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幼互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xiàn)形態(tài),它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在幼兒園教育的各個領域,并對幼兒發(fā)展產(chǎn)生難以估量的重要影響,因而受到特別關注。隨著幼兒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嘗試立足于“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善教育行為”這一基本點,在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關系方面進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一、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建立積極有效的師幼關系
幼兒生活在幼兒園里,不可避免地要與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也必將在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中實現(xiàn)發(fā)展的目的。大自然千姿百態(tài),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是孩子們天然的教師。在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大自然,尋找、挖掘教育契機。
在“春天的顏色”主題中,我們以新的教育理念及師幼互動的原則引導幼兒在大自然中去觀察、發(fā)現(xiàn)、探索,帶幼兒到戶外踏青,觀察春天的花、草、樹、小動物,在屋后的草地上打滾、翻跟斗、聞花香,讓幼兒盡情地感受春天的美麗。當我們帶孩子們來到景州樂園的生態(tài)蝴蝶園時,孩子們快樂地奔跑著。“看!美麗的蝴蝶在跳舞呢!”在活動中加深了對蝴蝶的認識,并萌發(fā)了愛護動物的情感。又如我們利用真實自然的環(huán)境設計“好玩的腳丫丫”的活動,讓幼兒光著腳丫走不同材質的小路,印小腳印等,讓幼兒在游戲中增強對自己的小腳的認識與探究心理。在教育活動中,體現(xiàn)互動互愛的師幼關系,尊重幼兒,讓幼兒生活在一個平等、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中,鼓勵幼兒嘗試探索,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和主體性。
在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的過程中,我們讓幼兒隨時與環(huán)境互動,家長與幼兒一起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允許幼兒去自由地操作。我們始終注重與幼兒一起討論商量,相信幼兒的能力,如引導幼兒用皺紋紙搓柳條、揉小花、涂畫花草,并用水粉顏料、棉棒、小手小腳印畫花、草、樹,采用多種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技法,讓孩子們在過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悅。我們還注意在墻上、門上、屋頂、窗上進行布置,如七星瓢蟲門簾,能動的“蝴蝶”“蜜蜂”“小魚”“青蛙”等等,努力創(chuàng)設與主題相吻合的環(huán)境,使我們的班級富有春天的氣息,溫馨、童趣。在師幼共同構建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合作學習,共同享受過程的樂趣和探究結果的喜悅。
又如設置活動區(qū)域,我們和幼兒一起收集材料、動手制作等,引導、支持、激勵給幼兒帶來更多的快樂和自信,激發(fā)幼兒產(chǎn)生強烈的探索熱情。幼兒年齡小,他們在爸爸媽媽的指導幫助下,利用可樂瓶、紙盒、蛋殼、橡皮泥等材料做了花籃、吹風機、不倒娃娃等等,他們把這些玩具放在了區(qū)角中,和小伙伴們一起玩,這樣既增長了孩子們的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努力創(chuàng)設與幼兒年齡特點相吻合的環(huán)境。大膽運用情景化、生活化的材料呈現(xiàn)方式,將美術區(qū)的網(wǎng)掛起,讓幼兒置身其中,悠閑地坐著或站著,擺弄著,讓幼兒的小肌肉動作及手眼協(xié)調性在自然而又愜意的活動中得到了發(fā)展。教師隨時根據(jù)教育的需要和幼兒的需求去積極鼓勵和引導幼兒與環(huán)境互動,在互動中積累經(jīng)驗,體驗成長的樂趣。
二、轉變教師角色、提高師幼互動的有效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在師幼互動中,教師決不是簡單的管理者、指揮者或裁決者,更不是機械的灌輸者或傳授者,而是良好的師幼互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幼互動的組織者和幼兒發(fā)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只有正確地進行角色定位,才能真正提高師幼互動的有效性。
我們注重在平時建立專題檔案,以錄像、照片、圖片、作品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真實地記錄下幼兒與教師日常教育相互關系方面遇到的典型問題,為師幼關系的深入研究積累下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從而不斷豐富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例如,孩子們在草地上做“皮球回家”的游戲,幾個來回以后孩子們受邊上玩滑梯幼兒的影響,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皮球只能靜靜地在草地上“躺”著。顯然孩子們對玩“皮球”已沒了興趣。 這時,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肖韻宜小朋友拿著皮球從滑梯上下來,由于手沒辦法扶,滑下來的速度就控制不住了,非常危險。怎樣讓孩子們即安全又能“玩滑梯”和“玩皮球”兩不誤呢?于是,我微笑著以同伴的身份走近幼兒,從地上揀了一個球,在孩子快從滑梯上下來時,把球放在了滑梯上,并說:“皮球也想玩玩滑梯,行嗎?”韻宜點頭答應了,看著球從滑梯上滾下,并順著慣性滾到了草坪上,玩滑梯的幼兒非常的高興,一下滑梯又揀起皮球,向滑梯的樓梯走去,我當然是連叫“好”和拍手地為她鼓勁,這一招吸引了不少幼兒的目光。不一會兒,模仿這樣玩法的幼兒越來越多。草地上的皮球又成了孩子們練習向指定方向跑的好材料了。
