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區域活動具有自由性、自主性和指導的間接性等特點,由于幼兒個體差異的原因教師在指導時常感到難以準確把握角色,常常會出現或消極指導或高度控制等問題,減弱了美術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將美術區域活動與主題教學活動有機的整合有利于尊重和發展幼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同時,使教師以參謀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參與活動,把教育意圖轉化為幼兒的游戲行為,從而保證區域活動中各目標的達成。①學會寬容與尊重,激發幼兒興趣。②讓進行的美術活動對幼兒有強烈吸引力。③應該用發現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作品引導幼兒去繼續探索、發現,從而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美術綜合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美術區域活動;指導策略;創新;興趣;指導契機;個體差異
美術區域活動由于自由性、自主性和指導的間接性等特點,教師在指導時常感到難以準確把握角色,常常會出現或消極指導或高度控制等問題,減弱了美術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將美術區域活動與主題教學活動有機的整合有利于尊重和發展幼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同時,使教師以參謀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參與活動,把教育意圖轉化為幼兒的游戲行為,從而保證區域活動中各目標的達成。
一、學會寬容與尊重,激發幼兒興趣
在美術活動中,我發現不少幼兒一筆畫錯了就重新換紙再畫,或者受到老師批評或小朋友的嘲笑就馬上失去了信心。首先我想到的是:如果這時教師只是責備,而不加引導,那么幼兒將會失去繪畫的信心,更無創新可談了。因此在指導幼兒繪畫時不能讓教師的指導牽制住幼兒的思維,又不能放任自流,這就要科學地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如一次繪畫活動中,默默小朋友自我覺得畫得不好,小朋友也笑他,就設法用手把圖畫給抹掉。這時我沒有立即阻止,而對他說:“你畫的是一個小朋友在玩皮球,還是一棵樹?”他看了看那個被他抹地變成長方形的圖案,由困惑到頓悟,興奮地投入作畫,將“那個圖案”畫成了一個小朋友在拍皮球。雖然他的作品并不十分精彩,但最后評講時我特別表揚了他,能夠面對困難努力去戰勝它,最終完成作品,這種勇氣和毅力是十分可貴的。
其次,讓進行的美術活動對幼兒有強烈吸引力,就是說先娛目動情,然后才能激思勵志。例如:我們在進行美術區域綜合活動《小蝌蚪找媽媽》的連環畫制作過程中由于孩子們在主題教學活動中已經對這個故事非常熟悉了有著強烈的制作和繪畫欲望,因此孩子們進行活動時都樂于動腦動手進行美術活動。在活動中幼兒對自己沒有繪畫過得事物也樂于想象內化遷移繪畫出來,同時看到別的孩子畫的更為逼真時還主動請教,為進行美術特色教學線描畫《青蛙》《大白鵝》等美引發了教育契機。
二、善于觀察與傾聽,尋找指導契機
在美術區域活動中教師是一個觀察者、傾聽者和引導者,考慮到每個幼兒的能力差異,我對幼兒提出了適合不同能力層次的要求,美術區域活動是對幼兒情趣的激發,能啟迪和深化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是幼兒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理性科目,教師要利用情境,諄諄善誘,喚起幼兒敞開心靈的大門,不能有強制性。幼兒的藝術創新具有多種童稚性和兒童特有的浪漫性,他們大膽、浪漫、無拘無束,在創作作品時隨意聯想,各具擬人、天馬行空的特點。充滿個性的作品需要教師有一顆寬容和理解的心去欣賞。在幼兒進行美術創造活動時,教師要寬容理解幼兒。
例如:園園到了美術區域活動,她今天要制作一張自己的名片。寫完名字后,她開始認真地涂顏色。花花剛制作了一張名片,他走到園園旁邊,看到園園把油畫棒涂到用記號筆寫的名字上,“這么多顏色,老師會罵的。”園園:“不會的,有人也這樣的。”她指了指旁邊的雯雯。可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創造性的人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偏離了常規而感到焦慮不安,幼兒也是如此。因此,在美術區域活動中,我們應該用發現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作品。教師應給孩子提供“心理的安全”,欣賞的目光,滿意的點頭,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能給幼兒帶來莫大的快樂,激發起幼兒創造的興趣,給予他們自由、創新的動力。
