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否發現孩子的發音有時很含糊?其實,除了因為年幼、發聲器官尚未發育完全、使用唇齒舌輔助發音不熟練等原因外,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因素——孩子在模仿你說話,而你并未給他提供足夠清晰明確的示范。當指導孩子進行詞匯、短句的表達時,家長的語速一定要慢,發音部位不妨做得夸張一點,讓孩子看清楚。比如,在說“老師”這個詞時,有的孩子對“l”的發音部位看不清楚(應把舌尖放在上齒背),常把舌位放錯(放在了下齒背后),發出的音當然含糊不清,以至于形成“l”音的系統錯誤。3~4歲是孩子發音機制開始定型的階段,若此時不加以重視,錯過了最佳的糾正時間,以后就難以糾正。所以,家長應該在孩子剛剛學習說話時,給孩子示范正確的發音! ⒁庠诤⒆有〉臅r候,切勿為了與孩子拉近距離而過多使用“飯飯”“果果”等兒語進行交流,更不要因為覺得有趣而重復孩子的錯誤表達,如“腦(老)師”、“頻(蘋)果”等,導致在客觀上起到強調錯誤讀音的效果! 『⒆拥恼Z言學習有一定的規律性,家長必須認真對待,不能操之過急、拔苗助長,否則只會阻礙了孩子的學習。只有真正給孩子一個良性的語言示范和使用環境,才能使他順利渡過學齡前的語言學習關! ≈笇Ш⒆佑秘S富的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 很多時候,孩子由于情緒激動,一時心急,就緊張得只會用一些簡單的語言表達情感和需求。比如,當孩子看到家長帶回來許多好吃的東西,常會興奮地大聲說:“ 媽媽,我吃!”這個時候,家長不妨使用一些問答技巧,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達自己的感受,促使孩子用諸如:“媽媽給我買了這么多好東西!”“我很喜歡吃!”“我很高興!”等回答來表達他的內心情感,與他人形成的良好溝通交流。即使孩子一時說不出來也沒有關系,家長不妨先試著逐句進行引導和示范,這樣, 當孩子下次再遇到這種提問時就能獨自應對了! W習語言要注意認識過程的科學化 有的孩子會背很多首唐詩,有的孩子認識了許多字……但問起孩子這些詩表達了什么內容、這些字是什么意思時,孩子的臉上卻充滿了迷惘。這也是本文開頭所提及的:孩子的早期語言學習為什么沒有給學齡后的課堂知識學習帶來幫助?原因在于,孩子早期背誦詩詞和生字時,只進行了機械識記,知識并沒有被理解,大腦不能形成網絡貯存于其中。因此,家長在教授孩子一些詩詞或生字時,不妨選擇帶有彩圖的兒童書籍,邊講邊與意義內容進行對照;而在教授童謠歌曲時,則可以與動作、感情和實物等相配合,把機械識記轉化為意義識記,記憶效果才會更深刻、更長久。
【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期語言學習指導】相關文章:
• 關于幼兒語言教育的幾點思考
• 走進夏天-甜甜的雪糕水
• 評小班早期閱讀活動《小兔孵蛋》
• 小班語言能力培養之我見
• 教學雋法蔫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多種途徑
• 創造良好語言環境,提高幼兒表達能力
• 淺談如何在幼兒語言教學中培養幼兒思維的創新性
• 淺談方言在幼兒普通話教育中的影響
• 幼兒園“雙語教育”組織淺析
• 注重幼兒英語語感的培養
• 如何讓閱讀區成為幼兒快樂閱讀的“溫馨小屋”
• “日常教學有效性”之在語言活動中的開放性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