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子是我們常見的日常用品,也是經常被用來玩或者是健身的用具。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身體發展情況,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可以利用常見的繩子做游戲。在指導幼兒玩繩子的活動過程中嘗試運用了一些方法與技巧,使幼兒了解繩子,會玩繩子,愛玩繩子。
關鍵詞:繩子;幼兒園中班;玩法;方法
【中圖分類號】G610
我是一名幼兒園中班的教師,無論是自己還是學校都在積極的利用身邊各種材料投入日常活動中,雖然我們都想了很多的辦法,也動手制作了很多的活動材料,但是用起來依然顯得很匱乏。無意之中看見路邊一些小孩子玩毛線,就突然想到,我們可以利用常見的繩子來作為幼兒園活動的一種材料,繩子不僅常見還很靈活,從談話活動中也了解到,幼兒對繩子的了解也很零散和片面。《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在走、跑、跳、鉆、爬、攀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為此,我和幾位中班同事合作決定把繩子的玩法(僅僅適合幼兒園中班)作為我們的教學內容之一。
本以為,繩子是日常用品,隨處可見,幼兒也不陌生,想來是很容易完成教學的,但在教學活動實踐中,才發現繩子的多種玩法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一、幼兒缺乏基本的興趣。由于老師注重了動作的訓練,忽略了游戲的趣味性,幼兒拿著繩子三分鐘的熱度以后就不管了,自己散開去玩,繩子丟在一邊。
二、教師缺乏專業性的體育知識。在指導幼兒練習玩繩子的時候,無從下手,使得教師沒有成就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三、家長的溝通工作做得不夠。很多家長也對繩子的了解不夠,總認為孩子玩繩子很危險,跟老師配合的默契度不夠高,甚至提出疑義,甚至是拒絕。
四、好高騖遠到不到預期的效果。在實踐中,感覺很簡單的的一個玩法幼兒為什么就完不成呢,焦急、生氣隨之而來,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年齡、家庭環境、性別等個體差異。
繩子的玩法是幼兒園健康領域中的一個內容。能夠一物多玩的繩子不僅能促進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敏度,還能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我們針對以上的問題,經過反復的思考、學習、研究、探討,重新做了一個有關繩子多種玩法在幼兒園中班的實踐活動,重新制定了有關幼兒園中班繩子玩法的教學策略。
首先,我們做了一個有關繩子的調查。采取了問卷法和談話法,深入了解幼兒、家長、老師對繩子的認識情況。通過調查發現,大家基本上對繩子的了解不全面,也不系統。
其次,欣賞、了解繩子。老師、家長、幼兒的團結和合作,共創以繩子為主題的環境。我們創設了一個繩子的商店,里面裝滿了我們合作小組師生收集的大量繩子實物、圖片來了解繩子的種類和用途。通過各種渠道的收集匯總,才發現繩子真是個大家族,比如有塑料繩、草繩、尼龍繩、毛線繩子、麻繩、紙繩、鋼索繩子、藝術繩子、棉線繩子等等。發現繩子的用途也很多,主要分為捆綁物品、健身、游戲、攀登探險、編制衣物等。這樣就營造了有關玩繩子的濃濃氛圍,豐富相關知識,激發孩子的興趣。同時我們老師還查閱了各種有關繩子玩法的資料,比如《神奇的繩子》、《繩子打結方法》、《跳繩大全》、《結繩技巧》等書籍,瀏覽網頁有關古今中外繩子玩法的內容,走訪了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調查他們的不同玩法。比如有常見的跳繩、打繩結、拔河、裝飾品等等,男女老少皆用。不由得發出一聲感嘆,繩子真奇妙!
最后,適合幼兒園中班繩子玩法的實踐活動。我們在眾多的繩子玩法中精心挑選出適合幼兒園中班孩子玩的幾種玩法,比如有左右進行跳、踩尾巴、穿珠子或者是鞋、打電話(土電話)等,針對這些方法通過幼兒的不斷實踐,總結出適合幼兒園中班孩子繩子玩法的實踐研究。在這個階段,我們教師還要注意是什麼呢?
1、老師的主導性,幼兒的主體性。在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題、是核心,要充分的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老師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幼兒,不能隨意下結論是對是錯,這樣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
2、玩法的循序漸進性。在繩子的多種玩法中,由于幼兒的個體差異、家庭環境的不同,會出現難易度的不同,接受能力的差異,思維的不同。雖然盡可能的使幼兒都能會玩,但是必須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一步步提升。比如用繩子串珠子,同樣多的珠子男孩兒就比女孩子要慢一點,珠子串好以后做出不同的造型對幼兒的難度就更大。
3、老師的激勵性。幼兒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人文環境。在幼兒園,老師就是爸爸媽媽,是孩子的天,一句話一個眼神可能會讓幼兒興奮一天,也可能垂頭喪氣一天,甚至是更長時間,特別是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老師適時的表揚與激勵會更增強幼兒的信心,也會促進師生的感情,有利于幼兒的成長與健康,也有利于今后的教學活動實踐。
4、幼兒、家長、教師的默契配合。一個人的健康成長,不是哪一個方面能夠獨立完成的,特別是玩繩子這樣的動作性活動,他需要幼兒、家長、教師三方的共同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我們和家長多交流溝通,才能夠知道幼兒的發展情況,以便更好的調整活動方案,這樣才能更好的在教育實踐中采取有效措施,從而達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5、活動的整合性。幼兒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實踐與練習,他們能夠比以前會玩、愛玩、知道一物多玩,玩得更好,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把繩子的玩法進行整合,比如教師可以安排幼兒單獨玩、集體玩、還可以開展多樣化的比賽等。
教學策略是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技術手段三方面的集成,是為實現一個特定的教學目標而制定的,實施于教學過程的整體方案。由于教學策略的在應用中具有靈活性和調控性,他不是萬能的,所以我們在使用這一策略的時候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運用,也會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的積累總結出更合適的相應的教學策略。
【論幼兒園中班繩子玩法的教學策略】相關文章:
• 創設幼兒園優美環境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 幼兒園小班師幼情感互動分析
• 在幼兒園中如何開展國防啟蒙教育
• 道一聲再見,我的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架子鼓教學
• 如何提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
•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
• 幼兒園墻面文化的創設策略
• 幼兒園主題活動質量提升研究
• 幼兒園會有免費的午餐嗎
• 探析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培養策略
• 淺議幼兒園兒童綜合素質提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