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教育部近日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投入500億,重點支持中西部農村地區和城市薄弱環節,包括支持中西部農村地區新建改建擴建幼兒園,在邊遠地區開展學前教育巡回支教服務,扶持城市企事業單位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支持進城增長務工人員子女入園實行平等待遇。根據規劃,2020年我國將實現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目標。
編者: 農村學前教育長期以來都是塊“短板”,對于廣大農村孩子來講,落后的學前教育顯然有失教育公平。如何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及度、提高師資水平、轉變家長落后早教觀念等,需要社會各界群策群力。
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李紅婷:
北京市大興區政府將18所鎮中心幼兒園全部定位為全額撥款科級事業單位,教職工編制也參照北京市幼兒園、所相關標準執行。對于大興區的這些舉措,我很是贊同。這說明近幾年來有關農村幼兒教育究竟是以“公辦為主”還是以“民辦為主”的爭論,在許多地區已經用實際行動作出了明確的選擇——由“民辦”向“公辦”回歸。
農村家庭對于學前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加,但規范的、高質量的農村幼兒教育機構太少,無法滿足廣大農村幼兒對學前教育的需求。這種供需不平衡的狀況助長了低質量、低水平的“黑市幼兒園”的滋生。而這些非法舉辦的“黑市幼兒園”借用較低的收費來吸引幼兒家長,大大擾亂了農村幼兒教育“市場”,更重要的是嚴重危害農村幼兒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對幼兒園之間的這些惡性競爭,許多家長和幼兒園園長都要求政府整頓農村幼兒教育“市場”,加強農村公辦幼兒園的力量,淘汰那些低質量的民辦幼兒園。
河南省新鄉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田發銀:
隨著農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留守兒童的增多,農村幼兒園數量迅速增加,但公辦幼兒園較少。以新鄉市為例,農村地區的公辦幼兒園僅17所,且集中于中心鄉鎮,在園幼兒17000余名,僅占農村生源的12.31%。這主要是由城鄉二元結構等歷史因素造成的,而農村對學前教育的長期忽視也是一個原因。
民辦幼兒園辦學標準不高。教育部門一般以備案形式對幼兒園進行審批,雖然有審批程序,但是標準較低,對園長資歷、建筑設施、教師配備等要求都不高,已無法滿足村民現在的需要。
另外,農村幼兒教師整體素質不高。抽樣調查顯示,新鄉市農村幼兒教師工資大致在300元至500元之間,待遇較低。同時,農村在職幼兒教師中,無學歷者較多,不合格教師占30%-40%,部分偏遠鄉鎮高達60%。教師能力偏低導致農村幼兒園教育或者純保育化,喪失教育發展功能;或者偏向小學化,偏重知識的簡單傳授。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07級碩士研究生董傳梅:
這些年來,一些農村幼兒入園率直線上升,特別是在經濟較發達地區,一所所漂亮的幼兒園成為田園中靚麗的風景。是的,農村漸漸富裕了,完全可以讓幼兒園條件好一些,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我認為,作為一所農村幼兒園,在與時俱進、適當引進城市“洋味”游戲設施的同時,千萬不要放棄身邊的寶貴教育資源。鄉村幼兒園最應追求的是“農味”。
我多次到過皖西的一所名為“小天使”的農村幼兒園。這所幼兒園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了背靠大山的環境優勢,經常組織孩子們走進大自然:春暖花開的時候,讓孩子們聆聽山林中清脆的小鳥鳴叫聲,辨別各種野花野草;夏日,捕捉草叢中的各種昆蟲;秋天,在低矮的小山坡上快樂地收集各種野果;冬天,在鋪滿白雪的鄉間田野上打雪仗。
我還考察過安徽大橋鄉的幼教,發現那里的民間兒童游戲活動開展得很好。“民間兒童游戲是幼兒園的寶。”大橋鄉一所幼兒園主任如是說。多年來,大橋鄉的幾所民辦幼兒園積極發動教職員工、家長乃至社會熱心人士,搜集整理了不少民間兒童游戲材料,在幼兒教育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這些鄉村幼兒園的實踐證明,農村幼兒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植根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而且可以充分利用鄉土文化這一獨特的人文資源。鄉村幼兒園大可從鄉土文化中發掘、整理民間兒童游戲,用以拓展幼兒生活的空間,這對經濟落后地區幼兒園的建設是一種啟發。
【本期主題:鄉村幼兒園】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分析
• 淺談幼兒園情境美術教學
• 淺談幼兒園教育的德育滲透
• 幼兒園男園長的專業發展策略
• 《指南》背景下幼兒園環境優化初探
• 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效率初探
• 淺談幼兒園建筑設計
• 幼兒園的有效教學與素質教育
• 淺談幼兒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 斯洛文尼亞SMARTNO TIMESHARE幼兒園
• 幼兒園老師的一天
• 幼兒園游戲活動的“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