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幼兒德育目標為:“萌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物、不怕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同時指出一條有效的培養途徑:“讓幼兒高興參加各種節日活動,從中感受節日的愉快”。 為此,我園積極開展了省實驗課題《在傳統節日里尋找民族情感的生長》,通過三年的行動研究,收集、總結出大量的佐證材料,歸納出了在中國傳統節日教育對幼兒的教育作用。
一、有利于促進幼兒健康情感的培養
情感是人在社會活動中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體驗,豐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們精神生活得以高度發展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健康的情感就沒有完美的童心,情感對幼兒智慧的發展、德性的養成以及個人的成長,就是陽光,就是甘露。但是,幼兒的情感并不完全是自發的。
因此,我園在《在傳統節日里尋找民族情感的生長》實驗課題研究中,重視對幼兒的情感教育,抓住節日的核心意義,把握要點進行價值遴選,找準和突出節日文化中的精華,通過設計活動使幼兒在傳統節日活動中發展健康的情感。我園利用“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中華傳統民俗節日,挖掘其中蘊涵的優良德育資源,對幼兒進行節日啟蒙教育,從而增強幼兒對中華傳統節日的興趣,讓其初步了解我國傳統節日,培養幼兒敬老、友愛、善良、勤勞、勇敢等健康情感與品德。
二、有利于幼兒的合作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目前大部分幼兒生長在獨生子女家庭中,較為缺乏與同伴交往合作的機會,大多數幼兒在家里養成獨占心理,這對于幼兒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特別是那些習慣于“惟我獨尊”的獨生子女,缺乏合作能力,容易被孤立冷落,從而容易導致破壞行為的發生。幼兒的交往與合作是滿足幼兒的歸宿感、自尊心等心理需要方面所不可缺少的。在幼兒園進行傳統節日教育,能夠促進幼兒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
在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大膽動手嘗試,同伴之間互相商量、討論。例如,在節前,教師與幼兒一起布置活動室,在班級中陳列、懸掛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制作的、與節日有關的物品;在節慶、區域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調查、交流、制作、討論等活動,一起協商布置主題游戲區和主題表演區。在這些過程中幼兒的交往與合作能力提高了,交往合作的成功,又會大大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幼兒整體和諧發展。
三、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
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不僅在于從小訓練手的靈巧性和身體動作的協調性,而且由于動手能力的發展與大腦的發育緊密相連,通過手的活動,能夠促進幼兒的積極思維,從而促進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活動中,我們先讓幼兒動手試一試,激發其的興趣,鼓勵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制作“冬至”湯圓時,我們給幼兒提供冷水和熱水,讓幼兒比較用哪種水做出的湯圓好看又好吃。幼兒經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食物的變化規律,不僅記得牢,激發了學習科學的興趣,也培養了幼兒的創新精神。
四、有利于促進家園共育
家庭是幼兒生活、學習成長的第一環境,是寶貴的教育資源。家園互動,家長和教師教育理念的溝通,教育行為的一致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首先,我們在幼兒園大廳最顯眼的地方設置“十一五”課題專欄,展示該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及計劃,讓家長對節日節慶課程有了初步了解,從而產生參與活動的愿望。在每個節日節慶活動開展之前,我園會給每位家長發放一封信,向家長介紹節日?慶課程,邀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并讓家長清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里學習的內容以及如何配合教師的教育教學。例如,參與節日準備活動,讓家長與幼兒一起到商場采購節貨,與幼兒一起進行大掃除、裝點家居,從而調動幼兒生活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責任編輯黃日暖
實習編輯黃博彥
【幼兒園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教育的作用】相關文章:
• 鄉土資源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運用
• 淺談幼兒園多樣化教學
• 游戲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的巧用
• 學前教育專業生繪圖講故事的重要性
• 淺談幼兒園教師的微笑
• 初探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
• 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雙語教學現狀
• 中國教育部:幼兒園教師無證不準入
• 幼兒園語言教育工作之我見
• 學前教育發展問題與應對策略
• 在幼兒教育中開展游戲教學的對策探討
• 以圖畫書為載體開展幼兒園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