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藝術活動中,幼兒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世界,自由地表現、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感,獲得許多經驗。幼兒的藝術創作能力是在一個個教育活動中慢慢培養起來的。老師要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使他們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使藝術教育促進幼兒能力發展落到實處,讓幼兒園成為幼兒藝術創作的搖籃。
關鍵詞:幼兒;藝術活動;指導;創作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1-13
1.創設相應的環境,讓幼兒感受創作氛圍
幼兒由于年齡小,受自身知識經驗、生活經驗不足的局限,單純從一首歌曲、一幅畫里獲得的情感體驗是比較膚淺的、單薄的;只有當兒童的具體體驗與藝術作品的意境產生情感共鳴時,他們才能深刻地領會作品所描述的意境,理解和感悟藝術之美,從而自主地、有創造性地表現藝術。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與藝術活動意境相一致的環境,讓幼兒如身臨其境般地體驗藝術的意境,讓幼兒受到情感的熏陶。
2.利用家長資源,幫助幼兒儲備知識經驗
在“春天的童話”主題活動中,我組織了一個繪畫活動:春天可以干什么?活動開始,我引導孩子回憶有關春天的經驗:你知道春天是怎樣的?孩子們紛紛舉手回答:春天很暖和,春天有蝴蝶……這些答案都讓我很滿意,我把事先畫好的畫展示給孩子們看之后,就“放手”讓孩子自由表現了。可這時我注意到一些孩子拿著筆卻無從下手。我沒有預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就鼓勵孩子們:“試著畫畫看,畫錯了也沒關系,你們剛才是怎么想的就可以怎么畫呀。”可孩子們還是露出茫然的樣子。我發現很少有孩子畫剛才所表達的生動情節,大多孩子都是照著范畫畫了一些事物。
通過反思活動過程,我意識到,關鍵原因是因為大多數孩子對“春天可以干什么”缺乏相應的知識鋪墊。這時,我們可以請孩子的家長帶領孩子尋找春天,帶著孩子們出門踏青,讓孩子對春天有更好的了解,切實地感受、體驗“春天可以干什么”,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孩子學習表現春天主題畫提供“支架”,適時、適當地使教學處于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
3.取材于生活,激發幼兒創作的靈感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大部分都源于生活。如線描創作活動“快樂的小魚”,我們在活動開始時,以體育玩具彩帶導入,在揮舞的彩帶中引導幼兒觀察“彈簧線”,在彈簧線的形態中聯想到小魚,再在一圈一圈的彈簧線中進行大膽添畫創作。
生活中的廢舊材料也是幼兒進行創作的良好素材,既可以變廢為寶,又可以使幼兒認識各種材料的性質、用途,培養幼兒動手、動腦能力,激發了幼兒的創作靈感。老師要做生活中素材的發現者、搜集者、引導者,不斷激發孩子天馬行空的創造靈感。
4.多形式評價,提高幼兒參與藝術創作的積極性
除教師對幼兒作品的評價,還可以有幼兒自評、互評、他評等多種形式。幼兒稚嫩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獨特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幼兒在創作完作品后,教師可以通過問幼兒:“你的作品表達的是什么?”來引導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教師要肯定幼兒的作品,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這樣不但讓幼兒敢于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也容易讓幼兒愿意思考并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而同伴的互評是讓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之后,與他人的作品進行,讓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作品,引導幼兒從各方面進行評價,不但提高幼兒對作品的認識,更使幼兒萌發初步的審美能力。評價活動結束后,可以讓幼兒將作品帶回家,讓家長進行評價。久而久之,孩子參與創作的積極性會更高。
幼兒的藝術創作能力是在一個個教育活動中,一點一滴地培養起來的。教師要能踏實認真地組織好每一個藝術教育活動,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使他們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使藝術教育促進幼兒能力發展落到實處,讓幼兒園成為幼兒藝術創作的搖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通知[DB/OL].http://www.moe.gov.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ml,2012-10-0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讓幼兒園成為幼兒藝術創作的搖籃】相關文章:
• 幼兒園環境教育多元化途徑初探
• 幼兒園教學中賞識教育的思考
• 德國兒童在幼兒園學些什么
• 幼兒園音樂教學之我見
• 民辦幼兒園長課程領導力思考
• 幼兒園青年教師參與園本研究之我見
• 幼兒園閱讀教學案例解析
• 民族體育在幼兒園課程中運用
• 鞍山市民辦幼兒園教師心理壓力問題研究
•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創設與指導
• 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幼兒園
• 幼兒園“小紅花”現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