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文化是幼兒園長期發展所形成的具有獨特凝聚力的園所面貌、制度規范和精神信念等,是幼兒園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幼兒園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隨著教育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日益發展,幼兒園的文化建設必須加強,使其成為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我認為幼兒園文化建設可通過以下四個層面來進行。
“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層面。由于“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具有“物化性、外顯性、操作性”等特點,所以目前這兩方面的建設速度較快、成效顯著;但在“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這兩方面,因其具有“人文性、內在性、積淀性”等特征,相對而言建設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之重視不夠,所以成效甚微。這樣也就造成了目前幼兒園文化建設中一種結構性的失衡:人文精神、人文品位的不足。其實,再優良的物質環境、再完善的規章制度、再完美的教育理念、再美好的行為規范,都必須要人去創造、貫徹和落實。人的精神狀態、人的文化素養、人的道德水平乃是幼兒園文化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為此,就“人文精神”與“幼兒園文化”這個議題,來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人文精神與幼兒園文化建設的關系
如今。我國正處于“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的時期,由于新與舊的交替,傳統與現代的沖突、東西方價值觀的消長,以及相關制度的欠缺、法制體系的不完善、文化建設的滯后等問題的存在,因而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消極的社會現象。正如有人所言:“在時下的中國文化里,特別缺少人的尊嚴這一觀念。表現為中國人普遍缺少誠信,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是其一:其二注重享受,幻想一步登天。急功近利乃至投機取巧;其三,缺乏奮斗精神。怕吃苦,脫離現實地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其四,安于現狀,固步自封,造成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如此的社會文化現狀。雖然并非主流,但還是或多或少地對我們幼兒園教職工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影響。比如,論資排輩問題、只談獲取不談貢獻的問題、上班出工不出力的問題、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問題、領導在與不在兩個樣的問題、喜歡談吃喝玩樂討厭談工作學習等,與人的“是非觀、價值觀、理想、信念”有關的精神問題,在當今的幼兒園中就比較普遍地存在著。面對諸多問題,不少幼兒園只是一味地想依靠制度建設、人的管理、環境美化等方法來解決,而結果大多難以如愿。比如,雖然我們也有“辦園目標”、“園訓”、“園風”等共同的理念和價值觀上的要求,然而,如果這些要求并未得到全體教職員工普遍的內心認同而成為一種自發的需要,那么很難融人他們的心靈而成為一種思想性的積淀,更難成為一種言行舉止的精神力量。缺乏“人文精神”的弘揚。“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因而人作為主體的巨大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們的無限潛能和智慧沒有得到深度的挖掘。相反,通過人文精神的弘揚來加以克服和糾正,文化建設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幼兒園文化建設中如何弘揚人文精神
目前,絕大多數幼兒園在進行本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目標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通過文化建設使自己的幼兒園在社會上、教育界,成為一所“有影響”、“有名氣”、“有品牌”的幼兒園。這種想法、做法無可非議,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應名利心太重而“急功近利”;更不要為了包裝成名而“華而不實”,結果是“好看但不中用”。我們一定要沉下心來做老實人、辦實在事。古人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人者需先正己”。幼兒園是一種教育人、培養人的機構,幼兒園文化建設的真正目的應在于:提高辦園水平和保教質量。而要完成這樣的目標,關鍵的關鍵是提高教職員工的人文素養,弘揚人文精神,這是幼兒園文化建設的靈魂。那么在幼兒園中,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人手對教職工進行人文精神的培育呢?
第一,在教職員工中樹立積極向上的個人價值觀。幼兒園的文化建設應注重人的因素,積極地培育正確的價值觀,努力促使教職員工把實現自我價值與本園的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培養正確的是非、善惡觀,樹立競爭意識、拼搏意識和奮發向上的意識,把為幼兒教育作奉獻作為教職員丁實現自我價值的最高追求。
第二,加強教師的道德建設。教師的人格力量和魅力是兒童成長的重要精神源泉。所以,教師應該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應該以高尚的、美好的人民教師形象去影響、熏陶孩子,成為孩子心目中良好的榜樣。
第三,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文化素養,影響著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的觀念和實踐,影響著教師的行為規范,體現在教師一日教養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是實現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幼兒園文化品位的重要條件。為此,一方面要根據幼兒園實際有針對性地對教師進行統一的在職培訓,另一方面也要鼓勵教師根據工作的需要和自己的興趣進行自發的業余進修,真正落實和實現終身教育的理念。
第四,重視教師形象的建立與維護。教師形象應是幼兒園文化的一個集中代表,是幼兒園文化的一種外在表現。良好的教師形象,不僅可以在幼兒園的內部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可以在社會上樹立幼兒園良好的信譽,擴大幼兒園的影響力,提高幼兒園的競爭力。所以,在幼兒園應實施和落實教育“名牌”戰略、“名師”工程,以教師質量樹教師信譽,以“名師”、“名園”獲得更大的社會聲譽。
另外,人文精神的培養,要注意教職工個人的精神追求與集體的“精神文化”建設之問的和諧與互動。一方面要鼓勵、提倡教師尊重自我.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與主見.有自主、自動、奮發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培養教職工的共同價值觀、共同的精神需求。否則,將會產生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間的精神追求與價值觀的沖突與摩擦。而影響幼兒園的文化建設。同時。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因而同一時期要求不同的人具有相同的、一致的價值觀、思想、理念和行為是不現實的,應該允許在一段時間內人與人之間有差異。為此,幼兒園的文化建設應具有開放性、民主性、多樣性、層次性和多元性等特征。
【幼兒園文化建設與人文精神關系淺析】相關文章:
• 幼兒園課間活動的現狀與反思
• 幼兒園故事教學的啟示
• 淺談如何轉變幼兒園傳統教育方式,提升幼兒園教學管理水平
• 如何做好幼兒園后勤\保育管理工作
• 探索幼師音樂教學革新
• 淺談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
• 幼兒教師積極心理品質培養
• 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規則的制定
• 基于農村幼兒園管理的幾點思考
• 幼兒教育中批評的現狀與建議
• 幼兒園家長進課堂“NO”or“YES”
• 幼兒園音樂教學園本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