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城鄉結合部幼兒教育實施《指南》的實踐體驗,探討城鄉結合部幼兒教育貫徹《指南》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城鄉結合部 指南 建議
從2010年11月21日《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 〔2010〕 41號)頒發,到《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下發。可見黨和國家對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是重視程度。
“從娃娃抓起”,這是老一輩領導鄧小平同志的教導,也是當前中國教育的迫切要求,多年來,國家在教育方面花了很大的力量,也取得了偉大的成績。但隨著社會發展,教育問題的細化也日趨明顯,大到青年學生的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小到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都一一的擺到教育者的面前。
無疑的,《指南》的實施,對加快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將是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去做好余下的工作。
本人是一個從事幼兒教育數十年的幼兒教育工作者,現在一個城鄉結合部的幼兒園(一所高級中學的附屬幼兒園,地處城鄉結合部)工作,對幼兒教育實施《指南》實踐有著深切的體悟,現將一些體會與同道交流,以期一起完成實施《指南》大業的光榮任務。
一、《指南》對城鄉結合部幼兒園教育的指導意義
《指南》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通過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1.城鄉結合部幼兒教育背景
城鄉結合部的幼兒教育情況與城市幼兒教育情況不一樣,與農村幼兒教育情況也有相當大的差異。
在城鄉結合部?D?D地處城市與郊區農村接壤的動態城市邊緣地帶,由市民、農民和外來流動人口構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1],這種特殊區域既有部分市民在此生存,也是農民生息的處所,更是外來流動人口的寄住地。有相對穩定的市民,也有著日夜勞作的農民,還有為生計不停奔波的流動打工大軍。他們是社會組成的一部分,他們也同樣有家庭,有小孩,他們的小孩也同樣面臨著幼兒教育的問題。
一方面,大部分城鄉結合部的居民經濟條件差,無論是市民、農民,或是打工者,他們的收入相對微薄而且不穩定,相當一部分居民平時的收入只能勉強維持全家的基本生活,沒有更多的余錢購買好一些的學習輔助工具或者資料;另一方面,勞動力的勞動強度相對大,工作時間長,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孩子回到家后,大都是以電視、游戲為伴的多,家長無法查檢督促孩子的學習和進行思想交流。而且大多數家長的文化水平不高,平時很少讀書看報,他們的思維能力已漸漸弱于正在接受現代知識教育的孩子,要想其給孩子的啟發和教育確實勉為其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絕大多數的家庭都是把教育小孩的希望寄托在幼兒教育機構即幼兒園或者學校上。
由于如上的社會大環境,可以想像城鄉結合部幼兒教育的難點是十分突出,幼兒的素質參差不齊,幼兒領悟教師意圖的能力大相勁庭,勢必造成教育教學過程顧此失彼的現象,幼兒教育的質量保證度有限。
現在有了《指南》,我們就可以清楚地明白,城鄉結合部的幼兒經過幼兒教育后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這就為我們指明了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方向;還告訴我們許多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這無疑極大地幫助我們解決城鄉結合部幼兒教育難點找到了金鑰匙。
二、《指南》在城鄉結合部幼兒教育中的實踐體悟
對照《指南》,我們進一步領悟到了要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必須遵循其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用正確的方法去支持幼兒體驗與學習等,當然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把這些方法轉化為自己的理念和行為,要根據本班每位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
城鄉結合部的幼兒各自的家庭背景、生活歷程情況不同,幼兒教育過程幼兒對知識的理解與接受的程度也有差異。比如孩子用餐時經常會有掉飯粒的現象,老師會用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教育孩子愛惜糧食,甚至對小班的幼兒也會引用“誰知盆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用農民種田的如何辛苦的情景來引導孩子理解珍惜糧食的含義,而對這些教育片斷,農村來的孩子領會得就很快,其他領域來的的孩子領悟得就沒有那么迅速。這是一個生活背景和家庭教育在孩子們身上的具體反映,值得我們做老師引起重視的問題。
