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國于2001年正式頒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推進,幼兒園面臨一系列新的任務,“教師成為研究者”已經成為一種現實的發展趨勢。成為一名“研究者”,幼兒教師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現實專業素養水平與現實要求之間的矛盾。形成科學有效的幼兒園教研活動,并以幼兒園教研活動為平臺,為教師提供專業引領,成為解決這一矛盾、解決幼兒園實際問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砝碼。
幼兒園教研就是以全體教師為主體,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幼兒全面和諧發展和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為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它是幼兒園構建學習型組織的一種文化組織形式。
教研活動作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手段,已經是學前教育界的一種共識。
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幼兒園已形成正確的教研工作體系,在對教研活動價值的認識和態度上普遍認識到位;教研制度建設作為一個基礎,已經備受關注;教研內容選擇呈現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趨勢;教研組織形式以“正規性教研活動”為主。
一、教研活動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到傳統檢驗觀念的影響,當前幼兒園教研活動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成為實現教研活動高效的阻力。
1.制度建設過于程式化,缺乏與時俱進的理念
隨著園本教研這樣一種新的教研理念出現,很多的教研制度已經出現了不適應的情況。相當一部分幼兒園沒有完善和補充相關的教研制度,在教研制度建設上,缺失關注內涵文化建設的思想。
2.教研觀念傳統,缺乏對園本教研內涵的挖掘
當前,部分幼兒園教研活動依然以學理論為主。分析原因,一是現在的教研形式以“學習型教研”為主,二是教師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尚未達到以“研”為主的層面。
從“研”的層面來看,呈現出重“集體教學觀摩與評析”輕“幼兒一日生活”的教研觀。“教學型教研”成為教研活動的重要形式,為呈現一節優質的教學活動進行一課多研,但“教師的專業成長不可能僅僅發生在人工搭設的舞臺上,而應存在于教師的日常專業生活中。”“大餐”會為生活增色,但生活中的“一日三餐”必須做好,所以更應該關注幼兒一日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3.漠視研究成果,成果轉化微弱
在實踐層面上,經常出現一種現象:在研究現場大家參與研討的狀態熱烈,回到實踐中就很難看到研究的影子。經歷數年研究的科研成果經常被束之高閣,這些問題反映出,相當一部分教師主動運用研究成果的意識較差,缺乏把研究成果轉化為教育實踐的意識和能力,普遍缺乏“研→做→思(提升)→研”這樣一個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
4.專業引領缺失,難以實現教研的高效
在教研活動中,經常會感到同伴互助是在同水平上的重復,出現一種無力感。那么,來自于幼兒園外部的專家、教研員的引領由于受到人數局限,很難深入到眾多的一線層面中。
5.教師研究被動,缺乏主動反思意識
幼兒園教師在觀念上普遍認識到教研活動的重要性,但在行動中普遍缺乏進行研究反思的能力和時間。另外,幼兒園教師理論支撐的缺乏、多角度反思能力欠缺、反思的價值判斷關鍵點不準等,使教師缺乏主動反思的意識。
二、策略與建議
1.構建學習型組織,形成“研”的氛圍
隨著社會發展和國家對學前教育要求的不斷提升,構建學習型組織已經走進大家的視野。在“團隊學習”中經常采用“深度會談”的方法幫助解決團隊智障問題。為提高教研的有效性,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在教研活動中,圍繞主題,讓大家打消顧慮,陳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通過“大墻啟示”的方法記錄關鍵詞,使其成為一種可視性的畫面,不易引起習慣性自我防衛。
研討過程中,從最基層的教師開始發言,讓每個教師有吐露心聲的機會,逐步形成可信任的伙伴關系。通過優秀的教研主持人,去尋求思路中的平衡點,在團體智慧中最終形成優秀的策略。
2.建立有效的教研機制,強化“研”的保障
有效的教研機制的建立可以從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和個人反思的角度去建立,形成人文的、動態的、源自于教師期待的以及具有文化內涵的教研共同體建設機制。
從同伴互助的角度來看,它作為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的共同體,源自于幼兒園內部的所有教師日常的互助與成長需要。實際工作中一線的管理者和優秀教師,在一定程度上起積極的互助和引領作用。針對同伴間的互助和教師專業成長的要求,幼兒園內部可以建立譬如《學科帶頭人工作機制》《新教師成長機制》等,這些源自于園所內部的優質教研資源,必定會成為同伴互助的亮點。
“基于行動的園本教研”所秉承的教師專業發展理念是,影響教師專業活動的知識或信念不是通過傳遞獲得的,而是主要依賴于教師自身的發現。因此,它不主張教師成為被動的專業發展者,而主張教師作為積極的行動研究者來獲得專業成長。教研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 個別化學習作為教研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往往容易被忽視。強調個別化學習、調動個人反思意識的制度必須是建立在人性化的基礎上并能讓教師接受和利于執行的。
3.加強長規劃和短計劃制訂的指導,明確“研”的目標
規劃是在一定時期內,團隊所要達到的共同愿景,呈現一個長遠的發展趨勢和目標。而計劃是在一個短時期內設定的具體的、可達成的階段性目標,把規劃中一個個宏觀的目標落實在一個個具體的活動中。根據當前教研活動“學”“研”“訓”一體化的一種現狀,可以把一學期的教研活動各分為三分之一,既加強了“研”的成分,提高了園本教研解決教師實際問題的需要,又符合當前教研活動的現狀。
4.選擇有價值的研究內容,提升“研”的價值
高效的教研活動體現兩個字:“真”和“實”。
一個“真”字要求教研活動選題必須具有真實性,體現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精神,真實的活動才能讓教師獲得真實的體驗,才能更真實地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教育實踐。
一個“實”字要求教研活動要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在學期前找出共性的、教師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形成學期教研活動主題,更能深入地解決教師實際存在的問題。
5.探索教研活動的形式,調動“研”的情趣
教研方式多樣性的拓展成為必須探究的一個問題,對增強教研活動的實效性以及激發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很有效。在我們關注教研形式的創新中,必須把握無論是哪一種教研形式,必須有效地和教研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式和內容之間必須和諧。避免重形式、輕內涵發展的現象。
6.培養優秀教研管理者,提升“研”的實效
幼兒園教研管理者的理論水平和教研理念直接決定幼兒園教研工作的開展。
培養優秀的教研管理者,進行針對性和拓展性的培訓,打開管理者的教研工作的思路;在參與教研活動組織中,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真正為幼兒園文化建設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支持作用。
教研活動的有效性作為幼兒園教研工作今后發展的一個方向,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所重視。我們將始終關注幼兒園教研的發展趨勢,相信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能夠真正起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季湄.對新時期幼教教研有關問題的思考.幼兒教育:教師版,2007(5).
[2]朱家雄,張婕.走向基于行動的園本教研.幼兒教育,2005(9).
(作者單位 山西省太原市興華禮儀幼兒園)
【幼兒園教研問題及發展策略】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研問題及發展策略