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就幼兒美術教學中示范的有效性淺談幾點策略。 關鍵詞:幼兒美術;示范;有效性 隨著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深入學習,廣大一線幼兒美術教師對美術教育中的示范有了新的見解。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也就是說示范已經不再只是教師的專利,幼兒間的討論、示范也能成為幼兒美術的一種學習方式,而且如此也更易于調動幼兒的美術學習動機。
一、把握示范的“度”,在重難點處示范
美術教育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刀,教得過多,很容易導致學生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偏好的奴隸,教得太少,又可能導致學生因技能、技巧的不足而產生挫折感。那么如何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掌握好示范的度呢?
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在用繪畫語言詮釋主題時,往往需要幼兒具有一定的表現能力,針對幼兒的實際發展提出技能目標,而這就是美術教育活動的重難點。對于幼兒來說要想把其視覺形象或是其情感體驗的對象用繪畫語言表達出來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在這里教師通過有效的示范來指導幼兒。
如,“我們居住的小區”教學活動中,在這之前幼兒已經具備了畫獨立房子的經驗,但是小區有很多的房子,對幼兒來說這是一個挑戰,需要幼兒能夠在畫面中表現出房子間的前后方位、遠近距離。針對于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針對重點的部分示范,示范了房子前后的遮擋關系,而沒有示范前后方位,也是為了避免幼兒臨摹教師示范而出現格局相似的情況。通過這樣的示范,幼兒創造出的作品,小區造型各異,有的房子有陽臺、有的小區里有花園等。通過部分示范既幫助了幼兒解決了創作技巧上的難度,又為幼兒保留了更大的創作空間。
二、幼兒間示范,突出幼兒主體性
幼兒有屬于他們自己的秘密和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幼兒間也有著屬于他們自己的溝通方式,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同伴的作品,用屬于他們的交流方式去解釋畫面,會讓他們之間產生共鳴。如,“我的媽媽”教學活動中,筆者展示了一張其他班級孩子的作品,雖然作品中媽媽的畫像不那么精致,但是卻將自己媽媽的特點以及一些習慣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示范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并開始積極地討論自己的媽媽,幼兒欣賞、討論后創作出的作品更具特色,因為這是幼兒自己的真正感受,也能讓幼兒對自己的作品侃侃而談。
總之,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始終發揮開啟、引發、推動的作用,真正地發揮出示范的作用,促使幼兒在此基礎上求異創新出屬于自己的作品,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李慰宜.美術活動中的范例:用還是不用[J].上海托幼,2013(09).
編輯 王團蘭
【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示范的有效性】相關文章:
• 幼兒園游戲多元開發之價值
• 打造幼兒園品牌團隊的策略
• 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集體課教學探究
• 當孩子在幼兒園“出了狀況”
•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實踐
• 幼兒園體育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
• 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初探
• 幼兒園自然角區域環境創設淺談
• 國家級開發區獲批下的幼教
• 淺談幼兒園美術教育的誤區
• 提升鄉鎮幼兒教師素質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