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中,要以皮亞杰關于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維果茨基理論為基礎,讓學生認識到把握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重要性,把握保教目標,并由知識層面的正確理解上升到能力層面的準確表達,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幼兒園教師奠基。
關鍵詞:重視;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教學
G612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中,如何讓學前專業學生加強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體系中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重視,加深學生對幼兒園保教任務的理解,使學生認識到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職責的重要性,激發對幼教事業的熱愛,提高學生對《幼兒園課程》這門課程學習積極性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因此本文就把握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教學作一些探討。
一、以兩個理論為基礎,讓學生認識到把握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重要性
認知派學習理論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以認知派學習理論為主要理論基礎的幼兒園課程和教育活動方案便不斷涌現。隨著認知心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新的研究進展和發展動向也對幼兒園課程和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用。其中,最有影響也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皮亞杰理論和維果茨基理論。而這兩個理論對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之外,對幫助學生提高認識,加深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重要性的理解上有著積極的作用。
1.認識皮亞杰關于認知發展階段的理論對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指導意義。
皮亞杰認為,知識不是被動地從環境中吸收的,也不是預先在兒童頭腦中形成,并隨著兒童的成熟隨時出現的,而是由兒童通過他的心理結構與他的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構建的。任何知識都發源于動作,一切水平的認知都是與動作有關的,兒童認知的邏輯化最早出現在動作水平上,然后由動作圖式內化派生出?A算圖式的。關于認知發展的階段,皮亞杰把其概括為一個連續的發展過程,一個圖式不斷重建的過程,它可以劃分為四個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有著質的差異的認知發展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2―15、16歲),它們具有三個特點①:第一,階段出現的先后順序不變,不能跨越,也不能顛倒,每個個體都按同樣的順序經歷認知發展的各個階段,階段雖與年齡有關系,但不完全是年齡本身所決定的;第二,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圖式,它決定著個體的行為;第三,每個階段都是前一階段的延伸和發展。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被應用于教育實踐時,他為教師提出了三條勸告:“為兒童提供實物,讓兒童自己動手去操作;幫助兒童發展提出問題的技能;教師應該懂得為什么運算對兒童來說是困難的。”②
除此之外,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認識制定合理的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重要性上有著重要意義:任何一個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都必須符合兒童認知發展規律,要與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的特點保持一致,我們不能輕易地制定任何一個教育活動目標。
2.維果茨基理論對學生強化準確表達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意識的重要性。
作為歷史文化理論的倡導者,維果茨基關于高級心理機能發展的理論和皮亞杰理論的差別是明顯的。對皮亞杰來說,發展是一個個階段的生物進化過程,是一個連續的“事件”③。與皮亞杰“從內而外”建構的發展觀不同,維果茨基的發展觀可以表述和概括為“從外而內”。維果茨基認為兒童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是由外部向內部的轉化,由社會機能向個性機能的轉化。他認為:“在兒童的發展中,所有的高級心理機能都兩次登臺:第一次是作為集體活動、社會活動,即作為心理間的機能,第二次是作為個體活動,作為兒童的內部思維方式,作為內部心理機能。”他把這一從外到內的過程經典地概括為“文化發展的一般發生規律”。對維果茨基來說,發展是人的富有意義的概括化,是社會共享活動向內化過程的轉化。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設計和實施中,維果茨基給我們幫助最多的是關于“最近發展區”和“鷹架教學”理論。“最近發展區”和“鷹架教學”是維果茨基提出的兩個相關聯的重要概念。維果茨基認為,兒童的任何一個行為都是有兩個水平的,較低水平的行為是兒童的獨立行為,即兒童能夠獨自完成或自己知道的事情;較高水平的行為是兒童在幫助下能夠達到的行為,而這兩個行為水平之間所構成的區域就是兒童的“最近發展區”。而所謂“鷹架教學”是指為兒童提供教學,并逐步轉化為提供外部支持的過程。
關于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們最難把握的就是:所謂的“兩個水平”比較的前提是“同一個行為”,否則就沒有可比性,同一個行為在獨立完成和在幫助下完成所達到的結果之間的距離才是“最近發展區”,“鷹架教學”的前提是一定要教師為學習者(兒童)提供幫助。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發展區”和“鷹架教學”理論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和實施中的運用,不僅使教師的廣泛參與合理化,更為我們思考和回答教與學這一兩難問題帶來了嶄新的啟示。它的意義還在于不僅能讓學生們更加重視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中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是否符合“最近發展區”和“鷹架教學”理論,還能讓學生們意識到自己能否成為一個優秀的、有能力的教師的重要意義,為教育目標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把握保教目標是成為一名合格幼兒園教師的起點
無論是皮亞杰的認知發展學說,還是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和“鷹架教學”理論,它們除了本身有著對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和實施的指導意義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引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重視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為成為一名優秀的、有能力的幼兒園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在整個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體系當中,保教目標告訴了他們成為一名合格幼師的基本職責。
1999年10月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二部分第一條明確規定:“幼兒園教育應當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全面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標。”
【淺談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教學】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幼兒心理特點及應對對策
• 淺談幼兒園游戲化教學
• 幼兒教師反思能力提升策略
• 幼兒園的危機與危機管理
• 美國幼兒園有“臭魚”
• 幼兒園童話劇表演的指導方法研究
• 幼兒園分享閱讀教學活動實施策略
• 幼兒園繪本閱讀的研究
• 幼兒園愛國教育之我見
•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學
• 幼兒園園本教研初探
• 幼兒園社會資源有效利用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