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區域活動游戲化的深入研究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刻骨゛銘X1n╮
摘要:游戲是促進幼兒獲得最佳發展的一種途徑,幼兒園區域活動游戲化將從探究幼兒活動的動機、需要、好奇心、興趣點著手,注重幼兒核心經驗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產生興趣,從而積極去觀察、探索、創造,不僅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還促進幼兒在運動能力、智力、個性、社會性及良好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 區域活動 游戲化
一、區域活動游戲化的必要性
(一)教師在不斷優化區域活動的時候,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產生愉快的體驗,不但有利于促進幼兒素質的發展,也有利于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深化幼教改革的有力舉措。
(二)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的自主能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張揚。游戲化幼兒園活動富有彈性,為教師和幼兒的自主選擇提供了空間,教師和幼兒可以根據興趣和需要生成新的活動內容。在活動中,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他們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性灌輸,而是對活動有選擇權和決定權。
二、區域活動游戲化的目標
以游戲為基本途徑,從幼兒生活出發,尊重幼兒的興趣與意愿,改變幼兒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在游戲中探索,自主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切實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促進幼兒在運動能力、智力、個性、社會性及良好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三、區域活動游戲化的研究策略
(一)提供充裕時間,創設“游戲化”的環境標志,保證自由活動游戲化
1.環境布置情境化、兒童化
我們要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意識地以情境化的形式來為幼兒呈現區域活動的各項內容。如主題式情境創設,根據小中大班幼兒不同年齡特點,教師與幼兒一起商討,小班某班創設了幼兒感興趣的以叮當貓為主題的區域環境,中班某班創設了以米奇為主題的環境,大班某班以機器人為主題的環境創設,讓幼兒在一個感興趣的環境中自主進行游戲活動。教師引導幼兒自主設計活動區的區標、區規、標簽,幼兒通過與伙伴討論,教師總結歸納,幼兒畫規則的方式,將區域中以往的文字標識,改成圖案說明。
同時,每班在科學區設置了小小自然角,小角落大世界,幼兒給植物澆水、除草、曬太陽,通過觀察各種植物的對比實驗現象,用長勁鹿測量尺看同一種植物是水生還是土生的長得高。在?M行觀察記錄時,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小班幼兒采用撥卡的形式記錄,如給植物澆水,就將指針撥到澆水圖片的下面,簡便易行,幼兒照顧植物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中班采用掛卡的方式,如給植物澆水后,在許多圖片中找到澆水的圖片,將它掛在相應植物圖片的下面,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責任意識,照顧花草,還滲透了一一對應。大班幼兒能力比較強,采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記錄,幼兒邊說邊畫,既讓幼兒愛護植物,又培養了幼兒的繪畫能力。
2.區域材料投放不但科學、適宜,還要層次化
(1)在區域活動中,投放科學的操作材料,讓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自由選擇、自主操作。材料投放要適宜,把握好度,過多或過少都會對幼兒的活動不利。小班以高結構材料為主,發展幼兒的核心經驗,如娃娃家中的逼真家具。大班以低結構材料為主,拓展生活經驗,如建構區廢舊材料的利用。
(2)區域材料投放層次化
區域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投放不同難度的材料。如生活區中夾夾子的工作,有大夾子夾乒乓球、小夾子夾紐扣、三只捏等,滿足不同幼兒發展的需求。再如愛心餐廳中,投放輕粘土制作面條和愛心雞蛋的工作,無紡布制作的各種圖形,讓幼兒進行穿串、燒烤的工作,還有難度偏大的輕粘土與無紡布相結合制作出包子和餛飩,讓幼兒自己思考各種售賣方法,不斷挖掘材料的多種玩法,既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思考力,又鍛煉了社會交往能力。
(二)區域活動的自主性、整合性、互動性
1.區域活動的自主性。在實踐中我們打破了以往教師是活動區主角這一現象,現在我們在進行區域活動時,區域的開放程度根據孩子的需要而定,教師為幼兒提供場所、條件、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意志、想法選擇區域、同伴及材料,根據區域中的材料自主地進行活動,如設立自由創想區域、超級服務站,為幼兒提供豐富的低結構材料,讓幼兒創設自己的區域。
2.區域的整合性。將區域活動和主題課程整合,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如在主題活動“汽車王國”中,美工區投放制作各種小汽車粘貼畫,數學區投放汽車與數對應,語言區投放小小汽車故事,建構區搭建小小交通場景,科學區投放各種功能車的拼圖,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完成主題活動目標。
3.區域活動互動性。各區域之間的有效互動,如開心餐廳、巧手美工坊、快樂美發屋等,形成了一系列區域游戲活動,并注重區域游戲的互動,在美工坊制作的成品賣給超市,換來的錢去餐廳吃飯、溫馨醫院看病。在研究實施過程中逐步培養幼兒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問題意識和合作精神。以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及材料為依據,師幼共建區域內容、區標、區卡等,讓幼兒自然地獲得知識和良好習慣,促進幼兒在智力、個性、社會性等方面發展。
總之,幼兒園大力開展區域游戲化活動,旨在引導幼兒教師更好地理解和分享《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踏實的作風、創新的精神,以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大家共享經驗,思維碰撞,堅持以“游戲化”為主線,激發幼兒探究欲望與學習興趣,切實改變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方式,提高游戲化教學水平,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為幼兒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焱.幼兒園游戲教學論[M].中國社會出版社,2001.
[2]華愛華.“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實踐反思[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3]丁海東.學前游戲理論[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4]王麗芳.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河北廊坊霸州市幼兒園)
【幼兒園區域活動游戲化的深入研究】相關文章:
• 跨越幼兒園“圍墻”,走進社區
• 幼兒園語言的探索
• 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 幼兒園教學點滴談
• 幼兒園建筑的環境心理學分析
• 對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之思考
• 幼兒園教研活動實施的有效策略
• 海北州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情況調查
• 淺析農村留守幼兒園本課程開發
• 淺談幼兒園檔案資料的有效管理
• 科研式教研促進幼兒園整體發展
• 幼兒園管理工作創新的對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