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幼兒園;校園文化;制度; 環境;團隊;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4—0024—01
幼兒園良好的校園文化,有益于增強幼兒園軟實力,培植和深化辦園特色,構建優質高效、民主和諧的幼兒園管理機制,凈化、綠化、美化、趣化校園環境,形成以人為本,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育人模式,營造向上、健康的校園文化精神氛圍,激發教職工理性平和的陽光心態,推動校園文化內涵發展。
一、培育剛柔并濟、助推效能的制度文化
1.弘揚主流文化,營造良好氛圍。樹立并體現人本與科學相融的管理理念,廣泛征求教職工意見,不斷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校園各項管理工作及教職工考核制度,讓規章制度成為大家認可、自覺遵守的制度。通過開展師德風暴行動等活動引導教師,倡揚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創造一個有著較強凝聚力、戰斗力的精干團隊,形成“牽著手教育、蹲下來交流”的優良教風,引導全園上下形成濃郁和諧的干事創業基調和奮發有為、精益求精的校園精神。
2.形成務實制度,實施互動管理。成立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小組,凝心聚力做好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管理人員要經常深入教育保育第一線,實施互動式的情境管理,注重捕捉教師的工作行為,認真傾聽他們的想法與心聲,合理地分析,然后用情與理并舉引導教師,使得剛性的制度成為全園上下共同的價值追求,促使教師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反思、自覺自主,以此達到領導與教師互相取長補短和共同進步的效果。
二、培育內涵精深、與時俱進的環境文化
1.打造優質環境,發揮隱形功效。在校園文化多年積淀基礎上進一步營造“文化育人”的園所氛圍,讓幼兒園里時時處處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讓孩子在健康和諧的環境文化中,隨時隨地感受美的氛圍、接受美的熏陶、引導美的行為、得到美的升華,強化校園文化在素質教育中的隱性教育功能。在校園環境的規劃上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具有幼兒特色;巧妙設計各景點,做到花草樹木布局錯落有致、疏密合理,邊邊角角也不放過;各種管線統一規劃,合理鋪設,校園干凈、整潔,活動室窗明幾凈,布置典雅。
2.提煉標識文化,提升品牌形象。校園內各種提示牌、校園綠化地帶、閱報欄、圖書架、宣傳欄、圍墻上的大型墻壁畫等不斷與時俱進,使之能充分顯示幼兒園的辦園理念、思想和人文特色。加強幼兒園網站建設及園報的編印工作,班級建立QQ群,讓其成為宣傳、教育、溝通的窗口和紐帶,有效樹立幼兒園良好的教育形象。
三、培育德藝雙馨、持續發展的團隊文化
1.加強心態教育,切實以德立身。在校園內弘揚核心價值觀和主流師德文化。及時發現和糾正教師中“老”、“疲”、“懈”、“躁”等工作狀態和不良行業思維,在幼兒園形成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的風尚,不圖虛榮,不做虛事,一心一意追求辦學實力的提高。
2.堅持崗位練兵,提高專業素質。落實《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理念,加強教育活動組織能力、監控能力、指導能力等教育能力的修煉,在活動中把握幼兒情緒表現、心理需要、能力水平,真正做到讓教育理念與教育行為同行。積極構建園本課程,挖掘本土及本區域文化,形成園本特色,在實施和構建園本課程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及水平。
四、培育載體豐富、師幼雙贏的活動文化
1. 優化教育模式,落實科學保教。通過預設課程、活動課程、生成課程等各種手段,尊重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開展五大領域教育活動;扎實開展“綠色校園”、 “陽光校園”、“快樂校園”等特色校園創建,開展感恩教育、藝術教育、科普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動,形成亮點,打造特點;組織開展校園藝術節、趣味運動會、手工制作、經典誦讀、綠色童謠傳唱等校園特色活動,讓每一個幼兒參與進來感受到成功與進步,促進幼兒多元發展。
2.重視家園合作,形成共育合力。建立與家長無縫對接工作思路,開展富有實效的家長活動,如專題講座、家長開放日、家園同樂等,形成家長工作常規化。積極與社區聯系配合,通過多種形式向社會宣傳科學育兒理念,對0-3歲嬰幼兒家庭開展早教服務,推動終身教育的服務,對社區家長育兒知識的服務等,拓寬幼兒園教育面。爭取社會力量對學前教育的支持。
3.依托品牌優勢,形成教育亮點。充分發揮省級示范園品牌優勢,維護品牌形象,突破發展瓶頸,積極探索并創建具有幼兒特色的教育新模式,管理新思路,服務新舉措,形成鮮明的教育亮點。
編輯:蔡揚宗
【談幼兒園園所文化建設】相關文章:
•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幼兒園中的教與學
• 某幼兒園日常生活常規的分析
• 幼兒園保育工作管理初探
• 節約教育――從幼兒園做起
• 淺談幼兒園語言教學提問的有效性
• 幼兒園游戲教學探討(7篇)
• 幼兒園唱歌教學法的運用
• 農村幼兒園養成教育有效性探析
• 幼兒園常規教育研究
• 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初探
• 中職學前教育手工藝品制作研究
• 幼兒教師口語能力培養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