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園科學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在中國逐漸發展起來。當前,我國的幼兒園科學教育還存在諸如片面關注兒童智力發展等問題,但是,長期的實踐和研究也使得我們國家幼兒園科學教育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發展。本文通過對目前中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理念的敘述,及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析,來探討如何完善幼兒園科學教育內容的構建。
關鍵詞 幼兒園 科學教育 教育內容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Kindergarten Science Education Content
XU Haoqi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He'nan 466001)
Abstract Kindergarten science education concept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eigh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gradually developed in China. At present, our kindergarten science education still exist, such as one-sided attention to children'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other issues, but the long-term practice and research also makes the kindergarten scienc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som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Chinese kindergarte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indergarten science education content.
Key words kindergarten; science education; education content
1 幼兒園科學教育內容構建的理論基礎
1.1 關于科學教育的討論
科學教育,即自然科學知識的教育。它的教學內容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科目。科學教育源于科學的發展和進步,為了適應時代對人才的需求,科學教育應運而生。科學教育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給經濟市場提供更多的科學技術型人才。同樣,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和進步,在科學技術型人才已經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情勢下,國家和教育界逐漸的將對技術的培訓轉變到對素養的培養上來,而這一改變趨勢也是目前教育界對科學教育的共同認知。
從目前我國科學教育所秉承的宗旨來看,我國的科學教育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正在發生著轉變。首先,科學素養的培養才是科學教育的核心內容;其次,應該將科學知識融入到社會生活中來;再次,有能夠將知識轉化成生產力的能力;最后,科學精神同人文精神相融合,形成新的價值體系。由此可見,科學教育實質上是指受教育者在科學教育的學習過程中,通過知識的吸收過程,逐漸從中感受到的一種情感態度,進而由此對價值觀造成影響的一個受教育過程。
1.2 幼兒科學教育的討論
同樣,幼兒園的科學教育同科學教育一樣,也有一個發展和轉變的過程,幼兒園科學教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推上改革思潮的浪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頒布,將科學教育納入幼兒園教育體系,它所定義的幼兒園科學教育被大批幼兒園教育專家和學者所支持,這足以體現當時幼兒園科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這也掀起了當時對幼兒園科學教育重新定義的思潮。基本上每位專家學者都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幼兒園科學教育,并對其下定義。筆者綜合各方看法,結合自己的意見作為本文對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定義。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指:在幼兒園教師引導的前提下,學生自主參與到科學觀察、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結論總結這一系列的求索過程中,從中發現周圍物質世界之間的關系和特性的一種經驗學習過程。
2 當前幼兒園科學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2.1 教育目標
目前,我國一些幼兒園科學教育出現一種“小學化教學模式”的傾向。幼兒園教師在教授自然科目時,很自然地傾向于知識的講解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兩個方面。這種不遵循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接受吸收能力,盲目地將龐大的知識體系灌輸給學生的教育模式,所造成的后果便是學生對自然科學科目過早地喪失興趣,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2 教育性質
幼兒園教育是社會主義事業的組成部分,因此具有教育性。它要求幼兒園教育做到在尊重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成長規律的前提下,對幼兒園的學生進行有規劃性的符合兒童智力發展情況的教育活動。目前,就當前我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現狀來看,教育的性質已經被歪曲,幼兒園過于重視智力的發展從而揠苗助長,過于強調知識的掌握而在科學教育活動中納入更多的純智力游戲。最終,兒童的科學知識有所增長,科學素質卻毫無提升。
2.3 教育過程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由教師全程操控。對于目前的幼兒園科學教育課堂,這種情況屢見不鮮。不論是(下轉第159頁)(上接第111頁)動手制作還是在科學實驗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實驗的時間安排和活動的進程都經由教師的決策。這種情況所導致的結果是大部分學生并不能跟上教師的節奏完成實驗,感受不到實驗的樂趣和科學課堂的魅力所在。 3 幼兒園科學教育內容的構建設計
3.1 教學內容的適宜性原則
教學內容應當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心智發展水平。幼兒園的學生的年齡階段為3~6歲。他們的思維方式具有直覺性和形象性,對于知識的學習理解也是通過具體的觀察和實際操作,對于定義化的詞匯和專業性的語言,他們無法根據常識來做出解讀,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知識通過具體的形象的方式呈現。如:植物的生長這一課題,教師可以在講解這堂課程的前幾周,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種植小植物,仔細觀察、記錄。在課堂上,學生們自然就會聯系培育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對科學性的解說進行解讀。
在教學的內容選擇上,還要注意這些科學知識是否是貼近兒童生活,是否屬于兒童能夠認知的范圍。只有這樣,設計出的科學教育內容才能夠被學生所吸收和接納。
3.2 科學性和趣味性的統一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是實現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載體,它起著對兒童科學知識學習的引導作用和啟蒙作用。因此,在幼兒園科學教育內容的選擇上,應當注意內容的科學性和內容的趣味性。首先,科學性針對的是科學教育內容。它要求所教授給學生的科學知識不得違背常理,不得違背科學的基本定律。不然,就會失去其根本目的性;再次,趣味性針對的是受教育的主體――學生。幼兒園的孩子們因為年齡的不一致而會有些許區別,比如,吸收知識的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但是,他們的共同點便是他們仍然是低齡兒童,學習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因此,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也應當注重它的趣味性;最后,注意兩者的統一。科學性和趣味性是一個整體,不能顧此失彼。
3.3 預成性和生成性相結合
上文中提到,幼兒園科學教育課堂上,教師處于“主宰者”的地位,不利于學生的整個實驗操作進程。因此,在科學教育內容的設計上,應當注意不要干擾他們的探索過程,只是在學生需要指導和幫助的情境下給予適當的引導,讓學生獨立完成整個探索過程。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的科學教育過程中,對科學教育內容的構建設計上應當注意教學內容的適宜性原則、科學性和趣味性的統一以及預成性和生成性相結合這些要素。只有以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為衡量標準的內容設計,才是有助于提升兒童科學素質的科學教育內容。當然,上述觀點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為了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發展,還需要廣大幼教工作者和教育學者的不斷實踐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槐青.當前幼兒園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7).
[2] 陶紀秋.幼兒園科學教育環境創設的原則與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5).
[3] 張國璽.河南省公辦幼兒園科學教育現狀調查及建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2).
[4] 董玉華.幼兒園“做中學”科學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2(2).
[5] 羅淋,曾玲.幼兒園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4).
【探討幼兒園科學教育內容的構建】相關文章:
• 幼兒園科學活動初探
• 法國幼兒園科學教育見聞
• 淺談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
• 幼兒園科學探索的有效指導策略
• 農村幼兒園科學管理的新思考
• 淺談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生活化
• 讓科學管理促進幼兒園有效發展
• 看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價值取向
• 淺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
• 淺談幼兒園科學功能室的創建
• 論幼兒園科學教育生活化
• 《指南》指導下的幼兒園科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