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目前存在的忽視對兒童道德判斷的早期培養(yǎng)和對兒童行為習慣的早期訓練的普遍現象,我們幼兒園組織教師共同探討在我們的幼兒教育工作中存在著哪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把著眼點放在何處等等。
關鍵詞: 早期兒童 ;幼兒教育;行為習慣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3-288-01
幼兒園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應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的思想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為主。幼兒品德的形成與幼兒的交往和活動、與教師的經驗和幼兒的自我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由于幼兒的品德結構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進行品德教育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識、道德行為的過程。因此,把握“知、情、意、行”這四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是進行德育的關鍵。而且我們今天面對的是新世紀的人才,所以,我們的教育著眼點還應該立足于現在,放眼于未來。
我園德育工作的要求是不斷提高教師對幼兒德育工作的認識,逐步掌握幼兒品德心理構成要素的年齡特點,讓德育教育滲透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兒童心理學家曾指出:嬰幼兒期兒童個性特征的萌芽表現,自我意識的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的開始出現是值得特別注意的。兒童的道德品質是在教育的影響下,在兒童的實踐活動中,通過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不斷相互作用的矛盾統(tǒng)一的過程。兒童的道德品質是從無到有、從外部調節(jié)到內心自覺、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fā)展起來的。針對目前存在的忽視對兒童道德判斷的早期培養(yǎng)和對兒童行為習慣的早期訓練的普遍現象,我們幼兒園組織教師共同探討在我們的幼兒教育工作中存在著哪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把著眼點放在何處等等。通過討論學習,大家覺得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從“知、情、意、行”這四個要素的最低水平和層次入手,加強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引導。通過幾年的嘗試,我們覺得利用時事、節(jié)日和周圍環(huán)境,是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時機。
在愛祖國教育中,我園把提高認識與激發(fā)情感緊緊結合起來,進行德育教育就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而是從幼兒最熟悉和最感興趣的事物中取材,隨之而產生的是一種親切感和愉快的情緒體驗。如今年奧運會期間,在每班教室設立了奧運角、金牌榜,我們讓幼兒收看奧運比賽電視直播,當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國歌一次次奏響,孩子們的自豪、敬仰、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大班年級組還舉行了大班幼兒“奧運知多少”智力競賽,從孩子們積極參與、踴躍搶答中,我們看到“中國”兩字深深地烙在他們幼小的心里。又如,我們利用周圍的有利條件,帶領孩子們去參觀,去畫畫,去關心老人等等。回到幼兒園,要求孩子們把看到的用語言講出來,用彩筆畫出來,用積木插塑搭出來,用各種廢舊材料做出來,將孩子們作品布置在活動室中。這樣,孩子們的印象就深,而且很難從記憶中抹去,既提高了他們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發(fā)展的認識,又培養(yǎng)了他們對新生活對家鄉(xiāng)對他人的熱愛情感。
為了培養(yǎng)幼兒從小懂得尊敬長輩、尊敬老人的情感和傳統(tǒng)的道德品質,在“三八”節(jié),我們開展愛媽媽活動;在“母親節(jié)”,孩子們上街宣傳;在每年的老人節(jié),我們更是要帶上孩子們自己動手做的各種禮物如如折紙作品、剪的窗花、畫的圖畫等,敲鑼打鼓地來到敬老院,為老人們表演歌舞、
兒歌,給爺爺奶奶送去問候,老人們常常是高興得合不攏嘴,激動得流眼淚。爺爺奶奶還給孩子們講他們小時侯的苦日子。通過活動,不僅使孩子們更了解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使他們更熱愛和珍惜今天的生活,而且付諸于行動。這種知、情、意、行的結合給孩子們留下印象。
在了解了幼兒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后,有目的、有計劃、有措施地實施品德教育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保證。比如,對大班幼兒進行入小學的教育中,我們把對幼兒認識的、情感的、習慣的、能力的培育融為一體。不是單純參觀認識小學,空洞地要求幼兒向小學生學習,過早地要求幼兒做個小學生,而是從激發(fā)幼兒情感出發(fā),通過各種幼兒的主動活動,調動幼兒認識小學,期待當小學生的積極性。
其中包括:參觀小學,了解小學的校舍環(huán)境;聽熟悉的小學生現身說法,使幼兒進一步了解自己所關心的小學生生活,知道一些有關小學的事;與小學老師談話,聽小學老師上課,使他們有積極入小學的愿望;舉行告別會,培養(yǎng)大班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情感,激發(fā)入小學的自豪感;舉辦畢業(yè)儀式,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做小學生的愿望。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為幼兒順利入小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筆者認為“知、情、意、行”的最終落腳點在于“行”,而良好的習慣必能產生良好的“行”,我園對不同層次的孩子,在文明禮儀諸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小班的孩子,我們要求幼兒不喜歡哭,見到熟人愿意打招呼;中班的孩子,我們要求幼兒學習解決遇到的困難,碰見熟人能主動打招呼;大班的孩子,我們要求幼兒能獨立克服困難,不依賴成人,在困難面前會說“我不怕”能有禮貌的接待客人。
筆者認為,幼兒的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關系到我們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所以我們今天的教育必須面向未來,培養(yǎng)孩子對未來社會的適應性,其核心是獨立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素質。讓我們共同為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而不斷探索搞好思想品德教育的更多更好的方法和途徑吧。
【淺談幼兒園思想品德教育】相關文章:
• 很抱歉,此文章已刪除
• 學前教育的成本與收費討論
• 淺談家庭幼兒園社會德育之互補
• 繪本對幼兒教育價值的探索
• 購買學前教育服務改革研究
• 學前教育專業(yè)技能與特色文化的融合
• 在幼兒園中如何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
• 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情境創(chuàng)設
• 幼兒園開展棋文化的啟蒙教育
• 江蘇又評出七名幼兒園特級教師
• 幼兒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