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教育改革已經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它需要教育工作者用順應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全新理念,看待幼兒教育的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課程的改革”。從幼兒園課改應遵循的原則和發展趨勢兩方面進行探討,幫助幼兒教師理清思路,推進幼兒園課改的步伐。
關鍵詞:課程改革;教育資源;發展趨勢
“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課程的改革”,而課程建設是一個從更新觀念,到觀念如何轉化行為的探索過程。幼兒園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作為幼兒教師,應該把握課改內涵,處理好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幼兒園課改應遵循的原則
1.整體性
幼兒園的課程和幼兒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幼兒一日生活所做的各種活動是有機整體。幼兒的生活活動、活動區活動、教學活動都是課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課程不應游離于幼兒的生活之外,而應與他們的生活、游戲是同一過程。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整合,形成整體。
2.主動性
幼兒園教育要與幼兒主動性強的特點相適應。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即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不論是確定教育內容,還是創設教育環境,還是實施教學過程,都是發揮幼兒主體意識和進行主動活動的過程。為使幼兒的主體性得到發揮,教師應盡可能地對幼兒選擇的空間進行擴大,在設置活動內容、活動主題、活動材料及活動時間、活動場地和活動伙伴時都要具備相當大的彈性,為幼兒創造一定的選擇機會。
3.發展性
發展兒童的普遍方式是教育與教學,教育的價值所在是引導并促進幼兒的發展。為了對幼兒發展進行更好的引導,教師應對幼兒現有的水平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在“最近發展區”內對幼兒的發展進行促進,這樣的發展不但對當前有利,對入小學以后及更長遠的終身發展也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4.多樣性
幼兒園小、中、大班要采用多樣性的活動方式。《規程》將游戲定位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將幼兒教育和其他學校教育形式的不同做出了明確區分,但小、中、大班生理及心理發展水平和學習任務不同,在實踐中采用的游戲活動方式程度也不同。
二、幼兒園課改的發展趨勢
1.幼兒園各類課程的有機整合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在長期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及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了與學前兒童發展相適應的課程組織法,即“整個教學法”。他認為,“整個教學法,就是整個地、有系統地將兒童所應該學習的東西教給兒童學。”由于學前兒童的生活和發展都是整體的,外界環境對兒童產生的影響也是以整體的方式產生的,因此,為兒童設計的課程也必須是整個的、互相聯系的,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具體化后即為游戲法,同時要照顧兒童不同的發展水平,而采用小團體式教學。筆者認為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強調的是健康、語言、社會、認知、藝術五大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有機結合,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樹立一日活動都是課程的整合觀,將課程融入幼兒一日生活、游戲、學習之中,使幼兒在學習、生活、游戲過程中整體、和諧、全面發展。
2.幼兒園課程與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相融合
幼兒園應了解家庭、社區的資源特點,善于挖掘家長的優勢資源,引導家長全程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使家長真正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合作者,把家庭、社區資源真正納入課程建設中來。可以成立以班級為單位的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參與班級教育活動的策劃、組織,以及走進幼兒園課堂、參與班級的管理等,讓家長在過程中感受幼兒教育,理解新的課程理念,進而轉變家長的角色意識,極大地調動家長參與幼兒教育的積極性,形成家園和諧的同步教育。具有豐富的家庭、社區資源的課程必然更受幼兒和家長的歡迎,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
3.重視教師職業水平的提高
中國幼兒園課程改革在實踐層面上出現的種種問題,與師資水平有很大的關聯,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未來幼兒園課程改革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已經成為師資水平的高低,這是由于只有通過教師教育行為的轉變才能實現幼兒課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標。對提高幼兒園教師職業水平引起重視是中國幼兒園課程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學前兒童教育的師資幾乎完全是經由學科教育的模式培養和培訓的,大部分教師從理論到方法上對注重過程的幼兒園課程的把握都存在著困難。通過在幼兒園課程改革實踐中的不斷反思和總結,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和研討,師資水平提高這一目標是可以達成的。
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應清醒、正確地分析和認識幼兒園課改的實質,回歸幼兒本位,讓幼兒園課程在改革與探索中發揮更大的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幼兒園課程改革之我見B】相關文章:
• 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的開展
• 學前教育畢業生就業期望研究
• 讓文化建設推動幼兒園的發展
• 幼兒園教師家長工作經驗
• 幼兒園戶外游戲探索研究
• 淺談幼兒園的音樂藝術教育
• 幼兒園的夏季管理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
• 幼兒園課程與教學
• 民間游戲在幼兒園的教育價值
• 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要多少錢
• 快樂學習在幼兒教育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