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孩子是祖國的花朵,而處在幼兒時期的孩子無疑是嬌嫩的花骨朵,需要家人和幼兒園的呵護與關愛。作為孩子認識事物、理解淺顯道理和進行簡單社交的幼兒園時期,如何運用好“以人為本”來管理幼兒園就顯得至關重要。針對“以人為本”的思想下如何管理幼兒園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幼兒時期;以人為本;幼兒園管理
一、堅持“以人為本”對幼兒園管理的必要性
社會新聞越來越多地出現幼兒教師對學生管制不當,屢有教師毆打、虐待、猥褻孩子的事件發生,讓人擔心又讓人寒心。
事件發生后,幼兒園多數又采取隱瞞私了的方式來保護幼兒園名譽,使得孩子身心俱受創傷。而進行“以人文本”的思想教育和貫徹落實能夠讓幼兒園對孩子進行更細致的關愛和呵護,也能讓教師掌握正確的教育孩子的大方向和中心思想,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
現今大城市的幼兒園教師普遍素質較高,也都是幼師專業畢業或經過專業培訓的。但二、三線城市以及鄉鎮、農村的幼兒園情況就不甚樂觀了,許多幼兒教師并沒有專業的幼師資格證,也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對如何管理和教育幼兒沒有專業、正確和系統化的理念。對于專業素質不高的幼師,幼兒園對其進行“以人為本”理念的灌輸和管理,可以提高教師的道德素質,保證孩子在幼兒園的身心健康成長。
二、當前幼兒園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過度重視幼兒安全,抑制孩子發展
由于幼兒時期的孩子對許多道理不能清晰地認識和理解,教師為確保孩子的安全,許多幼兒園都過度強調教師要把兒童安全放在首位,并將幼兒安全與教師的評比、獎金等掛鉤。在這種管理體制下,教師無形中就會過度看重幼兒安全而忽視了幼兒發展的需要,出現了諸多限制孩子的行為,扼制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對新事物進行探究的天性。好奇心是幼兒的一個主要特點,它是幼兒求知欲的一種主要表現。幼兒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主要就是通過與周圍事物的觸摸和接觸而得以了解。但是,幼兒園對幼兒的安全管理過死,雖確保了孩子的安全,卻扼殺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只會嚴守規矩,正襟危坐的“小大人”。
2.幼兒園教育活動缺乏靈活性
現在很多幼兒園為了規范管理,打著培養出高素質、高智商兒童的旗號對孩子在幼兒園生活中各個環節都有非常明確的規定。甚至具體到每一個環節孩子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才是對的,教師應該做什么,都有明確規定,美其名曰“這是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打基礎”,孩子在應對許多問題時正確答案只能有一個。例如,教師在黑板畫一個蘋果的大概圖形,問學生這是什么,學生只能回答蘋果,只有蘋果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如果有其他答案,那就是錯誤答案,教師也定會把孩子的思維引導到蘋果上。在這種管理制度下,培養出的孩子就像是復制品,每個孩子的大體表現基本相同,不犯大錯也沒有突出表現。而學校恰恰忽略了幼兒時期的孩子就是要去犯錯,去探索才會快速成長,才會對這個世界有自己的認識,才能形成孩子各不相同的鮮明個性。而教師在這種嚴格的工作環境中,也無從談起個人發展和工作價值體現的問題,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幼兒園的管理理念有誤,沒有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3.幼兒園對教師評比制度單一
現行的幼兒園教學評價體制大多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反映幼兒的需要和發展。所有的評價體制的規定也都有統一的模式。由于幼兒時期對孩子教授的課程非常淺顯,也就不涉及太多考試成績的評比。因此幼兒教師工作的好壞,能力的強弱,更多地取決于一節公開課上得如何,在于領導的評價如何。許多教師都是在上公開課之前把上課流程給孩子講好,教師會問什么問題,這些問題該如何回答,由誰來回答,教師都會提前做好安排,這在無形當中忽視了評價的本質目的,即考查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以及成長狀況。公開課變成了是做給領導看的一場節目秀。從現行的管理模式中可以看出,這種模式已經嚴重束縛了幼兒教師發揮自主教育理念的貫徹實施。如今各級各類的檢查、評比更是顛倒了幼兒是教育活動主體的地位,而使得幼兒變成了學校和教師參加評比的工具。
三、如何將“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運用到幼兒園管理中
1.發揮孩子主觀能動性,細節上保障孩子安全
