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時期的美術教育,對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及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義。基于幼兒活潑好動、富于好奇心、模仿力強以及思維具有發散性的特點,幼兒美術教育必須堅持興趣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本文分析了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原則及進行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幼兒美術;美術教育原則;美術教育方法
一、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原則
幼兒期既是人的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又是思維發育的基礎階段,活潑好動,富有好奇心,模仿力強,思維具有發散性特點。而美術以形象性、生動性、色彩性、趣味性等特點正是吸引幼兒容易接受、樂于接受的極好方式,更是開發幼兒智力、訓練思維的極好途徑。因此對幼兒美術教育的目標應確立在開發智能、訓練思維、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以及初步掌握實用美術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等基點上。
1.興趣性原則
美術教育內容的選擇要具有興趣,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是要選擇形式新穎、富有情趣、新奇易動的內容,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使幼兒在情趣盎然地投入美術活動。例如,《貓頭鷹》這個教材,就是在已給的貓頭鷹輪廓基礎上給貓頭鷹涂色,并安裝上眼睛(兩只眼是睜開的,兩只眼是閉著的),幼兒給貓頭鷹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后,就可以玩游戲了。這樣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激發了幼兒美術活動的興趣。
2.直觀性原則
美術活動本身就具有直觀性,因為它是從鮮明的視覺形象來反映和接受客觀事物的。幼兒在實物、圖片、模型、范畫、黑板等各種教具的使用下,能夠訓練幼兒的感受力,和逐步認識事物本質與特點的能力。
3.循序漸進的原則
這是指給幼兒所選的教學內容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的特點要求我們進行美術教育時要有目的、有系統、循序漸進地不斷提出新的教學要求,從而使幼兒的美術水平逐漸發展。例如,小班幼兒繪畫是從畫線團、畫糖葫蘆開始,到了大班就是可以想象畫和意愿畫。
4.因材施教原則
幼兒園教育大綱一直是這樣要求教育者要囚材施教,在美術活動中也是要遵循這個原則進行教學。要從實際出發,面向大部分幼兒,提出統一的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正確對待個別差異,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培養。
二、幼兒園美術教育常用的方法
1打好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根基
在美術活動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幼兒有很強的創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兒強烈的創造欲望只能用簡單的色塊表現,簡答的符號來表達,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幼兒的表現欲望。所以,打好幼兒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根基不是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幼兒進行美術表現的重要工具。兒童美術教學大體分為兩大類,一是繪畫。二是手工。美術教學中手工制作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活動,它包括:粘貼、印畫、泥塑、折紙、泥工、雕刻、剪紙、編織等。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引導幼兒進行手工制作呢?①教師應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愉快的創作環境如在開展剪紙教學活動中,首先在教室內布置好剪紙環境,這對開發幼兒剪紙的興趣極其重要。②提供多種材料,引導幼兒進行聯想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圖選擇材料,充分發揮想象力,構思出多種制作方案。③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積累教師可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強對表象形體的記憶。如指導幼兒對一只動物的形象進行分析,教師可啟發幼兒思考:它們的整體形態是怎樣的?頭是什么樣?耳朵是什么形狀?尾巴是長的還是短的。④根據兒童不同的年齡特征,提供練習機會,鍛煉幼兒手腦的靈活性。注意訓練手的靈活性,從分布練習到整體練習。⑤手工制作與繪畫的有機結合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繪畫,可以增添畫面的裝飾感并且可以激發幼兒手工制作的強烈興趣。例如,學生在一幅風景畫面上,制作出立體的蝴蝶、小鳥,再根據整個畫面的需要,圖上艷麗的顏色。這不僅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而且開拓了幼兒的探索力和創造力。
2激發幼兒的美術創想,拓展教學思路
兒童的創想是其認知和智慧發展的重要方面,與其人格的健康發展密切相關。教育工作者如何開發幼兒的潛能,激發幼兒的潛質呢?①提供多樣的材料,創造幼兒創想的條件在美術活動中可以利用材料色形的不同,激發孩子的想象。回歸生活的材料有著各自的屬性特點。例如,教師收集大小不一的紙盒,在老師的啟發下孩子把紙盒的六個面里隨意涂抹裝飾,然后把每個孩子的紙盒隨意排列,通過排列的小盒圖案,可以讓孩子編成連環畫等。每更換一個面,都會有無數個小故事。孩子不僅在活動中鍛煉了繪畫能力,還鍛煉了語言的表達能力。②親密有趣的師生、親子互動,創設幼兒的創想氛圍孩子都有自我表現和表達的欲望,他們不僅用語言,也用藝術手段,用自己的作品來表達自我的感受和體驗。例如,在美術活動中,我設計了“魔術繪畫”,利用油畫棒不溶于水的特性作畫,引導學生畫出不同季節的公園一角,要求用同種顏色的紙和油畫棒來繪制。同一種顏色的筆畫在相同顏色的紙上看不出畫的線條,似乎什么都沒有,但是通過老師圖上鮮艷的水粉顏料,畫面就清晰可見了,產生了魔幻的感覺。孩子對繪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基本技能通過獨特的方式轉化成了生動的課堂氛圍。
3幼兒園美術活動的游戲化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所以,每一個教育活動應充分考慮到游戲與教學的有效結合,讓幼兒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寓教于樂,達到游戲和教育的雙重目的。①美術材料的多樣選擇。以往的繪畫工具僅限于水彩筆、油畫棒等,這些材料色彩艷麗,易掌握,但是材料很單一。不妨嘗試下身邊簡單易得的工具,如我們把卡紙換成光面的掛歷紙或者有機理效果的皺紋紙,美術材料的多樣性不僅增加了繪畫的形式,而且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創造力。②美術環境的創設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是極為重要的。例如,讓幼兒觀察春夏秋冬的變化,可以拿來一盆植物,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看看植物在四季中是如何變化的。③讓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美術活動。幼兒喜歡游戲,怎樣把美術教育與游戲相結合呢?例如,折紙示意圖幼兒不容易理解,我就以“我是示意圖”的形式,向幼兒介紹幾種常見的折疊符號和幼兒一起去認識,以游戲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熱情。
參考文獻:
[1]張鵬妮.從兒童的稚拙談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回歸[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
[2]李召存.瑞吉歐美術教育理念及其對我國學前美術教育的啟示,2000
【淺談幼兒園美術教育方法】相關文章:
• 游戲對幼兒園教育的價值
• 地方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活動
• 民間舞融入中職幼兒教育專業舞蹈課程
• 探索幼兒園有效管制的舉措
• 當孩子拿了幼兒園東西回家后
• 幼兒教師自身素質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 學前教育簡筆畫教學方法研究
•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的應用
• 淺議幼兒園活動課中的教師角色
• 幼兒園親子游戲組織的思考
• 對幼兒園午睡常規的研究
• 少數民族民間游戲在幼兒園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