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園
音樂教學過程中
音樂欣賞活動是不可或缺的,音樂欣賞活動使幼兒更加具有特性及感染力,也為幼兒的創造力及想象力提供了有利的發展途徑。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教學策略
幼兒園創辦音樂欣賞活動是為了能使幼兒通過傾聽音樂、欣賞音樂達到認知及理解音樂的目的,音樂欣賞活動也能使幼兒提高審美認知、豐富情感世界,同時也能提高幼兒的藝術素養,是實現幼兒創造力及想象力的重要途徑。
一、巧妙設計圖譜直觀策略
幼兒園教師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巧妙地設計圖譜,可以更加直觀地將抽象的音樂展現在幼兒面前,圖譜教學手段是幼兒園教師常用的策略之一,目的可以實現音畫溝通,使幼兒更能理解音樂、熟悉音樂特點,在圖譜音樂活動前,教師應先細致地分析及研究,通過對音樂特點的認識,有意識地設計圖譜,圖譜中符號的數量、變化次數、行數要與音樂曲式結構相一致。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盡量將圖譜直觀化、簡潔化、生動形象化,使幼兒便于理解。
二、語言情境策略
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針對的是幼兒,所有教師應創設良好的音樂情境氛圍,勾起幼兒的好奇心,教師和幼兒一同沉靜在豐富的音樂世界里,以語言來創設音樂欣賞情境是最簡便也是最為有效的策略之一,在創設語言情境的氛圍時,教師結合幼兒的年齡、音樂欣賞的水平及作品本身的內涵來靈活運用語言的功能,使得音樂與語言恰到好處地結合,激發幼兒內心純真的感情,能更快地融入音樂的世界中,比如:教師可以采取編故事的方式,或者進行情境描述,唱一些
兒歌等方式,有助于幼兒在音樂及故事情節、角色、場景等方面來做一些聯想,達到輔助幼兒更快地感知音樂,融入音樂的氛圍中。
不僅如此,教師對幼兒語言情境的引導也十分重要,教師盡力做到角色與情節簡練及情節與音樂特點貼切等,避免幼兒在欣賞音樂時無法匹配,無從入手,比如:在欣賞《趕花會》時,我會根據音樂的變化特點編制一個簡單的小故事:清晨,鳥兒歡快地飛來飛去,人們梳妝打扮整潔去趕花會,一路上,他們邊走邊欣賞路邊的風景,充滿快樂地走啊走,走啊走……花會上琳瑯滿目的鮮花,顯得多姿多彩,高的、矮的、紅的、綠的應接不暇,讓人眼花繚亂,欣賞完了美麗的鮮花,人們盡興地回家了,一路上邊回憶著花會上熱鬧的情景邊快樂地走呀走、走呀走……整個故事簡單明了,三個突出的情節與音樂三段式的結構特點相吻合,在故事的幫助啟發下,幼兒輕松地聽辨出音樂ABA的結構特點及A段音樂歡快、跳躍,B段音樂悠揚、舒緩的風格特點。
三、音樂欣賞優化教學手段策略
在幼兒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應優化教學手段,成功積累重要的教學經驗,以積極態度,深化及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欣賞與理解。
1.重視經驗積累,提高幼兒音樂感受能力
幼兒在欣賞音樂作品時,離不開生活實踐和認知能力,豐富的知識經驗是幼兒對音樂產生想象和聯想的基礎。例如:欣賞樂曲《郊游》(選取《匈牙利第五號樂章》片斷)前,教師讓家長帶孩子去野外郊游,觀察體驗有關郊游的生活,然后再組織幼兒欣賞樂曲。當幼兒安靜地聆聽著時而低沉舒緩時而歡快優美的旋律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回憶野外郊游時的情景,伴隨著樂曲高低、快慢、強弱的變化,來到了“鮮花盛開的山谷”,時而“爬山”,時而“涉水”,無拘無束地游玩著,十分愜意……整個欣賞活動過程,幼兒準確、巧妙地把握著樂曲的細微變化,表演得惟妙惟肖。
2.引導幼兒多形式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在幼兒初步理解音樂后,教師可以根據音樂的性質和特點,啟發幼兒用多種多樣的形式表現音樂,加深對音樂內涵、曲式結構等的理解。
以游戲的方式表現。幼兒喜歡游戲,將游戲引入音樂欣賞活動中。例如:小班音樂作品《小小雞》,在幼兒初步理解音樂后,我們以有趣的游戲介入,讓幼兒佩帶頭飾,扮演“小雞”,做著“捉蟲”“吃米”“拍翅膀”的動作。幼兒以極高的熱情一遍又一遍地表演,通過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的旋律,對音樂作品有了更深的體會。
參考文獻:
[1]吳靜.幼兒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選擇與引導[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10).
[2]蘆靜.奧爾夫音樂教育在幼兒音樂欣賞活動中的運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9(12).
[3]俞洋.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40(6).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大地萬福幼兒園)
【論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教學策略】相關文章:
• 跨越幼兒園中年教師發展的“高原期”
• 幼兒園管理工作“三法”
• 幼兒園建設的建筑設計要點探析
• 幼兒教育空間室內環境設計研究
• 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對策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 淺談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重要性
• 將農村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
• 幼兒教育發展過程分析
•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 讓文明禮儀在幼兒園落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