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實施途徑探討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聽、最悲傷的歌︺
【摘 要】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使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并具備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為習慣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常規教育進行得好,會使幼兒終生受益。本文分別從教育理念、感知引導、情感體驗、行為培養和環境布置等五個方面論述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常規教育;幼兒園;實施途徑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各級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而貫穿于幼兒日常教育的常規教育是幼兒從家庭進入的首要“必修課”,是幼兒養成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在幼兒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獨立生活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課題。本文分別從教育理念、感知引導、情感體驗、行為培養和環境布置等五個方面論述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實施途徑。
1 常規教育理念
幼兒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會直接決定自身的教育方法,良好幼兒教育過程實施的前提是教師具備正確的、以幼兒身心發展為首要目標的理念,具有對教育行為經常反思、創新的勇氣。因此,正確的常規教育理念是幼兒園常規教育實施的前提。
1.1 常規教育目標
常規教育應本著以幼兒的終身教育發展為理念,主要培養幼兒良好的態度情感和自我意識,使幼兒日常活動中學會自主、自覺,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因此,在進行常規教育時,不應以限制和約束幼兒為出發點,借助威脅和批評達到目的,應培養幼兒獨立自覺的規則意識與規則行為,鼓勵幼兒自律與自我負責。具體實踐中,應確立以幼兒為主體地位,教師為規則的引導者和共同遵守者。教師應相信幼兒是愿意遵守規則、也能控制自己,不應認為自己的作用就是控制幼兒,讓幼兒保持安靜與順從;也不應成為管理班級的督查。否則,幼兒就會時刻感受到是處于被監督與糾正的角色。
1.2 幼兒自主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在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中,提出幼兒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主動感。在自主的氛圍下,易培養幼兒的自律行為。自主意味著給幼兒創建一個平等、寬松、自由的環境,鼓勵和引導其自主嘗試,積極參與,使幼兒在積極的環境氛圍中占主導地位,從親身體驗中認識自己,樹立信心。這樣,幼兒就會積極、大膽、自信地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活動。從而使幼兒養成遇到問題積極主動思考,想辦法解決,而不是被動等待的好習慣。
2 認知幼兒規則意識
幼兒規則意識是指幼兒對環境中必須存在的“規矩”的認識。結合幼兒期具體形象思維的特征,他們在進行判斷時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因此,教師應首先給幼兒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使幼兒身心處于自由、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中,再從幼兒規則意識的內容出發,創設問題環境,激發幼兒興趣,引發幼兒思考,讓幼兒在積極的情緒中占主導地位,同時,讓幼兒學會主動承擔自己的行為責任,并感悟其背后的原因,促進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具體做法可以通過做游戲、生活小片段情景、講故事等引導幼兒。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幼兒學會怎樣共同商定活動規則,使其知道任何集體活動都是有規則的,參加活動的人必須都遵守規則,并按規則開展相應活動。
3 情感體驗
幼兒的學習,不是一個單純的認知過程,學習本身就包括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在認知角度引導幼兒理解規則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幼兒觀察、感受、分析、探究,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加深幼兒內心對規則的認可、遵從。日常活動中,教師要努力營造認知與情感和諧統一的氛圍,讓整個活動充滿激情、充滿活力,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納規則,在后果體驗中理解規則,并引導感受體驗生活中有規則的益處。例如,可以將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編制成
兒歌,再附加
舞蹈,使幼兒在愉快的歌舞中了解行為規則;還可組織幼兒參與角色扮演游戲,通過扮演角色,使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用語言、動作、表情等親身體驗角色游戲中的規則,激發其遵守規則的內在需求,促進幼兒的自律。
4 行為培養
