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課程游戲化”目的是讓幼兒園課程更貼近生活,更生動,更有趣,以活動形式的多樣化推動幼兒園教學的豐富性,提高教育活動的實效性。課程游戲化追求的是讓幼兒園課程更加適合兒童。游戲為何適合兒童?因為兒童心靈有游戲的種子,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課程游戲化”可以吸引兒童專注地投入活動,激發和提升兒童的興趣,滿足兒童的需要。
正是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上,幼兒園創設了“鄉風鄉韻,嬉樂無窮”系列課程。“嬉”――游戲,“樂”――快樂。“嬉樂”這兩個字連起來就是“快樂地游戲”,正切合課程游戲化的宗旨。那么,什么樣的游戲是快樂的?創設怎樣的游戲環境是幼兒所喜歡的?提供多少游戲材料是比較合適的?這些都是我們每一個幼教人曾經思考過甚至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創設幼兒園游戲環境的過程,很大程度上體現著每一個幼教人內心深?的兒童觀、教育觀以及對教育本質、學前教育性質、幼兒學習方式的認知。
一、基于興趣――從兒童的愿望出發
科技節是一個傳統節日活動,每年科技節上的親子小制作活動都深深地吸引著大班的孩子們,他們會產生許多疑問,比如“鐵盒子和掛水的皮條是怎么讓挖土機工作起來的?”“明明它只是一個飲料瓶,怎么它就變成吸塵器了呢?”基于孩子的好奇,我們在科學發現室開辟了一塊空間,呈現親子科技制作的內部構造,揭示展品的運動原理,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在自己動手做的過程中豁然開朗。
清明節假期里,中班的佳佳跟著爸爸媽媽去了杭州旅游,她回來告訴小朋友們:“他們把樹上摘下的葉子用開水泡著喝!”小朋友們都說她騙人。于是中三班的王老師找來相關的圖片向孩子們介紹茶葉、茶道,孩子們一下子來了興趣:“原來是這樣啊,我也好想能喝一杯嘗一嘗啊。”于是我們為了滿足幼兒的愿望就將二樓的走廊改造成“花藝茶器道”。
四月份,教師帶領中大班的孩子參觀了頤生酒廠、頤生博物館。聽著工作人員的介紹,孩子們對怎樣制作酒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學校創設了頤生酒廠游戲環境。
幼兒園的孩子們最喜歡吃草莓,中二班的天天也毫不例外。但他到學校里告訴老師:“奶奶說這些都是大棚里的,打了好多藥水。老師,為什么要打藥水啊?那以后草莓都不能吃了嗎?”面對孩子的疑問,中二班的管老師找來草莓的秧苗,決定在班級里親自種植草莓,孩子們每天一到幼兒園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它長多大啦?多高啦?什么時候要紅啦?
大人會有煩惱,孩子們也一樣。一天,大二班的小威在教室里抹眼淚哭,老師問他怎么了,他說爸爸媽媽要去外地工作了,特別舍不得他們。沈老師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問他有沒有覺得好一些?小威說比剛才好多了,說:“但是我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可以好好地想媽媽。”于是大二班的老師就創設了游戲區“心情屋”,不開心了就可以在心情屋里待上一會兒,一個人靜一靜。
幼兒的基本愿望得到滿足了,但隨著幼兒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的提高,游戲環境不能一成不變,它是動態變化的。我們一般都會不斷地提供新的材料,誠然,“為幼兒提供材料”是教師長期以來兢兢業業、孜孜以求的一個工作,那么除了為幼兒提供材料,我們是否還有更好的途徑呢?
二、滿足需要――強調與兒童的對話
幼兒園在環境創設方面的另一個宗旨是滿足需要,強調與兒童的對話。在木工坊里,孩子們看到有鋸子和釘子,他們在感興趣的同時也表示這會不會釘到手上啊?他們自己商量著該準備哪些東西可以防護一下。玩了一次游戲后,發現個別能力弱的孩子不知道怎么玩,這時候丁丁說:“沒事,我用圖來告訴你。”于是又和老師合作完成了“游戲玩法”板塊。
中班的圓圓很喜歡植物角,每天都要去看一看。有一天,他拿著剪刀想修剪掉幾片黃葉子,沒想到一不小心把花都剪了。這下孩子們可吵開了,于是他們便商量出了“我們的約定”。圓圓偷偷去問老師,這株植物還能長嗎?于是,便有了“我們的約定”板塊。
角色游戲房里的農貿市場一直都是孩子們喜歡玩的,但最近去玩的孩子變少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的孩子在觀察中發現了問題,于是他們就展開了討論,他們把討論的過程以簡筆畫的形式展示在環境創設中。
其實,讓孩子們做他們喜歡的事,看著他們樂此不疲地投入其中,看著他們閃現的奇思妙想,我們的心情也會豁然開朗起來。他們不僅會自編、自導、自演出許多情節,還會為游戲的順利進展主動地解決問題,獲取新知。
【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探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古詩詞誦讀教學之創新
• 淺談幼兒園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
• 淺談幼兒園活動游戲化
• 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課的問題與對策
• 幼兒主體的幼兒園教學審視與重構
•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兒歌彈唱集體課教學
• 對待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
• 走進山村幼兒園
• 農村幼兒園信息技術課程資源開發淺議
• 幼兒園有效師幼互動的探析
• 空軍某工程總隊:慰問共建幼兒園
• 信息化助推幼兒園管理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