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客家游戲作為客家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在這個民俗文化意識逐漸淡化、幼兒游戲缺失的年代,顯得十分的珍貴?图矣螒蛟诳图亦l鎮幼兒園的重新應用,對于幼兒的教育是一個很大的突破,F將客家游戲改編及創編在幼兒園進行實踐探究,闡述了客家游戲創編的幾個方法,借此對客家游戲進行更好地傳承。
【關鍵詞】客家游戲;創編;幼兒園大班
0引言
在現代科技發展大融合的社會生活里,現代的“味”很濃,無形中將傳統的好些東西給擠掉了,像客家傳統游戲這樣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漸丟失,而現代家庭結構的變化加快了民間文化消失的速度,傳統的智慧和經驗的價值在現代教育中得不到應有的體現,是為遺憾。有一個傾向值得注意,那就是好象現代教育大多是為城市服務的,而不重視農村,把農村的鄉規民俗視為保守、落后和素質低下的,這讓還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們處于一種矛盾的認識中。如果沒有對家鄉文化的肯定與欣賞,就不能很好地接受這種文化的熏陶。教育家劉焱說,被“篩選”“改造”和“再造”是游戲進入幼兒園以后必然遭遇的命運。因此,在實踐中去了解客家游戲創編在幼兒園中的運用,并找到能夠使優秀的客家游戲文化保存下來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客家游戲創編在幼兒園中的教育價值
客家文化的研究在當代是一個研究熱點,但是對于客家游戲的研究卻是鳳毛麟角,將客家游戲與幼兒園的教育聯系在一起的,那更是很難找得到了。做游戲是幼兒園基本的教學活動形式,但現代的電子信息環境似乎正在讓兒童游戲消逝。客家游戲的創編最顯著的教育價值在于讓客家游戲重新回到客家幼兒的生活中,而且在通過改編和創編之后,客家游戲的教育價值不但提高了,而且更適宜幼兒的年齡特點,促進了幼兒園的游戲化教學,使幼兒能夠在游戲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2客家游戲創編在幼兒園的實施課例
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客家游戲創編在幼兒園中的實踐情況,掌握客家游戲創編的方法,這里選取了廣西博白縣龍潭鎮這一家鄉鎮的三所幼兒園進行實踐探究。在實踐中將創編后的客家游戲運用在日常教學活動,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通過簡便的方式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在實踐探究過程中,教師運用了客家游戲與音樂律動結合的方式進行游戲教學,并采用游戲改編的方式進行游戲學習。以下是教學實踐片斷之一。實踐準備:客家游戲《點指噥噥》(歌謠已根據幼兒現有經驗進行改編)原歌謠:點指噥噥,盆盆石狗,石狗卿哐,牽牛過崗。崗子彎彎,牽牛落山。山子曲曲,牽牛落屋。紅雞公,撿稗谷,撿到滿人的新晡,新晡食新谷。創編歌謠:點指噥噥,蝦公撥粥,天秤秤肉,你有食,捱有食,點到滿人莫得食。教學片段:教師教幼兒玩《點指噥噥》游戲。大家一起圍坐成一個圈,伸出雙腳,由一個人一邊唱著歌謠,一邊一個個點小朋友們的腳,當歌謠唱完時點到誰的腳,那只腳就要伸出去不再參與游戲,直到剩下最后一只腳,游戲結束。活動效果: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表現了極高的興趣,特別是女孩子。小朋友們端坐在那里玩游戲,就沒有了往常在教室、走廊追逐打鬧的現象。到下一個環節(午休)的時候,就有序地回到教室休息,雖然也有吵鬧的,但已經明顯比往常好多了。在活動之后,幼兒還經常叫老師陪他們一起玩這個游戲。游戲不僅可以安排在教學活動中進行,也可以安排在幼兒園環節銜接的時間,有效利用幼兒輕松、自由的時候進行,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教育。所謂教者有心,學者無意。在教學的過程中,幼兒圍坐在一起,減少了追逐打鬧的現象;游戲中,點腳的時候需要按順序點,培養了幼兒的秩序感;在環節銜接的過程中開展游戲活動,幫助做得快的幼兒還有事可做,不至于無聊吵鬧。在教師與幼兒玩的時候,不僅增進了幼兒間的情感,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的親密接觸,使幼兒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3客家游戲創編的方法