記得有一天課間休息時,發現有幾個小孩子在爭論著什么,其中,來自家境經濟狀況不太好的佳佳的聲音特別大。一打聽,孩子們都紛紛告訴我說是佳佳帶頭吵起來的,說佳佳小氣,聽到小伙伴們這么說,佳佳更加激動了,只見她手里拿著一個受傷的布娃娃。我是第一次看到她這么激動,其實她是一個相對自卑的孩子,雖然家里的經濟沒有其他孩子的那么富裕,穿著都比較樸素,但她各方面的表現都很不錯,平時干什么都很認真,雖然因為自卑不愛說話,卻也幾乎沒有和小朋友爭吵過,這次的行為超乎平常。《指南》中指出,當幼兒與同伴發生矛盾或沖突時,我們要傾聽孩子,提供給孩子交流的機會,指導他用協商等方式解決沖突。我很和藹的問:“佳佳,你怎么了?”她哭著不說話,我接著問:“是什么原因小朋友說你小氣?”,這時,佳佳委屈的喊道:“是他們搶我的玩具,弄壞了我的布娃娃。”佳佳邊抽泣著邊說“那是花了媽媽很多辛苦錢才買到的。”哦,我明白了,佳佳在玩玩具的時候,小朋友們也想玩,就想分享她的玩具,但是玩著玩著佳佳發現玩具弄壞了。家境不算好的佳佳痛心媽媽花錢買的娃娃被弄壞,于時就大聲嚷嚷起來,其他孩子就指責她不該那么小氣,爭論就這樣開始了。看著佳佳傷心的表情,還有旁邊不知所措的小伙伴,我略為沉思了一下,然后對孩子們說:“佳佳哭是因為小朋友們不夠愛惜她的玩具了,如果小朋友能愛惜她的玩具,不弄壞,她很愿意與你們分享的,是不是?佳佳!”佳佳睜著兩個大眼睛使勁點點頭。其他孩子們明白了,理解了,紛紛跟佳佳說“對不起。”我說:“那現在老師幫布娃娃療傷吧。”我邊說邊拿起針線認真的縫起來,布娃娃的“傷”好了,孩子們也高興了,看著他們高興的抱在一起,我也感到十分的欣慰。 同樣一個玩具,有的小孩看得很平常,有的孩子就十分珍惜,這既是幼兒價值觀念逐步形成的初始判斷,也是孩子生活背景所表現出來的具體反映,作為幼兒的啟蒙者,如何做到尊重孩子,同時又兼顧情感、知識的融洽,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傾聽孩子的心聲,又是何等的重要啊!可見《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提供給孩子們說話的權利,了解矛盾的根源。當孩子們避而不答時,我們要像一名公正的“法官”一樣深入“當事人”的心里,努力的了解事實的真相。我們還要做一名明智的“引領者”,真相大白后,進行正確的引導。
三、城鄉結合部幼兒教育貫徹《指南》的思路和建議
通觀《指南》,它是一部非常有效的幼兒教育規范方略,也是一份值得認真研究教科書。就城鄉結合部的幼兒教育來說,筆者根據多年的幼兒教育實踐,對貫徹《指南》提出如下的思路與建議。
1.熟悉整部《指南》
指南的內容非常的豐富,是我們做好幼兒教育的指路明燈。我們必須熟悉整部《指南》,以幫助幼兒在各個階段全面發展。教師不能讓幼兒只偏向于某一領域的學習而輕視其它能力的培養。幼兒園階段,對幼兒的培養是要全面、全科的,包括語言、社會、科學、健康、藝術各領域的教學以及各種良好習慣的培養等。這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比如,在社會領域的教學,教師既要把握好教學目標與要求,熟悉教學內容,又要做到與實際生活結合,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讓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具備初步的、穩健的根基。因此,作為幼兒教師,自身要加強修養,關注科學知識,開拓視界,豐富動手能力,這樣,在教學中才能科學施教,讓幼兒懂得更多的知識,學會更多的本領。
2.了解幼兒教育對象
作為城鄉結合部幼兒教育工作者,對的孩子當前狀態我們要清楚,同時也要考慮為孩子制定今后的發展目標,必要時,還得取得家長的配合。比如,為幼兒制定成長檔案,教師要細致觀察孩子,記錄孩子的行為特點,擅長與不擅長的內容,做實施教育的記錄者。全方位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且運用多種途徑與幼兒家長進行及時地溝通,對家長提出教育指導意見,做實施教育的整體掌控者。
3.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
教師要把班級中的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孩子,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傾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做實施教育的思想者。孩子的個體差異是很明顯的,所以,教師在照顧到絕大多數孩子發展的同時,還要對班級中一些特別的幼兒進行個別輔導,逐步提高幼兒的能力的自信心,做個別幼兒的輔導者。教師要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向更高的能力水平持續、均衡、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公元.城鄉結合部的流動人口[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 1998( 1) : 120-124.
【城鄉結合部幼兒園貫徹《指南》實踐體悟】相關文章:
• 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區角游戲
• 互聯互通的幼兒園信息化建設實踐探索
• 如何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
• 幼兒園雙語型教師培養初探
• 幼兒園教師流動現狀淺析
• 幼兒園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之管見
•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實踐探索
• 廣西崇左幼兒園課程本土化的調查研究
• 淺談幼兒園工作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 學前教育標準差異教學啟示
• “聚焦科探區材料 支架教師專業成長”實施策略的研究
• 幼兒園益智區材料投放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