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故事教學是對故事作品的再創造過程,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發展規律,結合故事教學的特點,啟發幼兒思維能力和參與意識,提升故事教學效率。從事一線教學多年,將故事教學的心得與同行分享。
關鍵詞:幼兒園;故事教學;啟示
故事教學是對故事作品的再創造過程,它是能動式的教學行為。本文從三個層面對故事教學的特點進行敘述,探索幼兒園故事教學的啟示。
一、故事教學對故事的再加工
教師可以通過故事結合教學需要將作品進行刪減和再加工,容易被幼兒掌握,在故事教學中,需要大量的描述性語言,要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通過肢體、對話等形式,吸引孩子的關注點,順勢啟發,使故事教學生動、完整。比如,幼兒園在選取的故事書中,圖畫配少許字說明,在《請你抱抱我》的故事中,小刺猬艾利渴求親情,渴望與家人親近,這樣的故事可以將枯燥的文字變成對話形式,將小朋友分組,進行情景再現,讓孩子們通過表演來感受故事書的內容,教師對孩子的表演進行點評,設置一些小問題,讓孩子們幫助小刺猬找到同親人親近的方法,通過故事和體驗,提升孩子們的理解力,與故事有機融合。
二、故事教學需要設置開放性提問
故事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所有孩子的需要,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參與程度,傳統的以環節和圖片進行限定發問局限在某幾個孩子中,大多數孩子沒有實質性的參與,設置開放性的問題有助于促進孩子對整體故事的理解,給出自己認為合理的辦法,激發想象力。比如,在《搬過來,搬過去》的故事中,先給孩子進行故事梗概描述,然后針對于情節設計問題,“長頸鹿和鱷魚的關系怎么樣,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等等,促使孩子們自覺地觀察圖畫,進行思考,聆聽每一個孩子的回答,調動全體孩子的積極性。
三、故事教學需要實現價值多元化
幼兒對
音樂有較強的敏感性,因此,在故事教學中除了語言、圖片外,還可以將
音樂元素引入到教學當中。比如,在《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故事中,配上溫情的音樂,豐富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使孩子們產生共鳴,在音樂中欣賞故事的情節,調動孩子的眼、口、手、腦的共同發展,完成美的升華和生活的體驗。
綜上所述,教師要選擇富有詩意,關注道德的優秀作品,作為幼兒園故事教學的主要素材,通過篩選、設計等手段,實現教育教學的多元價值,幫助孩子打開思維的通道,獲得身心愉悅的體驗和成長。
參考文獻:
[1]葉明芳.幼兒園故事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J].學前教育研究,2010.10.
[2]張明紅.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幼兒園故事教學的啟示】相關文章:
• 提高幼兒園教師的情緒能力
• 讓幼兒園多功能廳不再成擺設
• 幼兒園戶外課程的開發與實踐
• 小學校舍改建幼兒園工程
• 幼兒教育中幼兒舞蹈的可行性
• 幼兒園自然區創設與管理初探
• 寧波開通智慧幼兒園保教平臺
• 幼兒園命題畫教學活動的設計
• 幼兒園智慧校園應用與研究
• 幼兒園美術教學策略研究
• 自板與幼兒園美術教學
• 幼兒園教學計劃管理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