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總有一點小糾結,送還是不送?需要堅持嗎?有什么好方法? 大遲 遲毓凱,華南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道德心理、社會認知、學校心理學。講課幽默風趣,微博粉絲數萬人。感興趣請@遲毓凱 或者猛戳個人網站(世紀心理沙龍網站):www.xlxcn.net
小遲
3歲半,2012年9月入園,班級里的小朋友大部分是從小小班直接升級到小班的,所以小遲被大遲尊稱為“插班生”。自打那時起,小遲成為大遲微博上最閃耀的明星。大家都愛追著看小遲的每日幼兒園生活。
1難道爸爸不會騎自行車?
媽媽有臺漂亮的紅色自行車,送小遲去幼兒園方便快捷也舒服,小遲很喜歡。爸爸沒有自行車,當然也不愿意騎媽媽的自行車,大胖子騎一臺小紅自行車,感覺像個變態怪叔叔,所以送小遲只能走著去,小遲有點不滿意。
今天是爸爸送小遲去幼兒園,小遲起來便有些不甘心,跟在媽媽背后轉來轉去,可能知道好像是爸爸送,便說:“媽媽,今天你們兩個誰走得快,誰送我上幼兒園吧!”估計在他的小心思中,媽媽騎自行車去,自然“走”得應該快一些。不過,媽媽沒有滿足小遲的要求,“當然爸爸走得快了,他是大力士嘛!”
說到這里,媽媽其實已經收拾妥當,便起身要走了,小遲拖后腿不干。當然不管他干不干,“大力士”爸爸自然將他抱過來,小遲哭了兩聲送媽媽出門。
爸爸抱著小遲,問他買的玩具到沒到啊之類的吸引注意力,然后把他放到床上,故技重施:“你先哭一會兒,然后看這本書,爸爸要去洗漱了。”離開。
估計小遲知道在爸爸這里哭也沒什么意思,所以我一出門其實他就不哭了,洗漱回來發現小遲竟然在那里穿衣服系扣子呢!爸爸趕緊夸兩句,然后幫他整理一下著裝,打扮停當,出發!
一出樓梯口,一位男士絕對砸場子為搗亂而來的,哪壺不開提哪壺,騎著自行車送一個小姑娘上幼兒園,從我們面前飛馳而過。小遲看到了,問我:“爸爸,難道你不會騎自行車嗎?”上次送小遲去幼兒園,我是說過爸爸開汽車,但不會騎自行車。這次,別人的爸爸都會,你不會,不讓小遲鄙視嗎?
趕緊胡謅幾句,對付一下:“爸爸當然會騎自行車了,不過咱家的自行車是紅色小車,適合媽媽騎,爸爸胖,騎壞了,媽媽就沒得騎了。”
2咱們開著火車去幼兒園
還是提點問題,轉移一下小遲的注意力吧。“兒子,你猜,今天到了幼兒園老師會帶小朋友們做什么游戲?”――小遲所在的幼兒園,小朋友在7:30―8:00之間入園,老師領早到的小朋友在室外鍛煉游戲一下,等到8:00,大家都來了,才一起回房間吃早飯。早鍛煉的游戲時有變化,小遲每天去了之后玩得很開心,所以提這個問題,估計肯定能引起他的興趣。
“你說,他們是在跑步呢,還是拋球?”我假裝略思考一下,先自問自答:“我覺得是跑步。”小遲一貫反其道行之,他說話了:“我猜是拋球。”我裝腔作勢跑了幾下,再次重復:“我猜是跑步。”小遲也活動起來,跟著親自示范,揮舞手臂:“我猜是拋球。”
我繼續:“我猜是玩滑梯。”我假模假樣向前蹦了幾下。小遲也轉換思維:“我猜是踢球。”凌空踢了兩下。連續幾次之后,我覺得不大好。雖然這段路禁止機動車通過,安全沒有問題,但畢竟不禁止人通過,如果有認識不認識的人看到我這樣,影響形象啊。所以再問小遲:“還可能是什么啊?”