幼兒規則意識的發展尚處于依從和認同階段。在依從階段,幼兒遵守規則是為了避免懲罰或得到獎勵,在認同階段,幼兒因為對榜樣的崇拜,產生模仿行為而遵守規則。因此,在啟發幼兒規則意識時,教師可通過讓幼兒觀察、模仿、自主練習等,對幼兒的行為規范加以培養、塑造。另外,在對幼兒的表揚、批評中,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運用,避免傷害幼兒的自尊。
4.1 榜樣示范
榜樣示范在于為幼兒提供正確的道德意識,激發幼兒高尚的道德情感,它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為幼兒樹立模范行為準則,寓淺顯的道理于榜樣示范之中。心理學有關研究證實,通過榜樣示范,學習者的動機、態度、行為方式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例如,在集體面前表揚做手工認真的幼兒,并讓示范給其他幼兒。這種榜樣示范的正面力量比教師的說教、批評效果要好。
4.2 表揚與批評
表揚是指從正面肯定幼兒思想和行為中的積極因素,使受表揚者獲得滿足感、成就感、榮譽感,增加其上進的內在動力,同時創造一種向上的氣氛。表揚可以催人奮進,但也并非是多多益善善,也有時間和劑量的規定。想要收效顯著,教師首先要注意表揚應針對事,是針對幼兒對某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應針對幼兒本人。其次,表揚幼兒時,注意不能敷衍和空談,應簡要講明值得表揚之處。例如,“某某小朋友吃飯快、而且很干凈,值得表揚”,不能簡單的說表現好。再次,表揚還要及時,這樣會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最后,還應注意表揚方式要得當,幼兒的性別、性格、愛好不同,其所需的表揚方式也不盡一樣,應因人而異。表揚表揚還要有新意,長期重復也會失去效用。
批評是一種通過指出幼兒的缺點和不對之處,使幼兒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所犯錯誤產生的后果,進而加以改正。批評的效果,取決于方法的選擇。對不同的幼兒,應有不同方法。不管哪種方法,都應從關心的角度進行。出于關心批評幼兒,一方面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會糾正孩子的缺點和不足,使其能更好地發展。但是批評要注意分寸和頻率,次數不能過多。 5 環境布置
幼兒園環境是影響常規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豐富多彩的物理環境對幼兒習得常規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合理、人性化的人文環境能為教師的教育過程提供支持。
5.1 良好寬松的班級環境
環境是一個隱性的教育渠道,幼兒園教室環境的布局和布置的合理,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醒幼兒班級內的常規,促使他們自覺地遵守常規。幼兒園教室環境的布置,包括房間的裝飾、桌椅的設置形式、角落的設計等,都會影響幼兒的紀律行為。例如,教學活動時,幼兒離玩具太近,會分散注意力、誘使孩子去玩耍,而教師又不斷地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不分心,就產生了一個不必要的矛盾。此外,還可將文明、正確的行為制成圖片,貼在墻上,時時提示幼兒。
5.2 興趣活動和課程的設置
心理學提出:游戲是幼兒期兒童的主導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指出,幼兒園的活動應以游戲為主,教師設計的室內、戶外活動可以交替進行,在自由活動時可以給予幼兒寬松的氛圍,在安全的情況下,允許幼兒釋放自己的能量和情緒。幼兒園可以通過興趣活動和課程的設置吸引孩子,讓幼兒在游戲中鞏固習得的各種能力。
5.3 以人為本的作息安排
合理的作息安排使幼兒情緒穩定,有安全感,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也方便教師管理班級,但繁多的活動不僅會讓教師擔憂每項活動的進展速度,也會使幼兒緊張,最后活動效果也會不佳。幼兒教師在活動設置上應有一定的靈活度,在保證幼兒基本的吃飯、睡覺、如廁等生理需求下,根據實際情況對活動安排做小的變動。對待每一個活動環節的過渡時,要減少讓幼兒等待的時間,不必經常要求幼兒統一行動,環節與環節之間應形成自然的過渡。
【參考文獻】
[1]張小翠.幼兒園班級規則教育―基于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
[2]傅芳芳.幼兒園班級常規教育研究―以上海市某一郊區幼兒園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11.
[3]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4]黃絹絹.優秀幼兒教師教育行為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柳斌.中國教師新百科(幼兒教育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
[6]吳云.對幼兒游戲規則的探討―兼談幼兒規則游戲[J].學前教育研究,2003.
[7]戴麗.試析幼兒教師的情感倦怠[J].教育導刊,2007.
[8]裘指揮.早期兒童社會規范教育的合理性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張濤]
【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實施途徑探討】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教學效果改進方法探究
• 職高幼兒教育心理學課堂研究
• 淺談幼兒園感恩教育
• 幼兒園功能室設計案例欣賞
• 幼兒園教師教學活動設計能力調查
• 淺談“幼兒園老師的四心教育”
• 幼兒園生態體驗教育研究
• 幼兒園感恩教育之我見
• 學前教育音樂素養教育研究
• 幼兒園信息化建設有效策略的研究
• 在新西蘭上幼兒園
• 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