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目前師范高等?茖W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現狀,然后提出了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策略,分別是創新音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教學中增加音樂欣賞內容,培養學生綜合音樂能力;以就業為導向,完善音樂課程評價體系。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音樂欣賞
當前,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育人目標的教育理念已經逐步深入人心,培養“實用型學前綜合藝術素質人才”已成為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根本任務。面對新的發展趨勢,學前音樂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合理安排課程,不斷改革與創新教學手段,全面培養學生音樂素養。
一、師范高等?茖W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現狀
學前教育專業主要培養的是將來能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一線幼兒教師,而創新音樂教學模式、開展音樂活動、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則是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訓練其基本教學能力的主要途徑。近幾年,我國對學前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大量投入為學前音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平臺。然而,由于我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起步較晚、底子薄弱,難免會存在諸多問題[1]。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課時安排不合理
學前教育專業的任務是為國家培養合格的技能型學前教育應用人才,專業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和實用性的特點。然而由于各高師院校對學前音樂教育目標的理解與看法不同,形成了兩種極端的教育目標:一種認為學前音樂教育的目標應該與音樂專業教育目標一致,夸大了音樂教育在學前專業中的地位與作用;另一種認識則忽視了學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教學目標的模糊導致了課程設置的不科學、不合理。
(二)對音樂素養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忽視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眾所周知,在針對學前幼兒的教學活動中,音樂亦是一項重要的能力,教師自身的音樂素質至關重要。只有教師自身具備較高的音樂感知能力、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等音樂素養,才能在教學中實現對幼兒音樂能力的培養,然而不少從事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未認識到音樂素養的重要性。再加上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和學生忽略音樂學習、課時安排不足,導致學生音樂基礎薄弱。讓學生通過一年的音樂學習掌握幼兒教學所需要的音樂理論和音樂技能,勢必有很大難度。
(三)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單一
有很多學前教育學生來自職專,其重文化課、輕技能的現象普遍存在,大多數學生自身沒有音樂基礎,也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缺乏自我管理,對自身專業不感興趣,致使音樂素質水平低。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單一,仍采用枯燥的“填鴨式”教學,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和效率也得不到提高。
(四)教學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學生綜合能力難以提高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身都有較好的文化底蘊,但已有的音樂基礎很難適應學前音樂教育的要求,導致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如在琴法的教學中,由于大部分學生缺乏音樂基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以前未接觸過鋼琴,導致教師教起來吃力,學生學起來費勁。而在目前的課時安排中,都是教師在進行“填鴨式”教學,學生幾乎沒有訓練和技能拓展機會,導致其在畢業后從事幼兒教學和組織活動時,缺乏必要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2]。
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策略
(一)創新音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好一門課程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需要音樂教師不斷地積極探索和努力創新教學方式。一是利用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設計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達到合理性與科學性的統一;教師教學中要思路清晰、形式多樣靈活,重點、難點搭配要合理,教師教學方案的設計要別具一格、特色鮮明;二是創新教學方法,通過不同的途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盡量讓學生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來發揮自己最大潛能,抓住和利用學生渴望學習音樂的最佳時機,對其進行適當的指導和點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學習,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音樂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與重要手段。因此,不管是課堂內還是課外,教師要開展多種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習慣和能力。比如,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在組內相互合作進行學習,主動吸取知識、培養能力。課外,教師可以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如一年一度的匯報演出、幼兒歌曲演奏和歌唱比賽、樂理知識競賽、幼兒舞蹈創編比賽等,為課堂音樂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為音樂教學的開展注入活力。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愉快合作,在性格方面也起到了優勢互補作用,其專業技能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學生之間的關系得到進一步增進,同時也為學生音樂實踐技能的提高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三)教學中增加音樂欣賞內容,培養學生綜合音樂能力
音樂欣賞是培養音樂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多欣賞音樂對于提升自身音樂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音樂素質的培養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具有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與音樂技能外,還需要具備良好的音樂欣賞能力,從而不僅能幫助學生學習音樂的基本知識、曲體結構,更重要的是還能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音樂。除此之外,無論是鋼琴課、聲樂課還是舞蹈課,都是建立在學生具有良好的聽覺基礎之上的。所以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傾聽”音樂的習慣,這是音樂的基礎,是一種有極強意識、高度注意、全神貫注的“傾聽”。“傾聽”的內容不僅包括音樂、優秀的中外名曲,還要從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出發,以旋律短小優美為原則,選擇曲目進行“傾聽”和欣賞,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和綜合音樂能力。
(四)以就業為導向,完善音樂課程評價體系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這一背景下,要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達到當前幼兒師資的培養要求,要從學生將來從事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需要出發,以學生將來的就業為導向,把教學與就業結合起來,關注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及活動設計時,首先教學目標要有針對性,教學不僅局限于音樂樂理、聲樂和鋼琴彈奏的主要技巧的講解,而是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對學生進行評價和考試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把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考察的重要方面,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比如重視考核,增大平時考核在綜合成績中所占的比重。平時考核的次數多、內容廣,能較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評價更全面;同時擴大期末考核范圍,適當增大考核的難度;不斷鞏固所學知識,幫助學生真正掌握音樂知識與技能。
三、結語
學前教育作為幼兒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基礎性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及家長的重視。隨著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教育者正面臨著極大的挑戰。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教學還處于不斷改革的時期,學前音樂教育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高校、廣大教育工作者及一線音樂教師在進行教書育人的同時,相互攜手,共同獻計獻策,以創新精神作為教育的重點,把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作為學生的必備能力,適應社會對高素質幼兒教育綜合性人才的需要,畢業生在未來的幼兒教育中才能真正將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落到實處,實現幼兒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胡芬.發揮音樂元素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重要性[J].新課程(下),2013(3):116.
[2]馬俊.關于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2(20):158.
作者:石國強 單位: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現狀與對策】相關文章:
上一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兒歌彈唱分析
下一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計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