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園的表演區游戲是受幼兒喜歡的游戲之一,但是仔細觀察我們幼兒在表演區游戲時的表現,筆者發現了很多的問題。本文就表演區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進行了理性的分析與思考。相信會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關鍵詞 表演區 觀察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表演區游戲是幼兒根據文藝作品中的情節、內容和角色,通過語言、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的一種游戲,它符合幼兒期言語手段做為輔助這一特點。在幼兒園的角色游戲中,幾乎每個班級都會設置一個表演區的游戲角,但是,很多老師都有同樣的感受,表演區很多時候其實就是“放羊”,流于形式。通過對表演區的觀察,筆者覺得幼兒園的表演區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觀察實錄一:自主選擇和自由表演的度
小班的佳佳、樂樂和杰杰自選了小舞臺游戲,他們來到小舞臺,掛好小演員的角色牌,開始選擇表演的道具。老師提供的道具可真豐富啊,有古裝的發飾,有粉色的蝴蝶翅膀,有各種假發,還有打擊樂和一些利用廢舊材料自制的演出服裝。這些豐富的材料深受佳佳、樂樂、杰杰的喜歡。他們一擁而上,大有搶占先機的感覺,他們選了自己喜歡的材料把自己打扮了一番,隨著錄音機里的
音樂,在舞臺上追逐了一會,沒一會就喜新厭舊了,緊接著更換了一些演出材料,又是一場追逐和打鬧,就在這樣反反復復地更換材料和嬉戲中,結束了游戲。
觀察實錄二:能力差異和個別指導的需要
濤濤是一位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今天的游戲他選擇了在表演區做小演員。他選擇了兩個用包裝帶做成的彩球,當其他孩子在表演區的顯眼位置盡情開懷表現的時候 ,他在舞臺的角落里一個人自娛自樂,揮動著手上的彩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動作簡單,重復,沒有生機。游戲過半的時候,他有點累了,就這樣他放下手里的表演道具,默默地離開了表演區。
觀察實錄三:游戲效果與教師要求之間的差距
在老師巡回指導的時候,發現表演區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打打鬧鬧,完全沒有一點成品節目的感覺,老師說:“這里不是有節目單嗎?我們可以按照節目單的順序來表演啊,第一個節目是***,表演完第一個節目,老師又接著繼續報下一個節目的名字,再組織另外的小演員表演,就這樣在老師這個“主持人”的組織下,小演員表演完了節目單上的所有節目。
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在小小的空間里,戰勝自我、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與才能,讓表演區發揮其功能?
思考一:表演區的對象――符合特點
通過觀察,筆者發現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表演區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小班幼兒在表演區,往往是跟隨著
音樂自由地跳躍、揮舞,與其他幼兒的交流很少,屬于“自娛自樂”型;中班幼兒在表演區,能力差異的表現漸發明顯,能力強的幼兒表現欲望較強,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表演,在表演區能較好地進行自我展示,而能力弱的幼兒在表演區的表現則恰好相反,屬于“兩極分化”型;到了大班,幼兒之間懂得了合作,能力強的幼兒會帶動能力弱的幼兒,但是如果表演區都是能力弱的幼兒,還是會出現“冷場”的情況,大班的表演區游戲呈現的是“不穩定”型。所以,表演區游戲在中大班開展比較合適,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游戲還處在平行游戲階段,教師在創設游戲環境的時候,還是應該多一點安排娃娃家的游戲區比較合適。
思考二:表演區的材料――物盡其用
在表演區游戲中,材料的提供是對幼兒活動的支持,是表演的基礎。對于表演區的材料,幼兒的喜好往往不盡相同。有的幼兒喜歡的是用于表演的仿真性材料,如古代宮廷的服裝、道具,有少數名族特色的各類裝飾物等,還有的幼兒則偏重于喜歡自制的材料,皺紋紙、包裝紙做成的小圍裙,塑料袋購物袋制作的衣服,或是用一次性浴帽做成的假發套等,也能玩的不亦樂乎。但是,對于能力較強的幼兒來說,我們還應當在表演區提供半成品材料,發揮幼兒的想象和創造能力。《綱要》藝術領域指出:幼兒能初步感受并喜歡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為此,我們通過嘗試有以下經驗:
(1)提高材料的豐富性。豐富的表演區材料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尤其對于那些堅持性欠缺或是爭搶行為較多的孩子來說,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時,表演區的材料應該做到定期更新,教師可以圍繞幼兒園主題的開展或是傳統節日活動來更換,不僅可以將主題進行延伸,還能對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起到鞏固、加深理解的作用。
(2)明確材料的針對性。細化掛牌和角色的一致性。通過圖片主持人、歌手、
舞蹈演員、觀眾等的頭像來明確幼兒的角色意識。材料的分類上也進行細化服裝、道具、半成品材料等擺放明顯,分類明確。
思考三:表演區的指導――適時適度
幼兒在表演區的表現受其能力差異影響,有專注的,有游離的,甚至還有搗亂的。因此,教師對表演區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如果通過表演區游戲,讓強者更強,弱者變強,真正發揮表演區的教育價值和功能,對教師的要求就很高。教師作為游戲的觀察者、指導者以及參與者,適時地引導,適當的介入能對幼兒的游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我覺得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游戲內容。為了讓表演區的幼兒能夠在游戲活動中更多地進步與發展,教師應該在了解本班幼兒興趣、能力的前提下增添游戲內容,豐富游戲情節,增強表演區的趣味性、互動性。游戲內容不停留在學校的學習內容上,還可適當增加幼兒個人才藝秀,把幼兒在家或少年宮學到的才藝進行表演,提供幼兒展示的舞臺。
(2)游戲評價。在游戲的講評中先介紹好的游戲做法,以正面引導為主,對于游戲中的一些不好的情況或是特殊的孩子簡要進行分析講評,也可以采取單獨交流的形式進行講評,對下一次表演區游戲提出新的期望,激發幼兒進一步游戲的熱情。
(3)游戲跟蹤。對于游離于表演區游戲之外的幼兒,或是能力弱的游戲,在游戲中教師可以多讓這些孩子做游戲的主角,并且對他們進行全程的跟蹤指導,及時指出、糾正,商討解決辦法,增強角色意識。
【幼兒園表演區游戲的觀察與思考】相關文章:
• 幼兒園健康教育問題探討
• 城鄉結合部幼兒園貫徹《指南》實踐體悟
• 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的生動體現
• 幼兒園繪畫教學中的幼兒說畫研究
• 淺談幼兒園家園合作的現狀
• 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及幼兒園特色建設的啟示
• 幼兒園玩具選擇的指導策略
• 農村幼兒園親子體育游戲活動開展
• 淺談幼兒園民間音樂教育的有效開展
• 《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的專業期待
• 如何做好幼兒園趣味建構游戲教學
• 有效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