(1)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學校可以固定開放校門的時間,并為每個孩子發放本幼兒園的學生證,早上和中午第一節課上課10分鐘后關閉校門,如孩子上學遲到,需出示學生證方可進入學校。
(2)外來人員上學期間要接走孩子的,需在門衛進行個人信息登記,門衛打電話給孩子的班主任進行說明,班主任再給孩子家長打電話確認是否是家人親自來接孩子;如果不是,來訪人員是否是家長親自指派,并向教師說明此人大體外貌特征,之后由教師帶領孩子去校門口,確保萬無一失后方可開校門并接走孩子,如此防止了外來人員隨意進出學校,保障孩子的安全。
(3)在對孩子安全做好保障后,應積極鼓勵孩子多去發現和探索新鮮事物,打鬧都是孩子該有的天性,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犯錯了,教師給予及時糾正和講明道理就好,只要不會傷害自身和其他小朋友的行為,就不應過多束縛孩子,也不應過多將孩子安全問題的責任全歸咎到教師一人身上。只有先“解放”教師的思想,教師才能放飛孩子的天性。學校要明確孩子是主體,一切規章制度、行為規范都應為孩子服務,都該是幫助孩子全面發展的輔助工具。
2.改變教師教學方法
要想做到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去教育孩子,更主要的是要重視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教師是與孩子直接接觸、每天長時間接觸的人,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潛移默化地會進行模仿學習,因此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勢在必行。
(1)定期對教師進行系統培訓,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多多借鑒外國成功教育案例和方法,教師要引導孩子探索,要發掘孩子特長,要鼓勵孩子的勇敢行動。
(2)教師在教課過程中應改變以往死板的“答案統一制”,那種教師說是蘋果就必須是蘋果的教育方法必須進行改進。對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不用教師展示和教授,孩子也能在平常生活中得到正確認識。所以教師要做的更多是啟發孩子的想象力,為什么中國做不出首創產品,而當其他國家做出創新產品時我們卻能第一時間仿制出來?不是我們不夠聰明,而是因為在幼兒時期學校和教師就用統一規范、統一答案限制了我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與發揮。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多展示不規則或是沒有具體答案的圖形,去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只要教師放飛孩子的思想,孩子可以給出許多千奇百怪的答案,教師從答案中不僅能夠觀察出孩子的個性、偏好,更能看出孩子背后的成長環境和經歷的故事。除了能夠培養孩子的創新和想象力,更能及時發現孩子不良的思想和成長環境,給予孩子及時的幫助和糾正。
3.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學校對于教師的評比標準不能只看教師所教班級成績好不好,公開課上得好不好。而應更多的重視哪個教師所帶班級的孩子思維最活躍、敢于表達、敢于行動、勇于創新并講文明、懂禮貌。學校應從多個方面進行多項評比,給予教師多種評獎。只有這樣才不會逼迫教師只看重孩子的考試成績而束縛孩子的天性,也只有從多個方面進行評比,才能鼓勵教師去挖掘和發現孩子的天賦與特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文本”的教學。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做到“以人為本”管理幼兒園,需要學校和教師共同的努力,更多的關注孩子的需求,盡量地保留孩子的天性,給孩子思想插上翅膀,讓孩子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參考文獻:
[1]王彩娟.關于幼兒園管理的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3(06).
[2]王萍.幼兒園管理機制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0(17).
(作者單位 廣東省潮州市楓溪區新世紀幼兒園)
編輯 代躍先
【淺談“以人為本”思想下的幼兒園管理】相關文章:
• 幼兒園美工區活動研究
• 轉變觀念 全面實施幼兒園素質教育
• 中國與新加坡幼兒園課程比較
• 挖掘本土資源,構建幼兒園課程特色
• 小議幼兒教育工作的策略
• 學前教育中的音樂課程教學研究
• 怎樣當好幼兒園小班班主任
• 幼兒園差異教學的價值
• 幼兒園音樂教育問題與對策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探究
• 訓練幼兒園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探究
• 圖標在幼兒園晨間活動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