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至今對女兒上幼兒園沒哭過仍覺得不可思議,在心里給叮當預留了很長的“適應期”,等著她慢慢適應,可她沒給我這個機會,也許是我的低期待帶來了高回報。
叮當是8月出生的,屬于同一年上幼兒園中月齡比較小的,考慮到這一點,我們沒有讓她上托班,直接滿3歲上小班。從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叮當就是背著書包開開心心去。如今兩年過去了,她從未因不肯上幼兒園哭鬧過。講起來,真的就像是神話。
細細想來,我們沒有經歷對許多家庭而言有些困難的“入學折磨期”,緣于我們給了叮當一個很長的準備期。
早早決定在哪上幼兒園
我沒有考慮過擇園,叮當上的是小區里的公辦幼兒園。雖然這個幼兒園比較小,但我一開始就認定了它,離家近,大人方便,孩子也不累。
讓幼兒園的形象早點“入寶寶的眼”
每天叮當到小區活動時,都會經過幼兒園。我們在她還是小毛頭時,就告訴她,“叮當長大后,會和哥哥姐姐一樣在那里學本領、交朋友”。2歲以后,阿姨還經常帶她到幼兒園門口玩,看見小朋友背著書包進去上學,她滿是羨慕。另外,老師會帶小朋友到小區里的兒童樂園做游戲,叮當經常在邊上旁觀,偶爾也參與其中。此外,我和叮當讀了一系列關于上幼兒園的書,如《湯姆上幼兒園》,《我愛我的幼兒園》,《啊哈,幼兒園》。這些細小的接觸,讓叮當在入園前,對幼兒園有個印象。
有同伴,就不孤單了
班級里許多同學都是小區里的鄰居,其中有幾個小朋友,叮當很小就認識,可以說是她“光屁股的好朋友”。好朋友一起上學,到了教室,也有人可以一起互動,這自然能幫助她適應幼兒園里的集體生活。
上早教班,增強交往能力
叮當在入園前曾上過早教課程,還有幼兒園開辦的早教親子班。在早教課上,叮當學會了怎樣和同齡小朋友交往。而幼兒園的早教親子班則讓她熟悉了幼兒園的環境。親子班每個周末上一次,由幼兒園的老師輪流上課。初上親子班時,叮當也頗為緊張,說話聲音都很小。叮當不是很外向的孩子,屬于慢熱型,一年的親子班快要結束時,她才自然地融入到集體中。但這一年的親子班的鋪墊,幫助確實很大。
適當培養叮當的自理能力
3歲的小朋友,初入園,要求她完全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廁所不太現實,我的目標是叮當在媽媽、老師的幫助下能完成。不過有些項目要重點攻克,比如自己穿褲子。上親子班時,老師強調,寶寶入園前一定要學會自己穿褲子,若尿好尿后,光著屁屁等老師穿褲子,容易著涼,要知道一個班上有好些小朋友等著呢。
坦然面對自己的分離焦慮
坦白說,說到分離焦慮,我自己比女兒還嚴重。叮當第一天上幼兒園,我感覺那天的時間過得很慢,早早就守在幼兒園門口等。但是我沒在叮當面前表現過,克制住問她“在幼兒園有沒有想媽媽”的傻問題;頂多是送她去上幼兒園時,在門口和老師嘮叨兩句、磨蹭一下,反倒是她不管媽媽。叮當的淡定,讓我度過了適應期。
我的經驗教訓:沒有調整好作息時間
叮當也不是上幼兒園后樣樣表現都好,睡午覺就是個大難題。幼兒園入園時間是上午8點至8點半,午睡時間是12點至下午2點半,而叮當從小是10點前不睡覺,7點半前不起床,中午自然在幼兒園睡不著,還時常做小動作騷擾同學。如果在入園前的暑假,根據幼兒園的作息時間適當調整在家里的作息,也許叮當在幼兒園睡午覺就不會那么困難了。
編輯看點:本以為造就“不哭的神話”的叮當媽有很神奇的招數,看下來卻都是很平常的“生活招呼”,只是選擇的幼兒園離家近點,悄無聲息、了無痕跡地讓寶寶熟悉了幼兒園;當然叮當媽那顆平常心是很重要的。
【上幼兒園不哭的神話】相關文章:
• 韓國幼兒園印象(下)
• 幼兒園的“對不對”
• 淺談幼兒園的數學教育
• 幼兒園可操作墻面環境的探究
•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
• 幼兒園課程中的兒童文化品性
• 幼兒園創意美勞探索研究
• 把民間游戲“請”進幼兒園
•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欣賞教學研究
• 幼兒園教研活動實施的有效策略
• 以人為本,打造幼兒園精細化管理
• 幼兒園歌唱教學技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