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游戲是幼兒利用玩具或者建構材料通過拼搭、構造等手段創造性的反映現實建筑物或物品的游戲,這種游戲活動接近于幼兒的天性,具有廣闊的可創造空間。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成長特點對建構游戲進行創新,讓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不僅學到知識,而且能夠鍛煉自己的能力。
一、因地制宜,規劃多個建構場地
幼兒園應該根據園內的實際情況,合理利用園內空間,開辟多個建構游戲場,不同的游戲場可以設置不同的游戲主題,提高幼兒的新鮮感,讓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鍛煉。對建構場地進行創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首先,設置室內班級建構區。大班幼兒教學過程通常會在課堂上借助游戲進行引導,所以應該在教室內設置一個固定的建構區,以便幼兒直接進行游戲環節。教師可以選取室內相對空曠的地方設置建構區,在這個區域內放置建構材料,讓幼兒可以直接進行搭建。另外,由于室內的空間相對狹小,大班幼兒身高相對高一些,游戲區只能容下3-5人左右。其次,設置走廊游戲區。受空間限制的影響,為了給幼兒創設更加寬闊的游戲空間,可以合理利用走廊上的空間資源。為提高吸引力,教師可以給走廊的建構區取一些生動有趣的名字,例如,將走廊游戲區設置主體為“熱鬧的馬路”。在游戲區內設置一些斑馬線、紅綠燈等,這樣不僅提高幼兒的熱情,同時也讓幼兒掌握安全過馬路的知識。最后,設置戶外公共活動區。一些大型的建構游戲只能建在戶外,這樣幼兒的活動空間將會被擴大。在戶外建構區可以豐富幼兒的建構材料,除了幼兒使用的積木等材料外,他們還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周圍的磚、瓦、泥、沙等。幼兒利用這些實物進行構建更有益于開拓其想象力。
二、分門別類,收集多種建構材料
建構游戲可以幫助幼兒進行自主學習,實現自我探索。通過一種相對簡單輕松的方式來培養幼兒的能力。而建構材料是實行建構游戲的基礎。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建構材料主要包括四種。
1. 大型建構類。這種材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幼兒園根據自己園區的教育安排,以及幼兒班級的不同,每年購買不同的建構材料。例如,針對大班幼兒,就可以選擇塑料制品、大型木制品和細小建構材料等材料。幼兒利用這些材料進行折疊、搭建,使各個感官都得到鍛煉,在游戲的過程當中認識圖形,了解幾何的特點,學會如何配對,讓幼兒初步形成數理概念。
2. 廢舊物品收集類。在進行建構游戲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周圍的廢舊品,要引導家長與幼兒園配合,在生活中和幼兒以其注意進行廢舊材料的收集和再利用,在家長的幫助下,讓幼兒將這些廢舊物帶到幼兒園來,讓其成為建構材料。
3. 幼兒與家長自制類。建構游戲的開展不僅在園區內,還可以將其延伸到家庭生活當中。讓幼兒與家長積極配合,利用一些紙盒、罐子等制作出小汽車、大?洌?房屋等等,這樣就可以使幼兒的建構游戲變得更有意義。
4. 自然材料類。教師幼兒要善于在自然環境中尋求材料。幼兒平時注意收集一些小樹枝,小磚塊、小花盆等,這些材料可以增強建構的真實感,讓游戲變得更有樂趣。
三、層層深入,拓展豐富建構主題
生動有趣的建構主題可以調動起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教師要在平時注意觀察幼兒的言行,根據他們的言行設置不同的建構主題。例如,某一天一名幼兒帶來一個小貓毛絨玩具,教師就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幼兒開展建構游戲。教師問幼兒:“冬天來了,小貓肯定感覺特別的冷!我們大家一起動手給它建一所房子吧!”。幼兒們都會興高采烈地參與其中,他們相互商量要給小貓建幾間房,每個房間的功能是什么,該有什么擺設,等等。通過幼兒之間的商討和共同合作之下就會為小貓毛絨玩具搭建一個溫馨又漂亮的房子。又如,幼兒園可以根據客家文化主題,搭建本地特色風景,如龜峰塔、迎客大橋、恐龍博物館、圖書館、客家圍屋等。
四、引導觀察,豐富幼兒感性經驗
在開展建構游戲的過程當中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而教師正確的引導是基于教師對幼兒的了解,所以教師必須在平時認真觀察幼兒的活動狀態,觀察他們在游戲中的表現和反應。在幼兒需要幫助時及時給予應答,讓幼兒更好地投入到游戲當中去。教師要引導幼兒選擇合適的建構材料,因為幼兒對材料的尺寸、形狀沒有正確的判斷,所以他們無法正確的選擇合適的材料,所以這時需要教師積極的引導,但是教師不能干涉幼兒自己的選擇,要讓幼兒自己進行創作。其次,教師要適時介入,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不要立即給予幫助,要讓他們努力克服,當他們真的無法憑借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務時教師再進行幫助。
責任編輯龍建剛
【幼兒園大班建構游戲的創新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一日生活管理問題與對策
• 生活化的幼兒數學教學探究
• 改進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途徑探討
• 點評南京大學和園幼兒園一組兒童畫
• 關于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思考
• 基于AHP-FCE的幼兒園半日活動評價
• 幼兒園教學反思實踐及思考
• 善用PPT輔助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
• 幼兒園社會資源有效利用的實踐
• 音樂圖書出版在幼兒啟蒙教育的應用
• 對幼兒園“小學化”的幾點思考
• 幼教工作中幼兒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