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課程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教育科研實踐中,需要轉變觀念,尤以關注幼兒參與、幼兒自主的觀念創新,才能有效發揮本土資源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幼教;文化;本土;和諧
中圖分類號:G61
注:作者主持甘肅省教科所“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幼兒園本土化教材的開發利用》。
幼兒園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幼兒發展、教師發展、幼兒園發展,挖掘和傳承幼兒園的文化底蘊,緊緊圍繞“辦有文化的校園,育有個性的幼兒,做有思想的教師”的辦園理念,培養“健康、快樂、文明、禮貌的幼兒”的教育目標,加強幼兒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課程文化建設,構建平安、人文、和諧的校園文化體系,促進幼兒、教師、幼兒園共同和諧發展。
一、良好的物質環境是促進幼兒發展的基礎
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能陶冶幼兒的性情,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鼓勵幼兒的探究行為,使幼兒在操作和擺弄各種材料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獲得各種社會行為,實現體、智、德、美、能諸方面發展。
。ㄒ唬┳屆棵鎵Ρ诮逃
幼兒園墻面布置,力求做到生動有趣,富有變化,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師生共同參與,根據主題活動內容以及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有目的地將墻面內容融入到教育教學之中,作為教育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ǘ嫿ㄘS富、開放的區域環境
活動室內的閱讀區、科學區、游戲區、角色區等區域環境,讓幼兒的日常生活豐富多彩,身邊廢舊材料(石頭、棍、飲料瓶罐、紙盒等)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材料,他們可以充分運用自身感官通過對這些材料的觀察、操作、發現,在潛在地教學環境中學習粗淺的知識,發展思維,促進智力。
。ㄈ﹦撛彀踩脑O施環境
幼兒園的設施設備不一定要追求豪華、高檔,必須體現以幼兒為本的特點,嚴格以幼兒人身安全為先決條件。
二、溫馨和諧的精神文化是促進幼兒發展的動力
我園已有52年的辦園歷史,積淀著一定的文化底蘊,承載著幾代人的辛勤奮斗,我們總結前輩傳承的歷史經驗,結合園情實際,不斷地打造人文、平安、和諧的精神文化體系,促進幼兒、教師、幼兒園可持續發展。
(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無論是教育觀念還是教育行為要努力做到“蹲下來說話,牽起手來教育”。在工作中,教師通過親切的目光,關切的問候,輕柔的撫摸,不厭其煩的啟發引導,與幼兒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消除幼兒心理隔閡,使幼兒感到親切、愉快。同時注重幼兒的個性差異,尊重理解幼兒的行為,允許幼兒有偏差行為,給幼兒解決矛盾的空間,讓幼兒有發表不同意見的機會,杜絕教師以冰冷的面孔、生硬的語言、粗暴的行為對待幼兒。
。ǘ┨峁┕绞芙逃臋C會
《綱要》明確指出:“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幼兒園,幼兒的個性、能力、體質各有不同,雖然在同一個集體,同一種模式中生活、學習,由于教育方法的偏差,幼兒的收效成果各有不同。所以,教師在各類活動中,要充分了解掌握幼兒的情況,提供公平的參與機會,為每位幼兒分配力所能及的任務,避免挫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心理上消除自卑感。譬如:在文藝活動中,讓能力強的幼兒擔任主角,帶動其他幼兒參與表演;運動會上,分類設計運動項目,幼兒可按自身條件參加競賽,課堂上,允許幼兒的作品千差萬別。
。ㄈ┨峁﹥炠|的服務
優質的服務不是一味的順應成人,應該體現在幼兒生活學習的各個環節上。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以教師、朋友、父母的三重身份出現在幼兒身邊。在學習中,教師以飽滿的精神,廣泛的知識,熟練的技能,為幼兒釋難解惑;在游戲中,教師是一個傾聽幼兒的心聲,解讀幼兒的所思所想,走進幼兒心靈的支持者、合作者;在生活中,教師是一個知冷知熱,知痛知愛的愛心奉獻者。
(四)營造和諧發展的氛圍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實踐者,教師只有在觀念層面上真正有實踐和轉變,才能把認識轉變為實施教育的自覺行為,幼兒的發展才不會落空。在管理過程中,我們創造一切機會,發揮教師的特長,實現教師的人生價值。一是根據教師的特長,把教師分成管理小組:如
舞蹈組(負責參賽節目的編排,服裝道具的設計),教研組(負責組織開展課題研究),美術組(負責幼兒園環境裝飾的策劃),采購組(負責幼兒園設施設備的配置),群眾團體、黨、團、工、婦專人負責,促進教師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二是教師每周輪流主持教師業務會,發表自己的教育見解,每月要求教師寫教育心得一篇,真實反應教育狀況。每學期每班輪流辦“靜寧一幼簡報”一份,向全體教師、家長全面反應幼兒園工作現狀。
三、充分利用本土化教育資源是提高幼兒教育的重要手段
開發本土化資源使其轉化為教育資源,組織教育教學活動,適宜各幼兒園之間的差異和教育內容的地域性,具有明顯的優勢:一是有利于《幼兒園指導綱要》的貫徹。二是有利于發揚和傳承地方特色。三是有利于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四是有利于家園教育合力的形成。五是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六是有利于提升幼兒園辦園品味。幼兒園在實施本土資源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研究、總結,反復實踐,理清了課程管理思路,明確了課程改革目標,強化了幼兒園的特色,彰顯了幼兒園的辦學品味。
(一)觀念的轉變
辦園思想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多年來,幼兒園一直被“小學化”現象所困擾,單一的課堂、興趣活動不能滿足現有幼兒的需求,而本土化課題的實踐,豐富了幼兒的生活,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打破了曾被僵化的幼兒園管理思路,呈現出“活動以幼兒興趣為主,發展以幼兒快樂為主”的教育格局,幼兒園從而走出了單一的知識化向多元化發展的良好局面。
。ǘ┻x材的變化
符合幼兒生活經驗是選材的基礎。本土化教材具有靈活性、生動性、鮮活性的特點,正如陳鶴琴所說:大自然是活教材。更符合《幼兒園教育綱要》要求,更加切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發展需求,是不可多得的園本教材。
。ㄈ┙谭ǖ淖兓
由單純說教向情境式體驗轉變。“一言堂”、“添鴨法”的教學法在教學中“久經不衰”無法避除,在課題實踐中,幼兒親臨現場體驗,觀察事物暢想,一物多用反復實踐的學習方法,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操作鄉土材料,獲得能力上的發展,同時也發揮了教師引導、參與、合作的主體作用。
(四)教師的變化
科研能力得到提升。課題研究是一個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的組織活動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經歷著實踐、研究、總結的反復循環,本身得到不斷的錘煉,實踐能力、反思能力提高,并形成了各自的教學特色,為今后搞好課題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由于我園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辦園質量不斷得以提高,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新的形式下,我們將繼續加強幼兒園文化建設,使得幼兒園的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加強幼兒園文化建設,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相關文章:
• 加強幼兒園文化建設 提高幼兒德育實效
• 以閑暇教育促進幼兒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