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墻面文化是一種隱性教育,也是幼兒園文化的體現。幼兒園墻面布置,絕不光是裝飾品,也不僅僅是硬件設備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賴、相互包容、相互影響,它們兩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共同體。
關鍵詞:墻面文化 創設策略
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墻面文化的創設,是促進幼兒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環境”。
一.根據孩子的興趣創設墻飾文化
1.關注幼兒的持久的注意和興趣點。根據關注幼兒的持久的注意和興趣點,在無意與有心之間生成主題教育活動。這一過程是師幼共同探索、互相作用的過程。當教師關注幼兒的持久的注意和興趣點并提供支持時,師幼雙方就會在認知、情感、經驗等方面進行積極的交流、互動,推動有意義的探索活動。這一過程中,幼兒在與環境、同伴、老師、家長的互動和對話中,獲得了全新的體驗。例如:在了一次隨機討論:“這幾天我們國家有什么重大新聞嗎?”許多幼兒都爭先恐后地交流的相關新聞,而有的孩子卻知之甚少,這時我馬上捕捉到這個信息點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和孩子的持久的注意和興趣,就開展小小廣播員的活動,主要通過引導孩子收集報紙新聞圖片,將他們感興趣的新聞、看到新奇的事物帶回來和同伴分享,同時又可以培養孩子主動關心社會新聞,讓孩子拓寬視野。隨之我就把這個任務交給值日的幼兒。
2.關注孩子對動手操作的興趣。在進行環境創設時,很多會偏向是老師動手多,孩子動手少,這樣一來孩子們自身參與的少,對環境的理解和興趣也不會很高。幼兒是否有自主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參與環境創設的積極性和興趣,影響著幼兒與環境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所以為了讓幼兒真正與環境互動起來就要孩子多動手,讓孩子們把他們的創造性用小手大膽的表現出來,這樣一來,孩子不僅動手操作興趣濃厚,同時也在動腦思考,當他們智慧的?Y晶展現在環境中時,他們會體驗到自由表達與創造的樂趣,也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例如:在活動區角,利用墻壁設計了“春天的桃花”活動,通過讓幼兒將手工紙擰成小方塊當成小花粘貼在教師剪好的小繩上,幼兒在參與粘貼的過程中興趣是很濃的,雖然幼兒作品顯得是那么稚嫩,但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創造性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3.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物的環境只有通過人才才能發揮作用,而我們和幼兒的相互作用中形成關系和幼兒能感知到老師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幼兒能否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獲得有益經驗。綱要中也明確提出“幼兒同伴群體與幼兒園教師集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作用,教師的態度和管理工作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所以教師作為孩子朝夕相伴的人,我們的一言一行和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重要。
二.充分挖掘文化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發展
墻飾創設之后,我通常利用自由活動時間引導幼兒經常看看說說,充分發揮主題墻飾的功能,促進幼兒多方面地發展。如每個主題將要結束時,把主題里的活動內容小結一下,幫助幼兒梳理有效經驗。例如:春游之后,我把拍攝的照片張貼在主題墻上,幼兒自然是十分高興,圍在前面找自己的照片。如果僅停留于此,只激發了簡單的觀察能力。如何深入挖掘教育價值?我組織了幼兒如下談話:“春游去了什么地方?那里有些什么?”、“春游時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環保小衛士的?平時應該怎樣做一環保衛士?”這樣就幫助幼兒回憶了有關經驗,拓展了相關經驗,提供了語言表達交流的機會,真正體現“來自生活,高于生活”。在我的引導下,幼兒觀察照片的興趣更濃了,一有空就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分享。同時我還挖掘家長資源,“請進來、走出去”是達成園內外教育力量整合的最佳途徑。我們請小朋友最愛的爸爸媽媽來園講工作、教技能;讓身邊的資源為我所用,拓寬孩子的視野。對幼兒進入社會環境,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對于不良現象,我們也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為孩子創設《關注地球媽媽》,引導幼兒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使幼兒能夠初步做出積極的應答。如:發現草坪被人們隨意踐踏時,發現有的游客亂扔垃圾時,發現有人折樹枝等;啟發小朋友想想:“我們應該怎樣做?”引導孩子去想去做,然后將孩子收集的資料貼在地球媽媽的墻上,以達到促進了幼兒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幼兒園墻面環境創設及其教育功能的研究》(GS[2017]GHB1633)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第二幼兒園)
【幼兒園墻面文化的創設策略】相關文章:
• 城區優質幼兒園對鄉村薄弱幼兒園在管理理念上的指導策略
• 幼兒園如何開展美術特色教育
• 幼兒園教育環境建構的思考
• 幼兒園設計中思考的問題
• 探求幼兒教育中的民謠繼承舉措
• 幼兒園園長的素質與管理
• 讓民間文化藝術走進幼兒園
• 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之“量體裁衣”
• 海北州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情況調查
• 幼兒園多元文化教育實踐初探
• 淺談新時期示范性幼兒園發展策略
• 做好幼兒園保育員工作的點滴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