“開火車啊,咔嚓,咔嚓,我們開火車!”小遲兩手打輪比畫著,還唱起老師教的歌謠。這個好,動作幅度不大,還一直前行,否則踢球的話是原地踢,得什么時候到幼兒園啊。于是我表示贊同:“對,應該是開火車。”我也學著小遲的樣子,雙手打輪向前進。
開了一會兒,不行啊!挺大個
人兩手比著車輪轉也沒意思,我開始啟發小遲:“火車有車頭車身,你開哪一個啊?”小遲回答:“當然開車頭。”正中下懷:“那好,兒子,你當車頭,在前面開,我當車身,在后面跟著。”我站在小遲身后放輕松,小遲在前面打車輪,父子一起唱:“咔嚓,咔嚓,我們開火車!”一邊開著,我一邊向小遲吹噓:“他們是騎自行車上幼兒園,咱倆開火車上幼兒園,好牛啊!”小遲在前面也美滋滋的。
開了一會兒,小遲突然不走了,大喊一聲:“停!”我吃一驚,差點在后面踩到小遲,“怎么啦?”小遲鄭重告訴我:“紅燈!”“?!”紅燈就紅燈吧,陪他停了一會兒,那個虛幻的紅燈變成了綠燈,小火車又往前走了。
到了幼兒園門口,我提醒小遲:“火車終點是哪里啊?”“到了,就這里。”他倒很配合,哈哈。進入幼兒園,他快步跑向醫護老師,去量體溫――小遲幼兒園每個小朋友入園要照口腔,量體溫,估計是預防監控手足口之類的吧,然后拿一張證明你健健康康的小卡片,進教室交給老師,證明經過檢查了。
小遲領過小卡片,和我一起往教室走,一路哼
兒歌,我嘴里還習慣性地唱,“咔嚓,咔嚓,我們開火車”,小遲不滿意地提醒我,“爸爸,都到站了,還開什么火車啊?!”“好,好,不開了,不開了。”
3 溫柔而堅定
現在,許多育兒專家都談到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堅持一個“溫柔而堅定”(gentle but firm)的原則,這個我是同意的,但如何理解和實現這一原則,大家卻反應不一,有的專家雖然提出了這一原則,但卻缺乏實際操作的指導,讓人難以遵從。這里,談一點我的看法:
所謂堅定,是家長的底線,這是要絕對堅守的,不能退縮。如小遲上幼兒園,怎么耍賴都要去,沒有條件可講;所謂溫柔,是指方法,盡可能不要粗暴,如打罵就不溫柔,用一些有意思的事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則可以理解為溫柔。我個人覺得溫柔的一個要點是:方法以不破壞親子關系為前提,若某做法已經讓孩子不喜歡你,或恨你了,那還哪里有什么溫柔啊,那是殘暴。
溫柔而堅定,在對付小遲的過程中,我現在主要的堅定是:1.幼兒園必須上;2.飯前不能吃零食。這兩件事,除非極其特殊情況,堅持到底,絕不妥協。其實,小朋友也很聰明,他會總去嘗試突破你的底線,如果妥協,那么他就會提更高的要求,最后讓你全線潰敗,所以,一定堅持底線,絕不后退。而方法上,我的溫柔,則是在以上原則基礎上,盡量Hold住,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怒不罵。
就我個人的經驗看,如果你不理解孩子的反應,往往就會發脾氣,但你理解了他心理發展的特性,某些表現背后的緣由,就不會濫發脾氣了。比如,原先小遲不向人家問好,我就覺得不舒服,現在不問好,我就覺得沒什么了,因為聰明的孩子膽小嘛。在你溫柔的過程中,可以抱,可以哄,可以陪他游戲,可以伴他讀書,可以給他講故事等等。
總之,父母在溫柔而堅定的過程中,傳達給孩子的信念是:我愛你,但這樣不行。
今天的小遲,媽媽走了他會哭,但不上幼兒園不行,這就是需要堅定的地方,不論誰來送,必須上幼兒園,哭我也不會帶你去找媽媽。但爸爸先是抱,后來又聊天又開火車的,就是溫柔的各種方法,讓孩子知道,爸爸和他的關系很好,愿意也樂于和他做游戲,愛他。
【開著火車去幼兒園】相關文章:
•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析
• 淺議幼兒園小班文明禮儀行為的養成
• 實用多趣的幼兒園兒童床
• 淺議幼兒園進行班級記錄的意義
• 城鄉家長對幼兒園期望的比較
• 職前幼兒教師視唱練耳水平探討
• 怎樣開展幼兒園的數學活動
• 淺談幼兒園園長的管理藝術
•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實施途徑
• 幼兒園美術情境教學對當前幼兒園美術教學的啟示
• 民辦幼兒園文化建設的公平價值取向
• 淺談如何構建幼兒園學習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