所以,教師多觀察孩子的活動情況,及時調整活動的內容,融入自己對這一活動的情感,是能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的。這樣同樣能夠達到教育目的,只是需要教師多做有心人。
師幼互動中,教師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兒行為,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幼兒,當教師以“合作伙伴”身份參與幼兒活動,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fā)現(xiàn)和探索行為時,這種以平等關系提供的支持與溝通,最易被幼兒接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預期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之間的差距和矛盾。在幼兒的活動中尤是如此。 “我和皮球一起玩滑梯”活動中,老師心中有目標,過程中追隨孩子,巧妙地讓“玩皮球”的預設活動融入孩子當前的興趣點“玩滑梯”,使這一矛盾迎刃而解,尊重和要求自然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起,體現(xiàn)教師認真探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關系的方法。
從例子中可以看出,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正逐步改善自己的教育行為,努力調整自身的角色定位,為建構積極的師幼互動創(chuàng)設條件。
三、充分發(fā)揮家長資源,實現(xiàn)多向有效互動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園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雙向互動,共同影響、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為促進家園互動的有效性,在家長會上我們向家長介紹了我們的主題,希望家長配合我們的工作,并且發(fā)放了家長問卷以及幼兒教育材料。
為了更好地進行家園聯(lián)系與溝通,我們還認真創(chuàng)建、填寫《連心橋》小冊子,我們結合主題及各種活動的需要采用多種聯(lián)系形式,并精心設計教師評價體系與家長觀察記錄體系與家長進行多方位的積極互動。
在家長開放日或親子活動中,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內容、方法,親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現(xiàn),得知孩子的認知發(fā)展水平,伙伴交往情況,特別是有助于深入地了解孩子,更好地與教師合作,有針對性地去教育孩子,進一步提高幼兒園工作的透明度,加深了家長的參與度,家園間在合作教育孩子方面配合更為默契,實現(xiàn)家園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一致性,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每進行一個活動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參與,促成有效合作的關鍵是教師。在“春天的顏色”主題中,我們注意家長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在主題開展之前,我們給家長寫了一封信,發(fā)動家長帶孩子去尋找春天并拍照,然后將收集來的照片與圖片,進行設計,展示。家長們還熱心、無私地捐贈給班級豐富多彩的自然角的物品,有花、金魚、蝌蚪、蠶等。又如在《小腳小手》的主題活動中,我們以“求助熱線”的方式請求家長協(xié)助收集相關的材料,如出生證、小手套、小鞋子、小襪子等等,還請家長幫助將孩子們的小手小腳描畫下來用來布置我們的活動室,都達到較好的互動效果。這樣讓教育回歸生活并增強親子關系,讓幼兒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實現(xiàn)家長、教師、幼兒多方的有效互動。
在實踐中,對師幼互動中雙主體地位的尊重,促進了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關系的建立。今后,我們將進一步關注師幼互動中教師對幼兒行為領悟能力及自身行為反思能力的研究,抓住教育契機,用心互動,從而促進幼兒主動和諧的發(fā)展,使幼兒教育不斷向理想化教育境界邁進。
【幼兒園有效師幼互動的探析】相關文章:
• 幼兒園民族特色教育活動的開展
• 幼兒園辦園理念形成的思考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探究
• 幼兒園健康活動的設計技巧
• 鄉(xiāng)土資源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 淺談幼兒園班級常規(guī)管理
• 淺談幼兒園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 幼兒園課堂游戲化研究
• 幼兒園大班活動室利用情況調查
• 示范性幼兒園的建設與管理
• 淺析幼兒園師幼溝通
• 幼兒園教學要注重“雙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