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我園屬西海鎮唯一一所由財政全額撥款的公辦幼兒園,目前在園幼兒332名,核定職工編制20人,現有教職工26人,其中專任教師18人,占職工總數的69%,工勤人員4人,占職工總數的15%,教師學歷達到本科的14人,比例為78%;大專3人,比例為17%;中專1人,比例為1%。教師年齡40—50歲6人,比例為33%, 30—40歲10人,比例為55%,30歲以下2人,比例為1%。專任教師中達到高級職稱的1人,占教師總數的1%,中級職稱的16人,占教師總數的88%,初級職稱1人,占教師總數的5%,另外代課老師1人。95%教師都有房改、自購住房,教師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都按規定得以落實。
二、調查對象和內容:
本次調查對象為本園18名專任教師,并設計了教師情況調查問卷,發放調查問卷18份,回收18份,回收率100%。調查問卷涉及內容為:①教師的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教齡、學歷、專業、職稱、住房情況等。②教師的專業發展情況。包括:教師的教育理念、基本功、教育教學能力、繼續教育情況、專業發展的需求和在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1.教師年齡結構逐漸趨于老化
根據幼兒教育工作的特點,幼兒教師不僅需要廣博的知識傳授給幼兒,更重要的要組織好幼兒每日活動,使自己時時融入到孩子中間,扮演好“孩子王”的角色,并從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的知識,這就要求幼兒教師不但要多才多藝,而且還要具備活潑、開朗的性格,年齡偏大的教師由于受家庭、年齡、環境等方面的因素有時出現懶惰、力不從心的現象,她們普遍注重于課堂教學的效果,往往忽視戶外、游戲等活動的開展,從而不同程度地制約了幼兒各方面的均衡發展,也就足以說明,年輕教師有必要在幼兒園教師隊伍中占較大的比重,而調查顯示:我園30歲以下的教師只有2名,只占教師總數的1%,教師年齡已逐漸趨于老化,及時補充青年教師勢在必行。
2.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不夠全面
調查表明,除1名教師為中專學歷外,17名教師均達到了本科、大專學歷,但幼兒師范畢業的專業教師只有2名,只占教師總數的1%。其他教師大部分是通過自考、函授等途徑達到的大學第二學歷,
音樂、
舞蹈、普通話等專業能力較差,近年來,我們通過派外學習、園本培訓等渠道加大對普通話、樂理、
舞蹈、繪畫等方面的培訓,而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受多方面的因素,少部分教師舞蹈、
音樂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仍然欠缺,不僅使自己感到工作有壓力,也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正常的保教工作。
3.骨干教師缺乏
調查顯示,除園里確定的學科帶頭人8名外,我園教師從未有過省、州級以上骨干教師的評選機會,更無州級以上骨干教師,從而導致示范引領作用和輻射作用發揮不夠、教學方法陳舊、創新精神不佳。
4.男性教師缺乏
由于幼兒教育教學的特殊性,女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5%以上,而男教師只有1名,根據幼兒全面發展需求,適當增加男性教師比例,并由男女教師混合帶班,有助于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5.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熱情高,專業水平渴望得到提高
教師對繼續教育和專業發展需求持認可態度,教師專業發展情況的調查顯示,100%的教師愿意參加繼續教育,愿意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更新教育觀念,拓展并加深學科專業知識,100%的教師愿意參加每月二次園本培訓活動。對教育改革和現代教育理念持贊成態度,所有這些,表明每個教師都在工作中具有積極上進的態度,都希望通過培訓、學習使自己在教學基本功、現代化教育手段運用能力、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理念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建議
1.優化教師年齡結構,加強骨干教師培養。
一是根據我園現有的教師的年齡結構,建議及時招錄年輕專業教師,按比例合理組成老、中、青、男、女教師隊伍,使其各盡所能,取長補短。這樣的教師隊伍才能朝氣蓬勃、充滿活力,保證幼教事業的不斷發展;二是做好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給于更多的機會并通過一定的時間培養一批德才兼備的年輕骨干教師,積極發揮示范、輻射作用,成為教育教學的領頭羊。
2.采取多種培訓方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除了利用現有的培訓平臺,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好各種園本研修以外,組織教師進行多種形式的專業培訓,根據教師的年齡特點,采取不同的培訓方式和內容,可以采取系統學習、外出聽課、討論交流、參觀考察、網絡培訓等方式進行活動設計、教學能力、教學反思、現代化教學運用能力、教育理念、基本功、教育現代化手段運用等方面的培訓,切實解決教師在專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
收稿日期:2012—02—21
【海北州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情況調查】相關文章:
• 優化幼兒園晨間活動之初探
• 幼兒園大班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 家園聯合,加強幼兒園管理
• 加強幼兒園創新教育的途徑分析
• 信息技術對幼兒教育的整合作用
• 如何做好幼兒園的管理工作
• 幼兒園的小朋友都不和我玩了
• 音樂教育中的幼兒教育論文
• 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及對策
• 集團幼兒園個性化評價體系的構建
• 幼兒園“贊助費”問題的社會學解讀
•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