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是學前兒童的基本活動。它對處于身體和心理上各種機能尚未成熟的幼兒來講,具有為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提供最好條件的重要作用。作為學前教育的工作者,應該正確認識游戲的這種作用,把它與幼兒的生活學習等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認真組織、科學指導,讓幼兒在快樂、自主的環境中主動地發展,同時在這種環境中找到自己擁有的生命權和自主權。
一、為幼兒游戲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1.為游戲活動的開展安排充裕的時間。
在游戲的時間安排上一定要給以保證。比如,在幼兒來園后的一天中,早晨來園、早飯后、課間、午睡后都應為幼兒(當然要根據幼兒的年齡)安排一定的自由游戲的時間。另外,幼兒園的其他活動,像午睡、吃飯、上課、娛樂、散步等,都應按時間進行,任何人都無權隨意延長,更不能隨便占用游戲的時間。在幼兒園,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既要給幼兒較充分的自由游戲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要以游戲的形式組織幼兒的其他活動,如用游戲的方式上課。雖然游戲和學習是兩種不同的活動,但幼兒的游戲和學習不是絕對對立的活動,游戲中常常有學習的成分,游戲本身也需要學習,通過游戲進行學習,是幼兒學習得很有效的方法。幼兒園一定要遵循幼兒發展的規律,確保幼兒游戲的時間,不然減少幼兒游戲活動時間將會限制幼兒想象力的發展,進而影響到幼兒全面的發展。
2.為游戲活動的開展提供豐富的材料。
首先,要為幼兒的游戲活動提供應有的場地。幼兒園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盡量考慮幼兒的特點,從幼兒對游戲的需要出發,努力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條件,充分利用室內外一切可以利用的環境,巧妙地安排幼兒游戲的場地。其次,幼兒園要為幼兒游戲活動的開展準備、提供足夠的材料,包括成型的玩具和未成型的玩具。因為成型的玩具,比如橡皮球、汽車、拼圖、娃娃等,對四歲以下的幼兒更能激發他們做游戲的愿望和興趣;未成型的玩具,比如幼兒用半個皮球當船、鍋、碗,與其他玩具結合當蘑菇、當傘,用電光紙和小棍做風車,用厚紙卷成筒當望遠鏡等,未成型的玩具為幼兒的思維和想象的積極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所以四歲以上的幼兒對未成型玩具更感興趣,他們更愿意利用未成型玩具進行創造性地活動。所以幼兒園在配置上述兩類玩具時應考慮幼兒年齡的差異。另外,教師一定要注意在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玩具后,一定要耐心地教會幼兒使用玩具,讓幼兒懂得每類玩具的作用,教幼兒們懂得正確使用玩具,并養成愛護玩具的好習慣,比如幼兒玩積木,教師要教會幼兒組裝積木,教幼兒按玩法去玩,如想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要先跟人家商量,經允許再玩,玩完要收拾干凈,放回原地,取放玩具時要小心輕放,不要損壞等。
二、注重幼兒的自主性,鼓勵幼兒積極探索
實踐證明:游戲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融為一體的,它為兒童的自由探索、大膽想象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幼兒在游戲中會碰到許多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面對問題,幼兒必須主動去思考、探索和嘗試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使游戲得以繼續下去,而且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幼兒的創造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啟蒙和發展。因此,成人要在游戲展開的過程中,抓住時機,相機給予積極的誘導和熱情的鼓勵 ,促使幼兒在充分發揮其自主性的同時,獨立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三、針對不同的年齡特征指導游戲
不同年齡的兒童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師一定要根據兒童年齡特征來指導游戲。在幼兒園,三個年齡班的游戲水平是不同的,小班幼兒特別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處于平行游戲階段。因此,“平行游戲法”特別適合小班幼兒。中、大班的幼兒則可以用“交叉游戲法”“游戲經驗分享法”進行指導。“平行游戲法”是指當幼兒對新出現的玩具材料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或只喜歡玩某一類游戲時,教師在幼兒附近,用與幼兒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戲,目的在于引導幼兒模仿,對幼兒進行暗示性指導。“交叉游戲法”是指幼兒在游戲中需要教師參與或教師認為有介入指導的必要時,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扮演一個角色參與幼兒的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當幼兒與教師都感到很快樂時,教師就應主動退出游戲。“游戲經驗分享法”就是為幼兒提供一段時間,讓幼兒把在游戲中的過程體驗、存在的問題、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引導幼兒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教師及家長在整個過程中是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
四、幼兒園游戲的認真組織及科學指導
1.認真組織好幼兒游戲活動。
第一,要靈活地組織幼兒參加多種形式的游戲。游戲的組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集體的、有小組的、有個人的等,每周開展的游戲活動都要考慮有銜接,要有變化,要充分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切忌違反幼兒意愿,或控制得太死,或放任不管。第二,要制定出簡單的游戲規則,要求全體幼兒遵守。如選擇了一種游戲就要認真玩, 要在指定的場地范圍內自由地進行游戲活動,玩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等,使幼兒在游戲中養成良好的品質和習慣。第三,幼兒園要求教師以不干擾幼兒游戲為原則,對游戲中的各種情況和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做深入的了解。如教師要仔細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外部和心靈表現、情感、動作、對人的態度等,并將幼兒在游戲中的突出表現、玩具使用情況、游戲開展情況、存在的問題等記錄下來,根據教育要求分析幼兒的游戲,以提高游戲的效果和水平。第四,制定對幼兒游戲進行科學評價的標準。游戲是幼兒的活動,因此要以幼兒的活動和表現來評價游戲,絕不能忽略幼兒是游戲的主人這一根本點,以達到充分發揮幼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目標。評價游戲的標準是組織好幼兒游戲的指揮棒。
2.科學地指導幼兒游戲活動。
第一,創造性游戲的指導。創造性游戲是以幼兒為主體的游戲,但幼兒園絕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教師在指導這類游戲時,首先要根據幼兒年齡、能力的差異去指導;其次,對室內外環境要有合理的布置;再次,教師在指導時一定要講究技巧。指導時一定要遵循不妨礙幼兒游戲的原則。第二,有規則游戲的指導。有規則的游戲,是通過游戲的規則提高游戲的趣味性,促使幼兒在游戲中付出一定努力。所以教師在指導這類游戲時,首先要注意游戲的系列化,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順序;其次,要順應幼兒的發展,循序漸進;再次,要善于利用不同的環境條件靈活指導。另外,在具體指導方法上,教師可根據幼兒智力發展的個別差異,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都能發揮出積極性、主動性、養成樂于動手動腦的習慣,善于與他人合作,并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誠實遵守游戲規則的好品質。
【淺談幼兒園游戲的組織與指導】相關文章:
• 幼兒園合唱教學的幾點體會
• 哭著不上幼兒園
• 透視當前幼兒園的早期閱讀教育
• 幼兒教育心理學的教學模式探究
• 加強學前教育專業藝術素養的重要性
• 幼兒園傷害事故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 基于音樂興趣培養的幼兒教育論文
• 生態學下幼兒園自然教育活動研究
• 淺談構建幼兒園管理新模式
• 基于傳統節日下幼兒園品德教育研究
• 精化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常規認知
• 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期望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