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剪紙活動是一種較為綜合的智力趣味活動,除了本身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外,還是較好地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勞全面發展的美術教育手段之一。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在不斷接受西方各種文化的同時,讓幼兒學習剪紙這一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民族藝術,有助于加強幼兒愛國主義教育,宏揚民族藝術,振奮民族的精神。
【關鍵詞】幼兒教育; 剪紙
剪紙作為傳統的民間技藝,它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我班把剪紙活動作為班級特色來進行研究,是因為剪紙既能培養幼兒動作及小肌肉的發展,又能促進幼兒多種智慧潛能的開發,尤其是想象力、創作力的發展。通過剪紙學習活動,把剪紙作為表達美,傳遞美,創造美的表現形式,從而起到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作用,剪紙活動還適合于個別化的指導,在區域活動中的個別指導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發展,真正體現出針對每一位幼兒的教育理念。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確,動手動腦有利于開發幼兒的智力,有利于萌發幼兒的創造性。現在幼兒正處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強的啟蒙階段,剪紙活動抓住了幼兒好奇的心理特征,對于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大有益處。
一、激發幼兒剪紙的興趣。
活動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是幼兒剪紙的心臟。如果幼兒對剪紙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主動運用感官去看、去想、去動腦、動手做,積極探索,這樣就能促進其剪紙潛能得到很好的發展。那怎樣才能激發幼兒剪紙的興趣呢?
(1)收集適合幼兒發展的剪紙作品,激起幼兒欣賞美的愿望。
要使幼兒欣賞適合其欣賞水平的剪紙內容,教師應在平時生活中處處留意,常常發動家長、幼兒收集相關照片、實物、圖片等各類剪紙作品。再從收集作品中選擇適合該年齡階段幼兒欣賞水平的典型剪紙作品,根據不同的欣賞形布置“民間剪紙墻”我便在教室墻面上布置了一幅典型的剪紙畫,在窗上貼著各種各樣的窗花,而天花板墜的是幼兒自己動手做的花鏈,激發幼兒剪紙的興趣,感受濃郁的民族氣息與氛圍,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
(2)布置剪紙環境,激發幼兒剪紙的興趣。
我們在一樓樓道里,掛上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墻壁上,貼上裝飾日常生活中各種標志的剪紙作品(如:交通標志、安全標志等),二樓樓道墻壁上,貼上教師、幼兒的各種剪紙作品,三樓樓道墻壁上,貼上教師、幼兒做的十二生肖、肚兜、臉譜、紙編、剪貼等剪紙作品。在活動室外的走廊上掛上幼兒、家長共同制作的手工作品,還巧妙地利用走廊邊的柱子,用淺黃色的塑料口袋將柱子包成樹干,貼上剪的樹葉便成了大樹,幼兒做的花卉、瓜果、昆蟲、飛鳥、卡通恐龍等剪紙作品陳列在上,好一副自然、田園風光,也是昆蟲的世界、動物的樂園。活動室墻上張貼幼兒自己用各種廣告紙、包裝紙、塑料紙做的剪紙作品,活動區角里放有豐富的剪紙材料和幼兒的作品,幼兒可自由操作、玩耍。幼兒寢室的墻上有孩子們最喜愛的西游記等動畫片中的剪紙人物、民間剪紙、花卉、風景、魚類等剪紙。戶外活動場地的墻壁上創辦了一條文化長廊,在櫥窗里剪貼不同形狀的彩色圖形。
(3)收集報紙、包裝紙等材料,增加幼兒對各種剪紙材料的興趣。
為了提高幼兒參加剪紙活動的興趣,我們讓幼兒用黃色的、綠色的桔皮、樹葉、菜葉創作剪紙作品。到了中、大班,幼兒手指逐漸靈活,有一定操作的能力,我們發動幼兒及家長,與他們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各種食品、糖果、鮮花、服裝、文具等的包裝紙、毛線、布頭、皮革、還有各種樹葉、花草、蔬菜以及瓜果皮等自然資源,這些材料來源于幼兒最熟悉的生活、學習活動之中,通過幼兒雙手巧妙的加工,變成一件件漂亮的美術作品,這時幼兒心情愉悅,增強信心,從而激發幼兒剪紙興趣。
二、創設輕松自由的精神環境及物質環境
首先就要給孩子創設輕松自由的精神環境,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平時指導幼兒剪紙中,要常常鼓勵幼兒毫無拘束地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重視每個幼兒的個性及藝術創作,并及時給予贊揚。如:“你剪的這個小朋友太可愛了,你能舉起來讓大家欣賞一下嗎?”“你剪的這個窗花太漂亮了,你真了不起。”由于我給予每個幼兒被認可的快樂,使他們在獲得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識,使他們由此而更加喜歡剪紙活動,更富有創造勇氣。
其次為了使幼兒能夠更好地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必要的物質準備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礎。剪刀是剪紙的主要工具。要提供適合幼兒的比較輕巧,松緊適度,活動自如手感舒適者為宜。兒童初學用剪刀,應注意安全。另一種必備的剪紙材料是紙,有單色紙、彩色紙、金箔紙、銀箔紙、絨紙、電光紙、薄紙、厚紙等等。特殊情況下,還有用錦帛的。可先用一般單色紙,剪熟練了,搞創作了,再用貴重一些的好紙。紙張選擇得好,能為剪刻帶來很多方便。幼兒用的各類紙張以韌性強、紙質細的為好。而各種區角內也可以放置一些與主題有關的幼兒剪紙材料,供幼兒使用。
三、組織有序的剪紙過程
1、引導幼兒學會觀察 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它的題材都來源與生活,來源與大自然。因此,當幼兒在創作剪紙時,他首先就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這就需要幼兒在平時生活中學做一個有心人,要學會觀察,善于觀察。在教學中,我們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積極參與感受,發現剪紙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內容美。
2、循序漸進地開展活動 在剪紙的教學中,小班幼兒五指張力小,使用剪刀有些困難,就給他們發放報紙等,請幼兒撕紙,撕面條、雪花等等,可以隨心所欲地發揮,然后再學使用剪刀。學會了使用剪刀后先教幼兒剪直線和曲線,練習最基本的線條。等有了一定的基礎,我讓他們學習剪簡單的圖形,從圓形開始。在剪的過程中,我逐漸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圓的時候可以將正方形的紙對折,然后剪出半圓,打開后即成為一個圓形。通過多次的折紙,剪一刀就可以成為五角星等等。整個教學進程的難度逐漸增加,十分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過兩個學期,孩子們就掌握了對邊折剪、左右對稱剪、對邊二折剪等一些基本方法。到了大班,就要讓幼兒掌握多方連續剪紙。通過一段時間的折剪,孩子們已經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上自己進行創作出各種有趣的作品了。
總之,幼兒剪紙藝術是一項實用性強、表現力豐富、流行最為廣泛的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在我國有著深厚的傳統基礎,體現了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鮮明的本土藝術特色,探討和研究方面的問題還很多,我們只有找到剪紙藝術與現實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用現代教育方法與手段來傳授剪紙藝術知識和技能,使剪紙教育穿越時間,取得更好的成績。
【淺談幼兒園剪紙活動】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剪紙活動的有效組織
• 淺談幼兒園剪紙活動的指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