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幼兒園到底教了什么?這從紐約市幼兒教育目標可見一斑:提倡了解兒童原有水平,促進兒童發展;讓兒童在各領域全面、和諧發展,將以參與、互動、體驗為特性的活動作為主要學習方式;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體現個別化教育。許多到過紐約的人都聽說,幼兒園幾乎不傳授任何數學、語文等知識。一位兩個孩子都在紐約出生長大的母親說的話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幼兒園從來不教拼寫、單詞和簡單的數學,這些真正的知識都不教。”難道紐約幼兒園真的什么都不教?其實不然!
事實上,紐約幼兒園既教數學,也教語文,只不過幼兒園不用“數學”“語文”作為課程名稱。在數字方面,紐約幼兒園都會開展計數活動,如讓孩子知道數字的名稱和計數的順序,再現物品的數量;通過計數了解物品的數量,數數時按順序說出數字,將物品和數字一一對應。另外,老師還讓孩子比較數字,指出一組物品比另一組物品多或少;讓孩子們使用五種以上的物品進行數字配對和計數,根據順序或位置指出“第一”和“最后”;教孩子描述和比較可測量的物品的長度、質量,并用適當的詞匯描述;培養孩子的代數思維,如理解加法即添加,減法即拿走。紐約幼兒園的教學內容里沒有“幾何”科目,但是老師會讓孩子指認和描述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并用形狀描述周圍的物品,以及用頂部、底部、上面、下面、前面、后面、高、低、旁邊等詞匯來描述物品的方位。在這樣認識和比較的過程中,孩子認識了二維和三維形狀、不同體積的物體,并能使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它們的相似性、差異性及其顏色、大小和形狀,從而培養了一些幾何常識。
在語文方面,紐約幼兒園安排有“說話課”“故事課”,通過說話課讓孩子了解一周有幾天、日期,知道一年之中的主要節日、春夏秋冬等自然現象,一方面傳授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常識,另一方面也訓練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故事課”朗讀文學作品、教唱
兒歌和講故事以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講話能力。另外,幼兒園通過“操作課”讓孩子搭積木、拼七巧板以培養動手能力和保持安靜、耐心的能力;還開展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等。
幼兒園注重幼兒行為的培養。紐約市教育局頒布的《紐約市幼兒行為標準》特別強調幼兒社會能力的發展,要求幼兒園培養兒童自信心和積極的自我形象;鼓勵兒童以社會可接受的方式表達情感、需求、看法和偏好;用語言來識別和表達自己的需要、需求和感受,并解決沖突;了解他人的需要并表示同情;在具有挑戰性的情況下日益體現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園會傳遞如何遵守社會秩序等基本禮貌和價值觀,教育兒童守規矩,例如在別人講話的時候絕對不能插話。如果不舉手或者不示意就插話了,就會被看作是很無禮的行為。老師會不厭其煩地向孩子們強調這個道理。這幾乎貫穿了整個幼兒園的生活。幼兒園還強調一些細節上的基本文明禮節。比如,打噴嚏的時候要用手或者肘部遮擋,排隊的時候不能插隊等。
給人印象最深的是,紐約幼兒園對兒童人生價值觀的培養。例如,老師有意識地讓身體健全的孩子和殘疾的孩子或者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戲,讓他們學會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互相尊重,讓孩子們知道嘲笑或不尊重弱勢群體是不禮貌的行為,也是不值得尊重的行為。
由于自制能力較差,孩子們相互間吵吵鬧鬧、鬧別扭的事情經常發生。紐約幼兒園的老師認為這種磕磕碰碰的事情十分平常,家長不必擔心,也不要找老師告狀,而是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在老師看來,家長不要參與孩子們的沖突,而是告訴孩子,對方是你的朋友,你自己處理和他的關系。如果你還想和他玩,你自己去找他溝通。幼兒園努力培養孩子們和他人溝通的能力。老師們鼓勵孩子們多發言、多講話。如果一個孩子性格內向和靦腆,老師會在一些場合特別給他或她安排一些角色,給他們創造講話的機會。
(《東方早報》2014年11月12日林廣/文)
【紐約幼兒園到底教了什么】相關文章:
• 全球教育實錄:幼兒園可以不一樣
• 信息時代的幼兒園教育
•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
• 幼兒園冬季室內空氣質量研究
• 農村幼兒園美工材料的投放
• 幼兒園并不是誰都可以辦的
• 探究幼兒行為問題與幼兒園教育
• 幼兒園老師教你“制造”小學生
• 打造和諧教師隊伍,構建和諧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家園合作策略及尺度
• 幼兒園營養食譜推薦
• 試論幼兒園多元文化 課程目標制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