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區活動是幼兒園的主要教學形式之一,它也可以稱為“角落活動”“區域活動”。錳臺梭利的教育觀點說“欲使幼兒成長為一個和諧健全的個體,最重要的是讓幼兒透過[工作]開展自然的秉賦。工作不僅影響幼兒感官、動作與心智的發展,更能幫助幼兒建構健全的人格。”在深刻領會這些教育思想的基礎上,我班對分區活動進行實踐研究,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關鍵詞:分區活動;幼兒教育;歸整和收拾;制訂和執行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2-0116-01
一、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更加科學地確
定分區活動的內容
我班篩選了一部分歷年來在分區活動中符合幼兒發展需要、幼兒感興趣的內容,編制成分區活動計劃表,班級兩位教師及保育員根據計劃表進行指導。在活動中,每個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選擇不同的操作玩具。換個角度說,就是每一個玩具要盡量適合每一個幼兒的需要。現在的幼兒都是很“獨特”的,他們之間的個性差異和學習能力差異很大。怎樣盡可能地做到“讓每一個玩具盡量適合每一個幼兒的需要”呢?我們把重點放在“相同的玩具不同的功用”上,將同一個玩具的不同玩法進行分層,使得它能夠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
二、將分區活動材料的制作和準備過程,當作
幼兒的學習過程
以往分區活動材料的準備問題,常常是老師最頭疼最辛苦的事情。現在在分區活動需要添加新的內容時,師生會進行互動式的討論:在活動意向形成前,幼兒會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活動設想,教師會提供參考性意見,完善幼兒的想法;在活動內容被確定之后,師生會共同商量材料的準備、制作等問題,收集各種原材料、范例等多數是幼兒的任務,語言區需要的圖片、立體教育、自制小畫書等準備工作也以幼兒為主,難度較大的制作任務則在教師的協助下由幼兒合作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提出問題,找興趣的共同點、尋找材料、設計制作、獲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發展,責任心和任務意識也得到了加強。
三、將“養成教育”的觀點融入分區活動中
養成教育是提高幼兒修養、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教育。我們認為,分區活動中的養成教育體現在玩具的收拾整理、通過自由、自制和自律地制訂規則,培養規則意識,承認并自愿執行規則等方面。
(1)玩具的歸整和收拾。以往,當幼兒玩好玩具,收拾時,教師只會一味地要求幼兒要好好收拾,到底怎樣才算是“好好收拾”呢?教師給幼兒的標準太抽象了,幼兒也往往不知道怎樣才算是“好好收拾”。心理學表明:“幼兒對秩序有強烈的要求,對幼兒來說秩序感是其生命的自然本質一只,就像[土地之于動物、水之于魚]”。因此,要采用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方法進行指導才是正確的。如用粘貼紙貼上一個圓圈,代表杯子的位置;剪一個長條形貼在盤子的邊上,這是勺子的位置;在盤子里放上一個小筐,這是零碎玩具的“家”……這種無聲的語言,加上教師的即使提醒,幼兒就能很快完成“好好收拾”的工作。幼兒每天堅持將用過冊物品放回原位、清潔桌面等,久而久之,就能成為幼兒的自發性表現,使幼兒產生更高一級的情感――歸屬感和責任感。
(2)規則的制訂和執行。分區活動中,規則的制訂和執行,對習慣的養成非常關鍵。但以往的規則制訂都是老師的一相情愿,幼兒不知道要制訂規則,而只能服從規則。對已經制訂出的規則,幼兒并不認同,當然不可能自愿執行而習慣成自然。其實只要教師嘗試與幼兒共同討論各個區域的規則,經過師生的共同討論,這樣既能產生規則,幼兒又能認同規則。每天分區活動,幼兒都能認真執行自己制訂的規則,依據規則自我約束被視為理所當然,活動中的自律行為逐漸形成,遵守紀律,尊重別人的氣氛將在班級中彌漫開來。
四、教師以觀察者、引導者、示范者、協助者
的身份介入分區活動
“環境需要‘人’來善加利用,教育的成敗都掌握在教師的觀念及態度上。”教師應以觀察者、啟發者、示范者、協助者、鼓勵者的身份介入分區活動中,對“教得越多越好”和“一點都不教”這兩種極端的觀點應持否定態度。
(1)教師應該是一個觀察者。要善于觀察幼兒操作中的言行舉止,洞察幼兒內心的情感和現場表現,如幼兒對教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的反映如何:對教師提供的操作玩具的反映如何等等。教師不但要對觀察到的情況進行分析、思考,還要商量改進教學的措施。
(2)教師應該做一名引導者。所謂引導,是指幼兒在碰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或經過反復操作都不能成功時,教師利用教具、情境,加上柔和、簡練的語言提示或身勢語言,使幼兒“茅塞頓開”。在教師的引導中,幼兒不覺得被“教”,而是覺得教師和他一起在“玩”,這樣,幼兒才能夠放松心情,不覺得拘束,發揮出自己的潛能,進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如果幼兒不愿接受建議,教師則不能強迫。幼兒特別忌諱教師在分區活動時對他喋喋不休。研究表明:“幼兒專注于某一活動中時,最怕的干擾不是來自周圍環境的聲音,而是教師不斷對其個人的叮嚀。”因此,教師在引導時要注意自己介入的適時性和必要性,語言的簡練和啟發性,避免成為被幼兒“討厭”的人。
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中提到:“幼兒具有偉大的潛能和驚人的吸收性心智,教師應準備與安排適當的環境,幫助幼兒發展其天性,成為具有良好人格特質、對人類和社會之未來具有明確理想的新人,發展潛在于幼兒內在的心智與生命力。”教師應提供更為豐富的材料、更拓寬的內容,為幼兒提供的發展空間將更廣闊。
【淺談幼兒園的分區活動】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大班教學
• 正確的握筆姿勢應從幼兒園抓起
• 我國幼兒園分享閱讀教學發展歷程分析
• 關于幼兒園戲劇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
• 幼兒園管理的思與行
• 淺談幼兒園游戲課程的基本理論
• 內江市幼兒園游戲現狀與分析
• 新建幼兒園的規范化管理
• 幼兒教師壓力應對調查研究
• 論幼兒園游戲區域的材料投放
• 幼兒園實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分析
• 幼兒園情境教育的另辟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