客家游戲創編在幼兒園中的運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價值?偨Y實踐經驗,針對客家游戲在幼兒園中的運用,客家游戲的創編方法可歸納為以下3點。
3.1游戲組合
游戲組合就是選取兩個或多個游戲的其中可利用元素進行結合,使一些不適合幼兒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的游戲元素被摒棄掉,也可以是從幼兒熟悉的兩個游戲中,選取其中的游戲元素進行結合,使那些被幼兒玩膩了的游戲變得具有趣味性和新鮮感,讓幼兒知道游戲其實可以有多種玩法,可以通過創編將熟悉的游戲變得更有趣。這就激發了幼兒自己去創編游戲的興趣。如:幼兒園經常會玩的就是將黑白配作為另一個游戲的開端,作為選隊員或者選擇游戲優先權的一個方式。
3.2游戲與童謠結合
韋祖慶在《客家人生態性生存》中這樣說道:童謠的游戲性不僅表現在內容層面,而且表現在童謠的吟唱場景層面,以及童謠的吟唱腔調層面。有時候童謠的吟唱背離了原生態語音,人們把語音變成自己的游戲對象,從而使自己與語言產生某種疏離,于是對語音進行修飾。這種修飾就要服從這個立體的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不管這個主體是否自覺意識規則的存在,都體現某種游戲性。因為凡是遵守一定規則的活動,就具有游戲特征。游戲與童謠結合可以根據已有游戲結合客家歌謠進行,也可以根據原有客家歌謠進行改編,然后創編新的游戲。如:客家顛倒歌中的《月光大耀指》———月光大耀指,賊佬偷走米,盲佬見,啞佬喊,聾佬聽知,瘸佬追。經改編為《羊咩咩去哪兒了?》月光光,照四方,小偷鉆進大谷倉。偷了米,牽了羊。瞎子看見,啞巴喊,聾子聽見,瘸子去追。嚇得小偷丟了米,放了羊。咩咩咩,羊咩咩去哪兒了?顛倒歌創編后產生了新的游戲:幾個幼兒分別扮演小偷、瞎子、啞巴、聾子和瘸子,一個領頭人唱歌謠的時候,幼兒分別根據歌謠做出相應的動作。之后幼兒跟隨在領頭人后面做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找羊咩咩的動作,唱到羊咩咩時,大家一起往前跳三步。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時,如果幼兒動作做錯了就被淘汰,不能繼續參與游戲。
3.3元素提取法
元素提取法是指提取客家游戲中的某一種元素進行創編。如在玩《點指農扭》的時候,就提取了游戲《點指噥噥》中“點指”的元素,創編成一個科學活動游戲。游戲的玩法是,邊唱歌謠邊點指,歌謠唱完時點到哪個指哪個指就出局,然后引導幼兒去數剩下的指,數對了再開始下一輪游戲。
4結語
客家游戲是客家民系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東西,它曾經帶給了眾多客家兒童一個快樂的童年。那時的孩子沒有網絡游戲,沒有先進的玩具,有的只是這些可以隨時隨地玩耍的簡單游戲,有的只是用平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就能做成的玩具。有時候他們的游戲還會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但是他們過得很開心,成長得很健康。把客家游戲重新帶給現在的小朋友,不僅僅因為這是祖先們智慧的結晶,更因為客家游戲對幼兒的成長具有的重要價值。而那些具有時代特征的客家游戲要想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進入現代幼兒的生活,必須經過改編或創編,才能被廣泛應用。參考文獻[1]劉焱.學前兒童游戲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李芳芳 單位:廣西紡織工業學校
【客家游戲創編在幼兒園的實踐】相關文章:
上一篇:教師主體地位幼兒園管理論文
下一篇:幼兒園剪紙教學有效指導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