教師在觀察、傾聽后做一些記錄和分析,有助于教師調整思路,做出客觀的縱向與橫向比較,更全面地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分析觀察記錄也能指導教師下一次的區域活動,使幼兒受益。教師的觀察與指導是相輔相成的,有指導的觀察才是行之有效的,有價值的指導必須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因此,在觀察的基礎上,順其自然,適時引導是保證幼兒主動發展的關鍵。比如當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發生錯誤、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觀察他們的情緒,發現有消極情緒就鼓勵他們:“想想有沒有好辦法”,“再試試看!”當幼兒出現學習興趣疲軟時,通過假設性問題“也許還會有秘密呢,再試試看”,引導幼兒去繼續探索、發現。當發現幼兒的探索過程出現錯誤時,教師應用“確定是這樣的嗎?”“你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等問題,激發其繼續學習、探索的欲望。這樣,當活動結束時,幼兒在自由探索中不僅發展了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及不拘一格的表現力。
三、關注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興趣愛好,有獨特的對事物的認識和生活經驗。美術區域活動作為集體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開展美術區域活動的目的即是要讓孩子在自身不同水平前提下相對提高,因此教師在指導活動時更要注重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可是在實踐中我們也看到,有些幼兒在作畫前的談話中,滔滔不絕,能用語言大膽勾畫一幅想象奇特的畫面;而落筆作畫時,卻由于技巧的缺乏而難以表達想象世界,往往就失去了繪畫的熱情,陷入繪畫發展的低谷。比如有些孩子碰到一點困難就會想要老師幫助,“我不會”有些孩子遇到困難堅持自己獨立解決,“我自己來”。因此在工作中我依據以上觀點,實施了以下的措施和手段。
首先教師要注意觀察、發現幼兒在美術領域方面的個體差異。又如:陽陽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她進入美術區域后獨自找了一個小空地開始創作。其他孩子在他周圍說說笑笑,她也不理,偶爾抬起頭朝他的同伴們笑一笑。這次活動是手工綜合活動《春天》,其他孩子或畫或剪或斯制作春天的美景,陽陽選擇了用紙折,他在進入區域前告訴我:“老師我會折花,是奶奶教我的。”“那你就做一朵吧!”不一會兒,他做好了花,轉過頭遠遠地看我。我走過去對她說:“你讓小朋友欣賞一下,也去欣賞小朋友的作品吧!”她怯生生地把紙花拿到同伴面前,一下子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興趣。“真好看。”“怎么做的呀?”“你看看我的畫,也很漂亮!”陽陽變成了美術區域的小“明星”,她的紙花還被一個小朋友粘貼到了自己的畫上呢!由此可見,教師收到了孩子的信號,要及時給予反應,把握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教育契機,提供適度的幫助。幼兒在活動中得到了美術技能方面的發展,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在社會性方面,積累了與同伴交往的經驗。這就激勵了更多的幼兒產生不愿模仿同伴、大膽表達自身所特有的認識與情感的勇氣。另外我們在美術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水粉顏料、棉簽、熒光筆、水彩筆、絨線、油畫棒、毛線、棉花等工具和材料。雖然不是每次美術活動都需要全部用到這些工具和材料,單給孩子們提供了選擇的空間,從而提高了美術活動的成功率,增強他們對繪畫活動的興趣。由此看,只有在美術區域活動中把創新教育與藝術技巧訓練相互有效的結合起來,才是我們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應該把握的重點。
【幼兒園美術區域活動指導策略】相關文章:
• “潤物無聲”,巧妙布置幼兒園環境
• 幼兒園民族民間舞蹈教育談
• 幼兒詩歌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 略談幼兒園周計劃制定要點
• 淺談幼兒園性教育
• 創辦“特色”幼兒園的新思考
• 天價幼兒園折射幼兒教育亂象等
• 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現狀與策略
• 高職學前教育探微(3篇)
• 學前教育下如何培養幼兒語言思維能力
• 關于幼兒園常規教育研究
• 學前教育舞蹈創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