》中指出:“為幼兒的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悅和創造的快樂,體現自我表現和創造的成就感。”因此,應給幼兒創造更多在活動中自主發展的機會。
不同形式的兒歌表演:
兒歌的節奏感韻律感極強,因此和
音樂有深刻的聯系。因此,表演區中提供各種道具,如頭飾、圖片、音樂等,可以讓孩子在自由的氛圍中,盡情展示和表現。
其它活動途徑的兒歌表演:
《山上有個木頭人》《跳繩謠》《翻跟頭》一類的兒歌,兒歌內容簡單易懂,娛樂性非常強,在戶外游戲活動,小朋友可以邊說兒歌邊游戲。《傘花兒》《春雨沙沙》這一類的兒歌中蘊含了豐富的色彩,小朋友在美工區中夸張的想象,大膽地用色,將“有聲”的兒歌用“形”的方式表現出來。《娃娃臉》等一類的兒歌,篇幅短小,朗朗上口,幼兒邊讀邊畫畫,趣味性很濃。《手指變變變》《手指謠》節奏整齊簡單,象聲詞的運用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邊讀兒歌邊玩手指游戲或做相應的動作來游戲,讓幼兒獲得快樂的體驗。
四、兒歌的審美創造
任何教育都有循序漸進的目標,在幼兒的審美欣賞、審美表現的目標基礎之上,則為審美創造。
改編是創編中較為復雜的一種比較適合大班的幼兒,如將兒歌《瓜瓜花》改編成問答歌。《藏貓貓》中又將兩拍子節奏改編成了三拍子,使兒歌更為流暢,更為抒情。
因為欣賞活動的目標中有這樣的表述:大膽想象,根據提供的范文進行續編、仿編、改編等,因而教師又提供了經典的音樂、故事、情景,引導幼兒進行創編。如《龜兔賽跑》的故事,幼兒非常喜歡,把故事創編成一首兒歌:
小兔子真驕傲
搖搖尾巴,伸伸腰,比賽跑步我第一。
小烏龜慢慢爬,手腳不停呼哈哈,加油加油使勁爬。
小兔子打個盹,烏龜爬到山頂啦。
小兔小兔傻了眼,烏龜心里樂開花。
可以看出,幼兒創編的兒歌,用字用詞沒有那么恰到好處,沒有那么押韻,那卻是幼兒真實地體驗,真實地感知,進行的真實地創造,這個結果意味著幼兒欣賞能力已經上升了另外一個高度。
【幼兒園兒歌欣賞教學淺析】相關文章:
• 幼兒園線描畫教學的方式方法
• 幼兒區角活動中教師評價研究
• “三位一體”教育策略浸潤幼兒園健康成長
• 淺析幼兒園的創造性教育
• 如何讓紅色文化走進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的體會
• 高職學前教育英語能力的培養
• 幼兒園音樂教育之我見
• 把“自然博物館”搬進幼兒園
• 衛生保健工作對幼兒園的重要性
• 幼兒園制定四季營養食譜的原則
• 如何做好幼兒園后勤、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