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戲作為幼兒的一項最為基本的活動,對學前兒童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適當地介入幼兒游戲能夠增強游戲所發揮的功能。本文從教師介入游戲的時機、次數等各方面因素出發,詳細地論述了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作用,同時提出了幾種不同的介入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師介入游戲的質量,讓幼兒游戲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上地發揮。
【關鍵詞】幼兒 游戲 介入方式 因素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1-0200-01
對于游戲功能的發揮教師在其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特別是幼兒游戲需要有教師的介入,教師作為游戲的一個主導力量,能較好地引導兒童在游戲中獲得快樂,感受到做游戲的樂趣。因此,教師怎樣去教導幼兒游戲是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視的,那教師該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去介入到游戲中去,如何控制其介入的一個深度,便是需要一番探討的了。
一、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必要性
在教育這個大背景下,幼兒游戲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娛
樂性”,怎樣讓幼兒在游戲中體會到快樂,同時也能通過游戲讓幼兒受到教育,這就需要教師在其中發揮引導的作用,選擇出一個較好的點去平衡兩者之間的作用,不讓這兩者在實踐中發生偏離,從而達不到教育和娛樂的目的。教師在組織兒童進行游戲的時候,要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展采取不同的方式去介入,因此教師是游戲發揮功能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兒童的游戲中若是缺乏教師的適當介入,那便會導致游戲沒有目的,缺少必要的計劃性,那幼兒在游戲中便不能好好學習,只是單純地玩樂,游戲也就失去了其本身學習的意義。在幼兒游戲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選擇在怎樣的一個機會去介入,讓幼兒的一系列活動不受到干擾,同時又能把握住每一個在游戲中教育幼兒的機會,這是需要教師自己在實踐中去慢慢摸索的。
二、影響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各種因素
(一)介入的時機。在我國目前的幼兒教育中過多地去強調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對游戲的深層的功能和意義缺乏認識。當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實際中開展游戲時的區域大小,教師對于介入時機的判斷等都影響著游戲功能的正常發揮。因此,提高教師對游戲的監察力度的關鍵點是教師正確地掌握介入游戲的時間點。除此之外,教師在游戲中應多多與幼兒進行交流,同時時刻反思自身,與幼兒一起慢慢地領略游戲中的美與樂。
(二)介入的次數。在幼兒游戲中教師如何把握介入的次數也是十分重要的,若是教師過早地介入游戲中會較少教師對游戲的一個判斷的時間,不利于教師在游戲中教育幼兒。教師自身的教育經歷、教師的素養和幼兒園的環境是影響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次數的三個極為顯著的因素。介入次數的多與少展現了教師的個人行為,同時需要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幼兒游戲中沒有教師或許幼兒會玩得更為開心,因此教師介入的次數并不是多則好,應視情況而定。
(三)介入的情境。教師掌握介入的時機的本質是在一種怎樣的游戲情景下去深入到幼兒游戲中去。就觀察目前幼兒教學方式可以得出具體哪些因素會對教師介入的時機判斷產生影響。在幼兒園中游戲的教育功能被教師較為看重,一般情況下,教師將游戲視作一種提高幼兒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機會。教師在幼兒進行游戲時應該在教室四周巡視,以便抓住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的任何一個細微的機會。此外,教師也應該充分意識到采用游戲的方式去增加幼兒的學習能力容易為幼兒所接受。教師認為在游戲這樣一種情境下,幼兒是在體驗情感,在內心深處有一種提升的需要,作為教師就可以在這樣的情境下,對幼兒予以一定的支持,全方位地提高幼兒的發展。
(四)介入的效果。判定教師介入幼兒游戲是否適當的一個重要的標準為介入之后幼兒的一系列的游戲表現,能較為清楚地反應教師介入的水平。一般情況下,將反映教師介入行為對產生的效果分為四種類型,包括:正效介入、無效介入、負效介入和不確定。正效介入是指教師的介入順應了幼兒的游戲的起初的意愿,讓幼兒的游戲意圖得到了實現,同時也對推進游戲的進展起到了作用。負效介入是指由于教師對游戲的介入改變了幼兒原先的游戲活動目的。當教師介入幼兒游戲后,幼兒毫無反應,并且不予理睬這便是無效介入最重要的表現。不確定是指教師介入幼兒游戲后,幼兒的表現不在以上三種之列。
部分幼兒教師認為經過介入游戲后,使得幼兒學習到了某種知識才算得上有效的介入,其實不然,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最大價值是教師的介入這一行為能否幫助幼兒順利地完成游戲的意愿,使幼兒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快樂。
三、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方式方法
(一)平行式介入。教師在幼兒的周圍玩相同情節的游戲,從而引起兒童的效仿,教師在此工程中起著暗示引導的作用,當幼兒對某種玩具產生厭煩,失去興趣或是只偏重某一類游戲,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選用這樣平行介入的方式去對幼兒予以教導。教師用一種平行的身份去參與到幼兒游戲中去。
(二)交叉式介入。教師通過幼兒的邀請去參與游戲,扮演游戲中的某一個角色,經過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和交流,對幼兒游戲進行指導。教師可以根據扮演角色的不同,同時在此過程中觀察幼兒的反應,適當對游戲予以指導,也可以提出一些與游戲相關的問題,引導幼兒去思考,并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三)垂直式介入。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若是出現一些幼兒違反游戲規則、相互攻擊的等行為時,教師直接以教師的身份介入到游戲中去,對有幼兒的行為予以制止,并適當地進行教育。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對幼兒的成長有著深遠的意義,教師應該準確地把握介入的時機,并且用適當的方法去對游戲進行有效的干預,讓幼兒健康愉快地成長和學習。
參考文獻:
[1]金圣悠.淺析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方式[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01(07)
[2]楊曉利.陳韋.我國近二十年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研究綜述[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4(06)
[3]張哲.教師介入中班幼兒區域游戲的現狀研究[J].河北大學.2011.11(06)
作者簡介:
趙雪,女,1987年9月出生,畢業于滄州師范專科學校,現為河北省青縣實驗幼兒園教師。
【幼兒園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研究】相關文章:
• 加拿大幼兒園“深”體驗
• 米西在幼兒園
• 幼兒園搶生源
• 渭南市幼兒園財務管理現狀研究
• 《幼兒園課題研究》評介
• 丹尼爾上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教師忌語
• 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培養
• 探究當下如何優化幼兒園語言教學
• 幼兒園班級管理實施策略
• 幼兒園音樂活力課堂的構建
• 幼兒園學前教育初探(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