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學費高達10萬元人民幣的南京某國際幼兒園引來了人們的熱議。 “天價幼兒園只是幼兒教育亂象中的縮影。”中央教科所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采訪時稱,目前全國3~6歲的學前兒童有近6000萬名,但是《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5年只有2179萬名入園就讀。實際上,從1995年開始,近10年來,包括適齡兒童入園率、幼教師資等幼兒教育的各項指標都在逐年下降。在各地調研的過程中,儲朝暉發現幼兒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幾個突出問題:一是管理混亂,存在著職責不清、多頭管理、違規審批、“批”“管”分離等現象。二是管理力量薄弱。三是幼兒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突出表現為農村幼教事業發展緩慢,與城鎮幼教事業發展差異顯著。四是幼兒園教師“流離失散”。一些地方以改革、試點為名,或以減輕財政負擔為由,簡單套用企業改制的做法,將幼兒園改為民辦性質推向市場,同時撤銷了原有的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造成公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下降,大量優秀幼兒園教師流失。五是收費嚴重失控。一些地方利用公辦幼兒園長期積累的資源優勢,靠辦實驗班或其他方式向家長收取高額贊助費。一些城鎮公辦或民辦幼兒園進行豪華裝修,借此收取高額贊助費。有些民辦園在各地搞連鎖經營,推廣自己的所謂特色課程和教材,收取高額加盟費。
儲朝暉認為,造成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對幼兒教育的定位不明確,這直接影響著政府對幼兒教育事業的財政投入。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又過于強調幼兒教育是非義務教育,過于依賴社會力量興辦幼兒園,忽視了幼教的獨特性、基礎性和普及性的特征,忽視了幼兒教育對人的終身發展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性地位和作用,沒有真正將幼教納入公共服務的范疇,從而使幼兒園辦園體制出現政策上的搖擺。“有一個問題必須明確:各級政府應該以何種方式在多大程度上承擔幼兒教育的責任?”儲朝暉說。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龐麗娟教授也為學前教育呼吁奔走多年,她在幾次兩會提案中都提到了“制定《學前教育法》”。龐麗娟建議,有關部門應啟動關于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問題的調研,并積極創造條件制定《學前教育法》,明確學前教育的責任、領導體制、管理體制、辦園體制、辦園條件、經費投入、教師責任與權利、待遇等重要法律關系問題,確保學前教育事業在法律的保障下健康發展。
(《中國青年報》2006.12.1 蔣昕捷/文)
香港幼兒園2007年將實行“學券制”
2006年10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其施政報告中鄭重宣布:為減輕家長負擔,香港將會于2007學年以學券(即教育券,education voucher)形式為所有3歲至6歲幼兒的家長提供學費資助,每人每年最多可獲1.3萬港元,2011學年將會增加至1.6萬港元。所以本地非營利幼兒園只要每年學費不超過2.4萬港元,都可以按實際招生人數向政府兌現學券。屆時,政府每年為推行該計劃將額外投放20億港元幼教經費,全港90%的幼兒和80%以上的幼兒園都將直接受惠,而私立獨立幼兒園(也即傳統所說的營利幼兒園)不在其列。
這項幼教新政一經宣布即遭營利幼兒園和中產階層的狠批,他們認為不公平。為此,教統局局長李國章一面撰文力贊學券制資助幼教是“四贏方案”,既能減輕家長負擔、提升教師資歷、減輕辦學團體壓力,又順應了民意;一面在電臺“炮轟”營利幼兒園質量參差和透明度低(教統局視學報告顯示有八成營利幼兒園不合標準)。隨后,一些私立獨立幼兒園師生及協會團體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不滿,希望學券制也能惠及約占市場20%份額的營利幼兒園。經過一系列對話與溝通,教統局局長李國章表示,政府會考慮設立三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非營利和營利幼兒園的家長都可以獲得學券資助。相信這一適度調整可以初步化解學券制引起的爭議,同時令更多中產階層家長受惠。
香港即將推行的幼教學券制主要特點是:一不考慮幼兒家庭收入,無論貧富,只要就讀于非營利幼兒園且其收費在許可范圍內就可受惠,本質上這與“非排富性”學券制相同;二是將所有營利幼兒園排除在外,這種做法實則暗含殺機,即對營利幼兒園發出了“即將清場”的信號,政府將通過“良幣驅逐劣幣效應”優化整個幼教市場。而這又正是該項政策引起部分反彈和爭議的地方。
另外,中產階層的抱怨只不過是暫時現象,因為這項政策并沒有附設“排富性”條款。而且從長遠來講,會有大批營利幼兒園轉為非營利幼兒園,且政府會為幼兒園轉制提供一筆約3萬港元的行政費用資助,因此,最終所有家庭都會受惠于這一政策,而幼教整體質量也會大幅提升。
在三年過渡期內,學券資助雖然適用于私立幼兒園,但不表示它是人人有份的基本權利。根據施政報告提出的方案,就算是非營利幼兒園,如果半日制幼兒園收費超過2.4萬港元,或全日制幼兒園收費超過4.8萬港元,家長便不可以使用學券。這是為了避免用政府資金資助一些收費高昂的“貴族式”幼兒園,這類幼兒園的孩子多來自富裕家庭,完全不需要納稅人的資助。珍貴的政府資金應該用在真正有需要的地方,這正是香港特區政府一貫堅持的“按需要資助”的基本原則。
(《中國教育報》2006.12.18 李 輝/文)
珠心算使我與幼兒共同成長
我是一名神墨珠心算教師。時常有人羨慕地對我說:“瞧你,多開心,一天到晚和孩子在一起學習、玩樂。”對此,我時常要向他們解釋:“沒你們說的那么輕松,我們每天要絞盡腦汁寫計劃,備
教案,設計游戲……”他們對我的說法似信非信。不過,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別人說的話也不無道理,那就是要當一名優秀的幼兒珠心算教師,最重要的是要將自己和孩子融合在一起,既是老師,又是朋友,更是孩子的玩伴。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在指導幼兒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保持一顆童心,和幼兒共同成長。
珠心算是一門特色課程,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是關鍵,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是手段,培養幼兒聰明的頭腦、良好的意志品質是目標。算盤小巧直觀,孩子們很容易被它吸引,能很快進入角色。孩子們學會了用算盤做算術題,自信心肯定大增。當孩子們能熟練地在小算盤上做題時,教師便開始由淺入深地引導孩子進行心算練習,可以讓孩子一會兒聽心算,一會兒看心算,成功地做出一道又一道題。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看到,孩子們的表情會由驚喜到激動,嘗到成功的甜頭。他們會在失敗與成功的體驗中不斷成長,他們的意志會得到鍛煉,興趣會不斷增強,思維也會越來越活躍。
事實上,孩子們的進步就是對我教學質量的肯定,而孩子們的變化也一點一滴地激勵著我,啟迪著我。不斷地啟發孩子們,引導他們參與教學活動,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都知道,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記得剛帶班不久,有一位孩子對我說:“老師,我們一起來比賽做心算題吧!”平時,孩子們在課堂上分組比賽或開展其他形式的比賽都是和同齡人比的,現在他們想和老師比,所以我欣然同意:“那咱們就比比看!”在我和配班教師的組織下,孩子們很快動起了小手,只見他們默默地說著口訣,七八個一位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瞬間完成。就這樣,孩子們驚喜地發現,只要用心去聽、去想,可以做得更好。我也常常鼓勵孩子們設計更好的練習形式,激活他們的思維。只要是他們想做的,我都盡量滿足他們。就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們變得勤于思考,樂于學習,思維靈活,想象豐富,并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樣,作為教師的我更是受益匪淺。活動中,我用心觀察每一個孩子的表現,發現了許多以前忽視的問題。由于準備充分,在教學中我可以做到有備無患,對不同的孩子運用不同的方法,真正做到補差與扶優并重,提高了整體教學質量。孩子的靈感是課程設計的重要線索,我積極捕捉孩子的靈感,遵循孩子的認識規律,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合理、靈活地安排練習內容,并且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盡量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適度引導。孩子們在自己設計的練習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于是,他們更樂于創新,更善于鉆研了。
通過神墨珠心算教學,我們能更真實地觀察孩子的所想所思,所作所為,所需所求,從而提高對孩子觀察的敏銳度,增強發現、分析、解決教育過程中各種問題的能力。每捕捉到一個教育靈感,就多一把打開孩子心靈之門的鑰匙。這樣的經歷為我們成為優秀的幼兒珠心算教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是的,做一名幼兒園教師是快樂的。教學活動能變為看得見的教學成果,孩子隨之獲得進步,家長也認可,這正是我們快樂的源泉。這份快樂推動著我們繼續努力,告誡我們要永不滿足。在這快樂的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
(神墨呼和浩特兒童心算學校教師 張宏娜)
聯系人:北京神墨教育機構 鞠敦峰
電 話:010-58815006轉812
【天價幼兒園折射幼兒教育亂象等】相關文章:
• 幼兒園用地面積莫貪大等
• 淺談幼兒園閱讀環境的創設
• 淺議現代幼兒園的財務管理
• 學前教育城鄉差異分析
• 孩子在幼兒園學什么
• 幼兒園分享墻管理一、二、三
• 幼兒園閱讀教學案例解析
• 小議幼兒園區域活動四要素
• 談幼兒園教學情境創設
• 淺談幼兒園角色游戲指導策略
• 淺談幼兒園表演游戲的指導
• 淺談幼兒園游戲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